第164章弘曜参军
弘曜去了西北参军,宜修联系了这次她送上战场的人,让他们要在暗中保护弘曜。
这些年轻人都是宜修这些年来培养的孤儿和贫困人家的孩子,他们受了宜修的恩惠,对宜修很是忠心。
当然了,这些都是瞒着胤禛悄悄做的,要是胤禛知道,必定会阻止她,甚至是解决掉她。
华贵妃也给年羹尧通了信,她和自家哥哥说了和皇后的合作,也要他多关照弘曜。
年羹尧在得知皇上派岳钟琪担任四川总督,还叫果郡王监军之后,就明白了皇上对自己的忌惮之心。
他得知自家妹妹和皇后的合作后,心里也是赞同妹妹的做法的。
胤禛此人心胸狭窄,自己当年可是帮他夺嫡的功臣,他现在坐稳了皇位,竟想着要除掉自己,简直是狼心狗肺。
他这次回京好好打探了一番,发现泰郡王是一个心怀大志、温和有礼的人。
新的一轮夺嫡之争中,泰郡王的赢面是最大的,这次年家也一定能押对人。
只要泰郡王登上皇位,那年家就又是新皇的肱骨之臣了。
四阿哥到战场历练,将来有了战功,也好辅佐泰郡王上位,自己对四阿哥多关照些也是应当的。
就是因为有年羹尧的关系在,所以宜修才会对弘曜此去稍微放心些。
好男儿志在四方,弘晖是她心中的下任帝王,弘曜能在战场上建功也是很不错的。
说到弘曜这边,他跟随着大军行进,一路上见到了许多他未曾见到过,甚至想都没想过的画面。
京城是繁华的,但大清的其他地方,却是贫苦的,百姓们甚至有吃不饱,穿不暖的。
临近西北,百姓们更是有性命之忧。
战乱就是一台绞肉机,绞杀的不只是士兵们的性命,更是百姓的性命。
弘曜看着西北的风霜,内心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他一定要打败准葛尔,不让百姓们再受战乱之苦。
弘曜就这样咬牙驻扎在了西北,像个普通士兵一样,每天训练。
他唯一使用过一次特权,就是要和他的三哥在一起。
弘昐也选择从一个小兵开始做起,他来到西北,就是为了历练自己的。
起初其他普通的士兵是看不起他们俩的,但长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发现这两个皇子是真的来历练的,不是来镀金的,便也接受了两人。
年轻人的友情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同吃同睡,一起训练,一起巡逻,很快就成为了要好的伙伴。
弘曜是个开朗的,他真心要与人结交,那十有八九都能成功。
他结交的这些士兵,也算是他的第一批小弟了。
准葛尔在冬天没有粮草供应,所以并不敢与大清开战。
但随着春季的到来,大地复苏,准葛尔开始对边境进行小规模地骚扰,似乎是在打探大清的实力。
双方都心知肚明,一旦准葛尔那边有了足够的粮食,这仗就会再次打起来。
胤禛也在为此战发愁,战争打的就是银子和人,哪边粮草多,士兵多,就有很大的希望获胜。
他是很想打赢这一仗的,收复青海是他能名留青史的一笔功绩,要是能打败准葛尔,那他的功绩就大了,甚至可能被后世的每一位皇帝钦佩。
但主动挑起战争不是明君所为,准葛尔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进入他们的地盘作战也不是良策。
因此,大家都在等,等准葛尔主动发起战争。
战场定在边境,对大清来说比较有利。
朝廷这一等,就等了四个月。
在这期间,果郡王的侍妾秦氏,也就是甄嬛,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三贝勒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生下了他的长子。
允礼和弘昐在西北,这样的好消息也只能通过书信传达过去。
甄嬛产下龙凤胎,她心里是十分高兴的,但允礼不在,她的欣喜就减少了一半。
自从允礼将她再次带到清凉台居住之后,甄嬛便和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两人心心相印,默契十足,平日里就是游山玩水、品茶作画,如同神仙一般。
流朱还会不时地来清凉台看望她,眉姐姐也会托温太医给自己带来信件。
自从京中关于甄家的风头过去,大家的关注点都转移之后,甄嬛便将自己的现状托温太医告诉了眉姐姐。
之前她是不敢,害怕自己连累了眉姐姐,现在风头过去了,她便想让眉姐姐安心。
两人时常互通信件,甄嬛会讲自己的日常生活,眉庄则是会讲一些宫中发生的事和自己女儿的趣事。
甄嬛每每读到宫中的各种陷害之类的事,她就庆幸自己已经远离了后宫。
浣碧也是如此,她曾经以为自己能凤上枝头做凤凰,但那都是镜花水月。
她现在也无比地庆幸自己还能跟在甄嬛身边,就算是一辈子都做奴婢,也比在宫中要好。
她已经完全认命了,只是想通得太晚了,甄家,已经因她而亡了。
她每次看到流朱,都会想到当初愚蠢的自己。
要是她和流朱一样,选择和长姐一起出宫,那她现在,是不是也和流朱一样,过上了儿女双全、丈夫疼爱的美好生活?
果郡王一个月会回王府两次,主要也是为了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