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四章 高中(结局2)
周舫之点头称是,心下稍安。回去后也不敢再懈怠,将墨兰的事暂且搁下,连着在书房歇了两天。要出发去省城的前一天,丁玉竹将他的衣物盘缠准备好了送去,又七七八八的嘱他许多,鼻子眼泪的抹了一把,极为不舍的,恨不能自己也一起跟着去。
周舫之并没有将她的唠叨当作关切放在心上,带着不耐烦的神情,一边嘴上唯唯诺诺的应着,眼睛却时不时的往西厢房瞟。
让他失望的是,明明知道他即将离家,墨兰依旧无事人似的早出晚归,直到他第二日清晨他拜别李氏,墨兰都始终不曾出现,更吝啬的连只字片语的祝福都没有。
临行前,正巧冯嬷嬷经过,周舫之忍不住将她拦下,墨兰的去向,得到的答案居然是,今日丁梓秋要去省城,墨兰兴冲冲的赶去丁府替他送行。冯嬷嬷说的很详细,连墨兰的神情打扮,说话的语气都一一形容了出来,最后还说了句什么打气之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周舫之气得打马就走,居然忘了该跟丁玉竹说声再见。
周舫之一走十来天,李氏与丁玉竹整日的坐立难安。尤其是李氏,几乎到了抓狂的地步。过了乡试的日子,周舫之还没有回来,李氏一日无数次的差朱樱到路口守望。不管何时,偶然间听到门外经过的锣鼓鞭炮声,都会神经质的跳起来,竖耳倾听,然后再失神的跌回座位。
这个时候的李氏。没有心思这样那样鸡蛋里挑骨头的唠叨墨兰,墨兰倒乐得轻松。对于周舫之能不能中举,以及真中举得官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也不是没有分析过利弊。但那终究不是她能决定的问题,她也就懒得多想。
墨兰每日早出晚归的往来花田,除了和老太爷商量准备明年要随公主出番的陪嫁牡丹。就是与薜寮商讨土壤改良的诸多问题。
对于牡丹移入京城,运输的问题,她有现代经验借鉴可用,说与老太爷后,老太爷与她一起实地试过,证明确实可行。
最大的困难就是土壤改良,在现代她虽不乏此类经验。但终究换了个环境,她也未曾去京城看过,只是听得湖阳公主形容,心里没什么底。好在薜寮是这方面的专家,给了她不少实质性的建议。而且答应明年亦会与她同去,帮助她完成御花园的土壤改良。
魏槿则托薜寮将往日他所积累的手扎、书籍送来,墨兰更是熬夜苦读,除了能从其中得到经验,这些书籍,尤其是魏槿亲手所写的手扎,一笔一划,对她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让她从中得到自信与勇气。
西园县里参加乡试的考生,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周舫之与丁梓秋。乡人们闲来无事,最爱热络的探讨二人此番能不能中举,谁的名次更高之类的问题。大街小巷里这一撮那一团的议论人群随处可见,所以周舫之回来了,墨兰不用回家就能知道。
墨兰想了想。转身打马去了太守府,相比周舫之,她更关心丁梓秋试场发挥如何。
管家亲自到大门口笑脸相迎。
她才跟着管家进了花厅,丁梓秋己经打帘迎来,人未见声先到,伴着爽朗的笑声,“哈哈,姚墨兰,相识这么久,我今日才知,你真乃神人是也!我这才进门呢,衣裳都来不及换,你却己经知道我回来了。”
“你瞧瞧,靴上都是尘土。”丁梓秋边说着走近,边向她提起右脚,歪着脑袋睨她,表情就像出外玩耍了一番的顽童似的,“姚墨兰,你可以去摆摊算卦了啊,我亲手替你写招牌,姚氏神算,如何?”
看他恢复与往日一般的戏谑模样,墨兰心里石头落地,心情大好,学着他的模样,抬脚狠狠的往他的靴上踩下去。她从花田出来,脚底有泥,这一脚下去,丁梓秋的鞋面上立时现出半个黄色的脚印,她这才得意的大笑着道,“才知我有这本事么?我的本事多呢,敢跟我耍什么贫嘴!呵,还不快说,乡试如何?”
丁梓秋收脚站定,笑容却慢慢的在唇边凝聚,看着墨兰的眼睛里,黑幽幽的,深不见底。
没想到他是这反应,墨兰的笑容跟着一顿,声音就有些发虚,“怎么?不好?”
丁梓秋摇头,勾唇浅笑,“等着吧,墨兰,我不会让你失望。”
一句话,让墨兰对丁梓秋的乡试成绩充满好奇与期待。
接下来的好些天,她都会趁着午休或外出的时候,顺道绕过太守府,想着兴许能遇上乡试放榜送红贴的情形,她也好亲眼见见,凑凑热闹,这才现代可是没有机会的。
这天她也一样,从薜寮家中回来,绕了个远道,还只望见太守府的檐角坐兽,就己经听得太守府门前锣鼓暄嚣,鞭炮声震耳欲聋。
终于放榜了!墨兰心头一喜,夹紧马肚往太守府奔去。
太守府的门前己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墨兰只得在人群之后远远的观看,幸亏她是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倒也把太守府门前的情形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