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 嫡女解语 - 春温一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嫡女解语 >

☆、第103章

沈迈乐得发了疯。一会儿眉飞色舞盘算着“我的伯府够大,在伯府办满月酒!”有孙子了,还不得好好显摆显摆?一会儿满脸兴奋的寻思“给阿大起个什么大名儿呢?”一定要起个响亮的名字,才配得上阿大这么好的孩子。

“不过,有一点咱们先要说明了,”解语抱着阿大,笑盈盈说道“不管孩子姓什么,都由无忌和我抚养,要跟我们住在一起。”可别想着孩子姓沈了,便想带到东昌伯府;或是将来孩子姓岳了,便想带回靖宁侯府。那是万万不行的。

“就是,”张在一旁认认真真的点头附合,“阿爹您莫打主意想把阿大抱走,满月酒也不能去伯府办,只能在我家。”

沈迈撅起嘴,不高兴了。张转向岳培,一脸严肃的说道“爹爹您也一样,将来阿二跟您姓岳,您也不能抱走。”岳培笑道“不抱走!”抱走做什么,孩子还是跟着亲生父母最好。

沈迈见岳培也是这待遇,乐了,岳侯爷这亲爹跟自己一样的啊,都不许把孩子抱走!“我不抱走阿大,”沈迈兴高采烈说道“阿大留在阿这儿,到时候我天天过来,既看阿大,又看阿!”儿子孙子一起看。

“您来看我成,我去看您也成。”张跟他讨价还价,“只一件,您不能当着阿大的面叫我傻小子,叫我笨蛋。阿大说不定能听懂,您骂我,他会不喜欢您的。”

傅深仰天,无语。才刚满月的婴儿,他能听懂什么?解语这么聪明的姑娘,怎么就嫁了个傻女婿?岳培和安瓒都乐呵呵的在旁看着,并不说话。

阿大说不定能听懂?沈迈怔了怔,真的假的?张再三交待,“阿爹您要记住,千万莫忘了!”阿大娘胎里就会和爹娘玩耍了,谁知道他如今听不听得懂大人说话?万一能听懂呢,做爹的多没面子。

解语笑道,“无忌,我累了。”张忙走了过来,“孩子给我。”解语力气小,抱阿大久了会累着的。

阿大一到张怀中,沈迈便眼谗了,“阿啊,给我抱抱吧。”小孙子白白胖胖的,多招人喜欢啊,肉肉的小脸儿,让人看见就想捏一捏。

“您根本不会抱孩子,”张不给他,“等您学会了再说。”沈迈冲他瞪眼睛,“傻小子,你不给我抱,我上哪儿学会去?”

又叫我傻小子!张忿忿,“阿大会听到的!”更不给沈迈抱孩子了,把沈迈急得够呛。安瓒微笑道“亲家,抱孩子要这样。”安瓒从张手中接过孩子,亲自做着示范,“这么小的孩子,平抱最好。一只手臂要托住孩子的头,一只手臂托住孩子的腰,这样。”

沈迈冲安瓒竖起大拇指,“亲家真厉害!”连孩子都会抱。岳培笑道“我也会抱。”从安瓒手中接过孩子,果然也似模似样。“我抱过解语和绍儿。”“我抱过无忌,儿,雹儿。”二人相视一笑,抱幼子于怀中的温馨时光,仿佛就是昨日。

沈迈和傅深这两个不会抱孩子的只好眼巴巴干看着。解语聪明,“阿爹,您先拿这个练练。”递给沈迈一个枕头。沈迈拿起枕头学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出师了,积极要求抱阿大。岳培小心翼翼把孩子递给沈迈,沈迈虽然依旧笨拙,却平抱着孩子,头托得很稳。“嗯,动作要领基本掌握了。”解语暗暗评价道。

等到阿大办满月酒的时候,已经有了大名。沈迈翻了族谱,按照这一代的排行,给阿大取名为“忱”。沈忱?解语看看整日睡不醒的儿子,轻轻笑了笑,你深沉么?你深沉什么呀。

沈迈把在京中的朋友全请了个遍,一时间凡认识他的人全知道“沈伯爷有孙子了。”这日全跑来喝喜酒、道喜。沈迈少不了把阿大抱出来炫耀一番,众人都赞“好个相貌!”沈迈大为得意。

杜知安夫妇也来喝喜酒。宴席散后,杜知安、向氏在安家闲坐饮茶,安瓒、谭瑛说起“岳侯爷和沈伯爷打了一个月也不分胜负,解语轻轻一句话,便定下阿大的姓氏。”杜知安笑着夸奖,“妹夫真会教孩子。”阿瑛说过,解语是安瓒一手带大的。看看人家养大的孩子,多聪明。

孩子若跟着岳培姓了沈,指不定靖宁侯府太夫人一句话,“既是岳家的孙子,便抱回靖宁侯府吧。”到时又是一番周章。要知道靖宁侯府至今还没有重孙辈,阿大若姓了岳,便是岳家第一位重孙子,岂有养在府外的道理?沈迈孤身一人,膝下只有张一位义子。孩子姓了沈,可以名正言顺养在亲生父母身边。将来有了次子、三子,正可以依葫芦画瓢,照着这规矩来。

解语这孩子,聪明,有主意,比阿瑛强。杜知安笑吟吟夹了块芙蓉糕,“味道极好。”心情舒畅,吃什么都香甜。

安瓒面容中却有惆怅之意。“我哪里会教孩子?”安瓒苦笑,“绍儿的大哥自幼在西京老家由先父先母抚养长大,先父先母过于娇惯,犬子竟是没有一丝胆色。当年解语在西京遭蔡家欺辱,成儿这做大哥的竟不为她出头讨回公道,真是没用。”自己哪能叫做会教孩子,长子都没教好。

杜知安温和劝道“祖父母娇惯孙儿是常事,妹夫不必自责太深。”谭瑛也说,“当年咱们甫一成婚,便写信回去要接汝成至京,是公婆再三不允,定要留下汝成。”这可怪不得你。

向氏劝道,“妹妹妹夫不必多想。若实在放心不下,何不把令郎接到京城,朝夕相见,好生管教?”谭瑛很是无奈,“表嫂您不知道,汝成在老家过惯了,不愿来京城。”写过几回信催他,就是不来。

杜知安和向氏也没怎么在意,只说“在乡下安生过日子,也是极好的事。”没什么大出息倒也罢了,只要不惹事不招祸,也就行了。

闲话家常许久,杜知安和向氏方告辞。“解语争气,绍儿也是聪明孩子,阿瑛往后这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是啊,夫婿也对她一心一意,很是体贴。”二人回家后说起谭瑛的家事,均觉放心。

“解语嫁对了人,日子舒心。”杜知安乐呵呵盘算,“将来绍儿也要寻一个千好万好的小媳妇儿,过舒心日子。”男人还要娶个好媳妇,有个贤内助,方能专心致致读书入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