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酒逢知己
柳菲烟为父伸冤一案结束后不久,一天赵虎在开封府见到其他差役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上去询问,众人一看赵虎走过来就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在刻意隐瞒什么事情。
这让赵虎觉得很是奇怪,他连着问了几个人,那些人全都不愿多说,赵虎不由得心中疑云顿起。
正在赵虎疑窦丛生之时,王朝走上前来对他说:“虎弟,我等习武之人与人比试武艺应该是平常之事,想必虎弟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赵虎说道:“是的,兄长说的是,习武之人彼此切磋,互相取长补短,是很正常的。”
王朝又说道:“俗话说‘拳脚无眼’,既然有切磋,那么就难免会有误伤,想必虎弟对于这样的事也不会觉得意外吧。”
赵虎说道:“切磋之时,彼此用力,如有误伤也属正常。”
王朝说道:“虎弟既然这样说,那为兄我就放心了。上次曾和虎弟你切磋过武艺的于唐,今日又到开封府来了,待会相见的时候,还望虎弟你不要记挂往日之事。我们大家都是练武之人,彼此见面哈哈一笑,就什么事都可以释怀了。”
“于唐?”赵虎初听到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熟悉,再仔细一想,才记起曾听众人说过,当日就是赵虎就是和于唐比试武艺时,不小心从高处跌落的。
其实对于于唐,赵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上次又不是自己跟他比武的。不过,如果于唐这次来,如果要再要比武,倒是一件麻烦事。→文・印と恕印な椤印の荨
武艺这种事情,对于今日的赵虎来说,已经是相当陌生了。平日里开封府的众衙役在一起练武,赵虎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他不是不愿意参加,而是真的不会。好在开封府的众衙役都知道他脑部曾受过撞击,因此对于赵虎这种反常的行为也没有过多的在意。这次听到于唐要来了,赵虎还真是有点紧张。
看到赵虎的神色凝重,王朝还担心他为上次的事耿耿于怀,忙说道:“于唐以前曾经托过为兄向虎弟你转达谦意,因此虎弟你也不要再为上次的事记恨于唐了。”
“对呀,众人都说过于唐曾托人向自己致谦的事,也就是说,他这次来,不会再找自己比武了,那我还担心什么?”赵虎想到这里,心中顿安。他对王朝笑道:“兄长你必担心,小弟岂是那种鸡肠小肚之人。”
听到赵虎如此说,王朝也就放心了。
晚上于唐的那位朋友做东,请于唐和开封府的众衙役一起到”醉仙楼”饮酒,赵虎也去了。
初一见到于唐,赵虎就不禁暗暗喝彩。只见于唐身年纪甚轻,身穿一袭月白色绸衫,头扎武生巾,腰束英雄带,面容清秀,风神俊朗,英武之中透出斯文,潇洒之外更带豪气。只这一眼,赵虎就对于唐顿生好感。
于唐不但武艺出众,人也聪明伶俐。他在”醉仙楼”一见到赵虎,就抱拳致敬说道:“上次比武多亏赵捕头承让。最后赵捕头失足从高处坠下,虽是意外,但是小弟我也一直觉得心中不安,今日我借花献佛,先喝了这杯酒,向赵捕头陪罪。”于唐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其实对于上次比武的事,赵虎原本就觉得事不关己,又怎么会怪罪于唐呢。他看到于唐如此客气恭敬,忙端着酒杯站起来,说道:“小英雄何须如此多礼,当日之事,勿须多说,你我今日一见如故,以后就以兄弟相称吧。”
于是赵虎和于唐续了年齿,赵虎年长,于唐年纪稍轻,两个人就在酒席之中,你一个兄长,我一个贤弟地彼此招呼起来。看到这两个曾经有过节的人竟然如此亲热,开封府众衙役都有些目瞪口呆。尤其是赵虎这个往日莽撞豪爽,极爱面子的人,今日竟然能和于唐一笑泯恩仇,亲如兄弟,实在是让人有些吃惊。
不管众人如何吃惊,事实就是事实,况且这两个人能够称兄道弟,总胜过怒目而视。开封府众人对于这种情况虽然不太理解,不过倒是乐于接受,于是这顿饭众人尽欢而散。
酒席结束后,众人回到开封府,赵虎似乎余兴未了,又拉着于唐到他房中闲聊。说到开心处,赵虎拿出上次谢承训送给他的那坛女儿红,两个人又开始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酌起来。
在”醉仙楼”中两个人已经喝了不少酒,这会数杯女儿红下肚,他们都觉得难胜酒力,开始醉意朦胧起来。赵虎对于唐说了他近期亲身所历的三件案子,对于包大人和公孙先生的神机妙算极力赞赏。
于唐初时还对赵虎所说的话不置可否,但是当他听到于唐一再地夸将包大人如何断案英明,料事如神,渐渐地有些不服气起来。
其实赵虎对于包大人是真心佩服,首先包大人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其次包大人在办案时计谋百出,虽然有时采用的手段不免略显得狡猾一些,但也确实是神出鬼没,让那些作奸犯科之人防不胜防,无所遁形。
正所谓酒是话引子,赵虎越说越来劲,几乎要把包大人说成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断案能手。
于唐听到赵虎夸赞的言语之中带着几分吹嘘,颇有几分不以为然。他说道:“包大人真如兄长所说,果然有如此神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