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青帝 - 花月笑清风 - 景青眸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花月笑清风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青帝

康熙四十一年江宁府经历水患,比三十七年那次的还要严重,等到入秋之后官府也没能很好的安置灾民,从而滋生了各种事端,富户被抢或是为粮杀人,更有灾民去抢官粮的事情出现。商业发展因此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街上的商铺有大半是关闭的,路上的行人亦是很少,展目望去满目萧条。百姓们都在怀念担任河道总督正在治理黄河的张鹏翮,谈论着他的清廉和德行,又在咒骂官匪勾结,私吞朝廷拨款。终于有被迫害的官家子女进京告御状,引得康熙帝大怒,开始过问江南贪污赈银以及私卖粮盐之事。

中秋过后江南连绵的雨就没有停过,十月底的一日在离苏州城三十多里外的官道上正有几驾车马在积雨成潭的泥路上艰难行走着。为首的二十五六岁的年青公子愁容满面,他全身已被淋湿,正冷的直打颤,他回首看着自己的货心里焦急万分。一个老年仆从打马上前道:“少爷,找个地方避雨吧,看时光怕是进不了城了。等明日吧。再走人受不了,货也怕出问题呢,这要是让老爷知道您又该受责罚了。”

年青人抹了一把脸阴郁道:“这时候哪里有什么避雨的地方?”

老仆道:“老奴记得从这个岔道过去有一间道观,大约也就是两里路远。您看?”

“那就走吧。对了,找人的事如何了。”

“唉,没找到,现在愿意出海的人可不容易找,洋人呢,咱们又没法子联络上。这话听不懂啊。少爷您再耐心等等。”

“我等不了了,再这样下去迟早要被廉氏那个贱人和王松害死!不如早走,哼,待我发了财衣锦还乡就是他们还债之时!”

见主子咬牙切齿的说着,老仆人心里又同情又忧惧,“大少爷……”

“我就不信那批命的能说准,我王柏真能死于一个妇人之手,这一年再怎么样都不回山东了。看她能耐我何!走了,忠叔。”

这王柏的脸上显出决然的表情,他回首大声对仆众道:“咱们到前面去歇歇脚,等雨停了再走。”

那群人从旭日东升赶到日落西山,大雨磅礴中走了许久早都暗生不满,碍于主子的严厉都不敢抱怨,此时一听能休息了都高兴起来。这速度自然就快了许多。按着忠叔所言往西走了快两里路,经过古桥果然见到一座破破烂烂的道观在斜坡上,天色昏暗王柏看不清是匾额就问:“忠叔,这观供的是谁?三清吗?”

“不是的。我记得供的是青帝。”

“诶?这还挺少见的呢。难怪香火不旺,咦,有火光。看样子里面还有别的避雨的人。你们都放小心些,如今世道可不稳当,都打起精神来!”

被主子提醒诸人都将手扶在腰间,等到了跟前才发现观外停了许多的装货的车马,廊下还有几个壮汉在盯着。看车厢上插着的旗样王柏知道这些人是押镖的。他和忠叔互相看了眼,王柏下马走到那些人跟前说明了自家情况,同样警惕的镖局一干人等在查看过后才让他们进了去。

王柏一进大殿就见中央燃着火,火上烤着两只兔子。周围还放着一圈地瓜,这味道再加上男人们的汗味直冲鼻子,他皱着眉隐忍着没捂住鼻子。火旁围着一圈人,看穿戴并不是一路的,镖局的人很好认。他们戴着刀拿着枪系着同样的腰带。书生打扮的男人一看就是个酸儒,他正在训斥书童弄湿了自己的书。和他们坐的较近的是两个年轻的书生正借着火光看书。呼呼大睡的是个樵夫。另有三个穿戴寻常的男子坐的较远。他们背靠着神像底座坐着,看行李显然是赶路的。其中一人戴着斗笠貌似在打瞌睡,另两个则看着门外,似乎是观察着雨什么时候停。再远处的地上还蜷缩着两个人看不清样貌。

王柏常年行走在外,自然知道道上的规矩,他抱拳扫视众人又将目光放在镖局那些人的身上道:“见过各位了,在下是个商人,借道观避雨,还望收容。”

其他人没说话但都看着他,镖局的一人开口道:“别说什么收不收容的,能遇到都是缘分,坐吧!”王柏见这中年男子生的斯文并不像印象里押镖人的形象,心里微微吃惊,但并没有显露出来,只是笑道:“多谢了。”说着他带着下人也坐到了火堆旁。

“听兄弟的口音是北方人?”那人打量了一下王柏问道。

“是的,在下山东人氏,到南方做生意的。没想到回遇到这么大的雨,还下的那么长时间。真是误事啊。”

“不错。这雨却是麻烦,不过观气象明日定是会停的。”

“哦,真的,那可是太好了,要是晚将货物送到可就糟了。”

他二人在这里说着话,那边的书生们开始讨论起时局,大都是抱怨科举不公之类的,樵夫还在睡觉鼾声如雷。角落里的两个人起身靠近过来,王柏眼尖一眼看出他们竟是洋人,其中一个显然病了,另一个正扶着他。他们来到火堆边对着那镖师叽叽咕咕说了一堆话,大家看着他们,眼神里皆是警惕和不解。

老年书生的书童轻声问道:“老爷,他们要干嘛?”

书生哼了一声道:“洋人!管他要干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人官府早就该将他们逐出去!”

年轻书生中一人道:“兄台,此言差矣,洋人自有洋人的好处,要不万岁爷怎么会招了那么多洋人在宫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