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最后一次合作
第265章最后一次合作
按照科曼的定义,现在的以色列和法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匍匐后退,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法国在法属印支和还没苗头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当中,并非是打不过对手,而是打不过对手的靠山。最终不得不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受到影响,导致从两个地方撤军,此时以色列的情况就更加直观一点,真打不过。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双方,大体上还处在一个武器水平,手中的重武器都不多,叙利亚军队手中的七十五毫米速射炮,都可以在阿拉伯国家当中算的上是重武器了。
乃至于碰上城镇级别的攻坚战,双方的战斗都是以轻武器为主,如果叙利亚手中有苏联红军的斯大林之锤,一次炮击海法就会被夷为平地,哪还需要这么磨牙?打了几天都没有效果?
尝试挫败埃及军队的企图失败之后,此时的以色列面临,西奈半岛的以色列民兵在埃及人的猛烈反击下损失惨重;北方的海法在叙利亚军队的攻击当中岌岌可危;最致命的是,东线约旦的“阿拉伯军团”精锐正步步紧逼,威胁要将以色列狭长的国土拦腰截断。
本古里安不得不放弃用战争证明自己价值,取得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再谈的想法,爸爸救我已经迫在眉睫。
华盛顿,犹太游说者在副国务卿罗维特面前面带哀求,“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们需要一个呼吸空间。不管是军队和人民都需要喘一口气,防线需要加固,武器需要进口,不然的话,多年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
“哦?”罗维特矜持的看着犹太游说代表,心中不断的判断,他肯定不像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同行,以色列一声令下美国就要赴汤蹈火。
可处在美国的角度,以色列的困境,符合华盛顿的战略考量——一个被严重削弱的以色列不符合美国利益,但一个过于强大、完全不受控制的以色列同样麻烦。
以色列所在的位置,是经过集体意志,甚至不是美国自己的意志,所精心策划的。
伊斯兰世界的两大板块,北非和中东应该存在一个物理隔绝,以色列正好有这样的作用,这个作用甚至苏联也认可。
在怎么说,也不能让以色列灭亡,以色列可以过的不好,这本来就是以色列应该承担的角色,但要是灭亡了,堤坝就被冲开了。
一想到阿拉伯帝国可能出现某种意义上的复活,哪怕只是连成一片的可能,美国都不应该坐视不理。
好半天,罗维特的回答让犹太游说代表把心放了回去,“你要知道,这是要经过联合国讨论的,目前很多国家对战争的意见不一致,尤其是……”
“莫斯科?他们不会说什么的。”犹太游说代表笃定的保证道,“以色列的建国是战胜国集团共同推进的事情,阿拉伯人现在的举动,就是在挑战华盛顿、莫斯科所塑造的国际秩序。”
“嗯。”罗维特副国务卿意义不明的嗯了一声,目前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可难言友好,因为占领区合并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摩擦。
虽然白宫和五角大楼都认为,美国处在绝对的实力地位上,苏联不敢和拥有核武器的美国对抗,但他心里总觉得有些隐忧,事情没这么简单。
不会像是很多美国官员认为的那样,不用在意苏联的想法。
冷战早期美国其实不认为苏联是最大的威胁,这不是科曼的臆想,而是美国大部分人的真实想法。现在美国应该忙着的是,填补世界各地的权力真空,至于遏制都是顺便的,哪怕就算是遏制,英国和苏联也不分先后。
在此之前,苏联在伊朗的退缩,已经让美国认为,只要美国认真起来的话,苏联面对自己只会妥协,所以在合并占领区这件事上,哪怕苏联进行再三的警告,美国心里仍然不当回事。
以美国现在对苏联的认识,估计就算是两国目前因为占领区的问题出现摩擦,大多数美国官员也会认为,苏联除了同意不会有其他结果吧?
实际上,美国还真就没有多考虑苏联会不会反对,马上就第一次中东战争问题召开了联合国会议。
不出意外还是出意外了,轮到苏联代表发言的时候,苏联代表正用冰冷的语调谴责“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侵略扩张”,要求以色列无条件撤出所有被占领土。
苏联把以色列骂了一个狗血临头,大大超出了美国的预料。 但就算如此,美国代表在最后发言的时候,仍然面带自信,声音平稳,似乎刚刚苏联的表态只是一个小插曲。
“各位代表先生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大厅,“我们正目睹一场悲剧的升级。无数生命正在消逝,地区稳定面临严重威胁。持续的战斗不仅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播下更多仇恨和暴力的种子。”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各国代表,最后落在苏联代表身上,和看向其他国家的目光没什么不同,带着一种自我以下人人平等的从容。
“基于当前严峻的人道主义局势,并为寻求持久政治解决创造必要条件,美利坚合众国郑重提议,安全理事会应立即通过决议,要求所有交战方在四十八小时内,实现全面、无条件停火。我们呼吁各方利用此机会,回到谈判桌前,在联合国相关决议框架下,寻求公正与持久的和平。在停火的四周时间当中,对交战双方进行武器禁运,防止惨剧继续发生,那么现在表决!”
美国代表首先举起了手,然后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跟着举手,苏联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而是选择了弃权表示抗议。
所以结束之后,各国代表走出会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和随行官员满不在乎的道,“苏联的不满也就仅止于口头抗议,既没有也无法有什么实质行动。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稍晚时间,苏联首都莫斯科,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将苏联在联合国上面的应对汇报给了斯大林。
“很好,只要让各国代表看到苏联的态度就行了。”斯大林淡然的评价道,“现在美国可能会很得意吧,他们又赢了。”
莫洛托夫尽忠职守的提醒道,现在以色列的情况确实十分恶劣,不然美国不会急匆匆的要推动停火。
随即,斯大林告知贝利亚,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并且不反对境内想要回国的犹太士兵返回自己的国家。
这些民族意识过于强烈的犹太人,留在苏联也是祸害,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苏联只是名义上抨击了以色列,避免了在阿拉伯国家面前留下坏名声,但实际上和美国的目的一致。
几乎在同时,特拉维夫的国防部地下指挥中心里,一条加密信息被发送至所有前沿部队指挥部:“联合国停火决议已通过。当地时间明晨八时起,全面停火生效。重复,全面停火生效。利用一切时间,巩固现有阵地,重组部队,补充给养。”
必须抓紧一切时间战备,整个北方已经几乎被叙利亚人占领,海法现在只是孤城一座,但叙利亚军队还算是不那么危险的,因为海法确实处在激战当中,危险的是埃及和东部的约旦和伊拉克联军,这两个方向距离特拉维夫都只有三十公里的距离。
以色列拿到了不可明说的大量资金注入,立刻开始在全世界各地采购,美国虽然给以色列争取时间,但却不肯出售武器。说到底当前时间的以色列,对美国还没有这么重要,统战价值是打出来的,美国还要看看以色列值不值得帮助。
至于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态度雷同,当然英国是一个例外,英国在给约旦补充武器,出售飞机和武器给约旦的阿拉伯人,并为他们培训飞行员,英国被美苏胁迫放弃殖民地,非常不甘心,不肯中立。
欧洲国家不帮以色列,还有一个原因是苏军开始在通往柏林的铁路造成障碍,欧洲国家正在呼吁美国和苏联坐下来谈谈。
美国和苏联暗中进行战后的最后一次合作,名义上也将开始战后最为激烈的斗争,欧洲国家现在哪有空搭理中东的事情。
但大马士革方面并不这么想,一支代表团来到了巴黎,直接表态要见总司令。
“总司令?那不是。”马丁得到消息之后看向带着艾娃加德纳的科曼,法兰西第一集团军的总司令,那不就是德拉贡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