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重审
包大人回到林阳县衙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提审王书生。林阳县的差役将王书生带到大堂上之后,包大人问他当日是用何种凶器将陈小姐杀害的。王书生依然如同往日一般回答到是用石块。
包大人说道:“王书生,你可敢将当日行凶经过再说一次吗?”
王书生说道:“当日小人偷窃财物时被陈小姐发觉,为怕事情败露,一时鬼迷心窍,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块猛击陈小姐头部,致其死亡,然后将其拖到井边,推入井中。”
包大人说道:“王书生,到了此时,你还敢欺瞒本官吗?本官曾亲自查看过王小姐的尸体,发现她头部的伤势根本不是被石块击打造成,而是坠井后撞伤的,你为何要故意编造出此等谎话来?”
包大人此话一出,王书生大吃一惊,他看着包大人威严的面容,咄咄逼人的目光,顿了一顿,然后说道:“大人,是小人记错了,当日小人是没有用石块击打陈小姐的头部,但是确实是小人将她推入了井中,才令她失去性命,小人甘愿认罪。”
包大人说道:“你所言属实?”
王书生道:“小人说的是实话,并未欺骗大人。”
包大人又说道:“你可将当日情形如实说来。”
王书生说道:“小人想起来了,当时陈小姐在后花园井口旁发现了小人,意欲呼救,小人就上去捂住他的口,将她推入井中,陈小姐落入井中后,双手扒住井沿,极力挣扎,小人将一手捂住她的口,一手将她推了下去。”
包大人说道:“这次你确定未曾记错?”
王书生说道:“这次小人记得很清楚,决无差错。”
包大人说道:“如此说来,你是甘愿求死了。之前你听说别人陈小姐头部受到了石块的重击,就说自己用石块击在她的头部;现在本官说陈小姐头部并未受到重创,而是被人推入井口致死,你又顺着本官的话说你未曾用石块重击陈小姐的头部,而是在她挣扎之时将其推入井中。你可知道,陈小姐是头向下跌入井中的,并不是如你所说,落入进后还双手扒着井沿拼力挣扎。本官不明白,你为何要如此处心积虑地一心求死,甘愿为陈小姐偿命?”
王书生听到包大人如此说,眼中一亮,叩首说道:“大人,陈小姐确实是因小人而死,如果大人一定要小人为陈小姐偿命,小人心甘情愿。”[WWW。Zei8。COM贼吧电子书]
包大人说道:“陈小姐并非你所杀,本官现在已知晓,你听公孙先生解释之后,自可明白本官为何这样说。”
公孙先生说道:“陈小姐之死,确实是因为头部受到了石块的重击,但凶器并非是园中石块,而是井口处一块青石侧面突出的石棱。经过比对陈小姐头部的伤势和那块青石上石棱的形状,陈小姐应该是头部朝下栽入井中,鬓角碰到了那块石棱,太阳穴受到了重创之后才死亡的,因此,王书生所说,无论是用石块击伤陈小姐头部,还是将陈小姐头上脚下地推入井中,都是不实之词。”
包大人说道:“王书生,你还有何话要说?”
王书生听了公孙先生的一番话后,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欺骗包大人了,于是说道:“大人,此事确实另有别情,只是陈小姐之事,确实与小人有关,另外,此事事关陈小姐的名节,小人情愿一死,只求能够保全陈小姐的名声,望大人成全。”
包大人说道:“王书生,此事的来龙去脉,你须向本官一一道来,如果事关陈小姐的名节,本官保证此事决不会外泄。”
王书生欲言又止,他抬头看了看林县令和那些林阳县的差役,包大人明白他的意思,示意那些人退下后说道:“王书生,你可将此事的经过写在纸上,只有本官一人看,你可信得过本官吗?”
王书生点了点头,于是包大人吩咐人拿来笔墨给王书生。林县令吩咐去掉王书生手上的镣铐,好方便他书写。王书生接过笔墨,顷刻之间将此事的经过写下,公孙先生接过纸来,递给了包大人。
包大人展开纸张,只见上面写道:“书生王某,少读孔孟之书,长遵圣贤之道,抱卷夜读,燃尽三更灯火,展经晓诵,尽闻五更鸡鸣,虽有心以报朝廷,然家贫而志难伸……”包公看王某所写的供状,虽然情词哀婉,但是言辞清丽,笔力遒劲,一边看一边点头。
原来王书生在纸上所写的内容,是说他从小家贫,虽然努力攻读,但是临到考期,却筹措不到路费。他小的时候曾经和陈家小姐指腹为婚,由于陈家富贵,而他现在却只是一个穷书生,因此对于这门婚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了,他到陈家去,是希望陈员外看在往日的情份上,能够资助他一点银两做为路费。
谁知陈员外却翻脸无情,一文钱都没有借给他。不过,陈家小姐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她知道自己曾和王书生指腹为婚,因此对于他一向都十分挂念。陈小姐听人说王书生虽然家贫,但是却刻苦读书,心中十分喜欢。她一直都期望着王书生高中后能到她家来重提往日的婚事,因此,当她知道王书生来她家里借银两时,满心希望父亲能答应他。谁知陈员外一文钱也肯出,陈小姐于是就托丫环带了一封信给王书生,约她当日晚上在陈家的后花园相会,信中还说她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和首饰来资助王书生赶考。
王书生接到陈小姐的信后,准备前去和她相会,谁知他当日晚上有事耽搁了,未能前去,第二日就听到陈小姐坠井身亡的事情。官府找到他,他极力喊冤,但是却拿不出当天晚上不在场的证据。他认为陈小姐是为自己所累,才会意外死亡。想到陈小姐对她的深情厚意,他决心不把暗中传书这件事说出来,免得陈小姐在死后还成为他人茶余饭后嘲笑谈论的对象。
王书生只是大声喊冤,林县令见他不承认,就用了大刑,王书生觉得如果自己不招认,可能就会死在林县令的大刑之下,于是只好暂且招认了。他想等此后有机会,再想办法为自己翻案。王书生也曾想过,如果到了最后时刻依然无法为自己辩明冤屈,那是他命该如此,为了保全陈小姐的名声,他也只能含冤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