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节想法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张天师自认为算计了秦勇,而秦勇则认为自己没有吃亏,从张天师的口中得得了一些上古的事情。
虽然说秦勇得到了雷之祖巫与雷神的传承,可是对于上古的事情他所知甚少,毕竟他没有完全得到这两位的记忆。
骊山地宫自先秦之后则是一个让所有修行者都恐惧而有渴望的一个地方,那里有着诸多的宝物,当年先秦一统天下无数的宝物藏于这地宫之中,甚至连妖族的‘周天星斗大阵’都有,还有传说中巫族的‘十二都天神煞’大阵,更有人传说那里有着大禹王所祭炼的九州鼎。
骊山地宫可是人间凶地之一,与那天雷峰相当,如今天雷峰已经消失了,可是这骊山地宫依然存在。
张天师想要借秦勇之手来一探骊山地宫不得不说此举阴险至极,当然也凶险至极,如果传说是真得,那第一个进入地宫之中必将是受益无穷。
张天师在算计秦勇,而秦勇也借着张天师的大意将一丝精神印记留在了这天师府,天师府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秦勇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当初如果不是这些阴人他也不会被贬下天庭,仇恨!极度的仇恨!
秦勇并不想做一个好人,如此血海深仇他又怎么能不报,秦勇的举动没有引起张天师的注意,可以说在秦勇向张天师说明来意时,张天师则就放松了大半警惕,更重要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被困于天师府一事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秘密,不过张天师也不认为会有人打他们的主意,毕竟这可是一百零八个凶星,出世之后必会天下大乱,引发无数的业力,谁放出他们谁得倒霉,那怕是佛门再想掌握天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那样佛门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原本法海以为秦勇与天师教之间必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可惜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双方竟然谈得十分起劲,最终竟然以和平的方式收场,这让法海无法接受这个结果,法海可是一个阴险小人,心念一动则立即在修行界宣传天师教与秦勇之间有所勾结要为祸正道。
对于法海的举动张天师并没有放在心中,更不屑与之解释,也不想解释,他可不想让别人在自己的碗中分走一份好处,虽然说骊山地宫好处众多,但是人多了自己能够得到的就少了许多,人都有私心,张天师更是如此。
说起天师教,虽然也是名门之一,但是没有多底蕴,如果能够得到骊山地宫中的诸多宝物,那天师教则能与任何一名门相比。
从天师教出来之后,白素贞与小青就一直兴奋不已,反而秦勇则心事重重,事情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天师数次要把自己引向骊山,那骊山之中究竟有什么秘密?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秦勇回到了钱塘,当秦勇刚刚坐下不久后,却没有想到又一件事情找上了他,三皇祖师会请他去。
这三皇祖师会虽然是钱塘一带有名的医会,对于一般人根本就不会邀请,虽然说秦勇的药铺不小,可是在钱塘只是刚刚入道之辈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现在三皇祖师会却送下了请柬,这一切都是法海在暗中所为。
虽然法海不知道天师教与秦勇达成了什么协议,但是法海则认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要给秦勇找点麻烦,让他无法分身,所以也就有了三皇祖师会的出手。
凡人就是凡人,他们所争斗的不外乎是财富、名声,三皇祖师会请秦勇也同样有意要打压他,毕竟先前秦勇化解了王道灵的恶毒在钱塘名声大起,事后却没有所表示,对于这样的小辈自然不受他们见。
在接到请柬之后,小青不屑地说道:“这等小事我等却无需理会,凡人能有什么用处,去了也不过是白费光阴!”
听到小青之言,秦勇摇了摇头说道:“不!这等机会我等不能放弃,虽然说我这神农本草经还没有完成,但是也看书吧了不少正好借此时机与众人交流一番,如果有可能最好借众人之力向全国印发,我费尽心机所为的正是这个机会!”
白素贞则担忧地说道:“相公的想法虽好,可是那些人都是俗人,只怕很难有所勾涌!”
秦勇说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想做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机会如此放弃了也太可惜了!”
小青则不以为然地说道:“秦官人就是傻,你既然能够找张天师相助许仙,为什么就不能找他们合作,那样岂不是更快,毕竟张天师只要一开口那全国都会从上而行施行,岂不是更容易!”
秦勇摇了摇头说道:“小青有些事情你看得的太肤浅,不错如果我开口请天师教相助的确可以很快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是你知道如果我这么做了那将会有何等的损失吗,这神农本草经一发行那可是有着无尽的功德,让张天师相助平白一半的功德就恭手让人了,我还没有那么大方!”
小青并没有看过秦勇的神农本草经根本不知道其价值,当听到此此则为之震惊,不过更多的则是不信任,她不想信秦勇所著之医书会有那么大的功德。
秦勇这部神农本草经虽然打得是人皇神农氏的旗号,但实际上则是以本草纲目为准,然后又融合了后世的医术,可以说这一本医书乃是集古今之大成,一开发行则会无尽功德,至少可以洗涤去秦勇身上的业力还他一清静之身,要是被张天师平白分了一半秦勇怎么会舍得。
看到小青那付不想念的样子秦勇也不想做太多的解释,这种事情别人不相信你就是解释也没有用,又何必费那份心力。
只听秦勇说道:“此事我自有定论,你们无需为此而担心,与其有心想这些事情反而不如先仔细想一想今天的收获,张天师所说之事究竟有几分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