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
34
“真的?!”沈知流的眼睛一下子放出光芒。
“嗯,不过,毕竟十几年过去了,能查到的消息不是很多,十七年前二月中旬,容瑾出现在南靖皇宫,可她从何处来并无人知晓,听见过容瑾的宫女说她的长相不似南靖人,倒像是外邦女子。”楚尽看着沈知流。
沈知流的眼廓有些深邃,仔细看了确实有外邦人的影子。
“怪不得沈知漓说她不是宫女……”
南靖宫是不会让外邦女子为宫女的,同时为保血统纯粹,南靖皇室也不会纳外邦女子,生下掺杂其他血统的孩子。
不过,以沈沥荒唐的人设很难保证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才如棠芝所言,要将她藏在废宫中,不仅是因为保护她不受后妃的侵害,还要避免朝臣们的唇枪舌剑。
“容瑾死的那日,确实有宫人看见了……”楚尽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沈知流的脸色,才道:“看见了北渊打扮的人,不过据她所说,那伙人一开始是没打算杀了她的,似乎在谈论着什么,只是没有谈拢就杀了容瑾,容瑾死后,甚至还想要把你带走,幸好沈沥来得及时,没让他们得逞。”
“在说什么?”
楚尽摇了摇头,“时间太久远了,那个宫女已经不记得一些细枝末节了。”
到此就在所有的线索了。
难道是母亲身上有什么值得他们寻求的东西?而在他身上也能得到?
不然解释不通为什么容瑾死后又要把他带走。
一个才两岁的奶娃娃带走能干什么?
“杀她的是不是真的是北渊人?”
楚尽沉默了。
没有确凿的证据楚尽根本办法断论,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推测而已。
沈知流也知道的,他低着头,不安地抠着手指,“那现在只有查到母亲到底是谁,才能知道那伙人有什么目的了。”
“嗯。”
***
第二日天不亮,外头的登闻鼓就响个不停,勇义侯夫人身着诰命服状告太子良娣谋害其女,大理寺卿吕岩手持证据,将矛头全部指向了李绍,李立元也是刚得到消息不久,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被堵的哑口无言,甚至就连李绍以前做的那些腌臜事的相关物证,人证也全部呈了上去,特别是年前抢占良田,杀害人家全家的事情,幸好有个老大爷侥幸活了下来,被吕岩秘密接回京都,当堂指证。
勇义侯夫人得知真相时十分地震惊,哭诉着自己的女儿命苦,李立元的某些行为早就惹来了部分旧臣的不满,于是上奏陛下严惩此子,最终顾念李氏当年的辅佐之恩,只将李绍驱逐出京城。
被困在凤仪殿的李桃听到了从前朝传来的消息,气得将自己精心培育的花卉挥到地上,花盆碎了一地。
身边的宫女们跪了一地,个个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大宫女挥手让他们退下,她们如同解脱阴暗,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本宫已经毁了那块玉佩了,为什么太子还会查到绍儿身上!”李桃脸色阴沉,拼命地想要压下怒气,但她失败了。
凤蕊的尸身领回勇义侯府的第二日,侯夫人就秘密进宫了一趟,将从凤蕊身上找到的一枚象征李绍身份的玉佩给皇后看。
本想借这枚玉佩让皇后将她流放在边境的儿子秘密接回京都,但是她没有同意。
皇后不可能铤而走险去帮她,于是碎了那块玉佩,谁知道侯夫人居然留了一手,借楚尽的力量,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她是想要要玉石俱焚!
“奴婢听说是凤蕊姑娘的手上还攥着公子衣角上金丝线,被太子殿下顺藤摸瓜找到了公子,而且……”
“而且什么?吞吞吐吐地做什么!说!”李桃怒道。
大宫女见惯了李桃暴跳如雷的模样,所以没有多大的反应,“之前指认沈良娣的鱼贩反水了,他说是有人给了他一只珠钗,让他诬陷的沈良娣,那只珠钗是娘娘的东西。”
“本宫只让人焚了凤蕊那个贱丫头的尸身,从来没有找过什么证人,给过什么珠钗,这是赤裸裸的诬陷,本宫要去找陛下!”
“娘娘,陛下禁了您的足,半年内您都不能踏出凤仪宫半步。”
李桃已经气到头脑发昏了,她老老实实地待在后宫,一口大锅直接扣到自己的头上,她只得坐下喝一口茶,定了定神,“把我的珠宝匣子拿来。”
等东西拿来,仔仔细细地翻看着,里面的的确确少了一只桃花珠钗。
楚尽,一定是楚尽!
本想着直接弄死了太子良娣一了百了,谁知却给自己招惹了大麻烦。
大宫女平时贴身照顾着李桃,对她的东西如指掌,一看就知道少了什么,急道:“咱们把这件事告诉相爷吧,娘娘不能被平白无故地诬陷……”
“啪”李桃二话不说就甩了大宫女一巴掌,怒道:“蠢货,哥哥在朝中丢尽了脸面,更让绍儿驱逐京都,如今还在气头上,若是让他知道本宫没有把此事的真相告诉他,你觉得他会如何对本宫?”
“您是相爷的亲妹妹,当年也是因为您嫁给了陛下,相爷才会决定要帮陛下登基啊。”
“呵。”李桃冷冷地笑了一声。
***
沈知流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是午后了,楚尽下朝回来告诉他的。
“所以你用珠钗替换了金钗,并让鱼贩反咬他们一口?你就不怕李立元反应过来抓了鱼贩子与你对峙嘛?”
李立元是何其狠毒,损失了一个儿子,虽然是个废物,但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楚尽熟练地剥着虾,“孤既然这么做了,自然是有把握。”
毕竟能够打压李氏一族,楚世明是很乐意的。
此经一事扯出许多见不得光的旧事,李立元为了保全自己只能舍弃掉儿子。
楚尽将剥好的虾肉都放到了沈知流的碗中,“而且此时正值颖河水患,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不断上书求救,朝堂之上忙得不可开交,不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个谋杀案上。”
颖河水患十分的严重淹没了许多村庄,吞噬了数不清的性命,派去的大部分官员,不仅没有解决问题,有的还丧生在了洪水中,朝廷损失惨重,一度成为朝中最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