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正是因为如此 - 食色生香俏娘子 - 花放千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四百五十九章正是因为如此

方大人细细的打量着病床上的人,突然间红了眼睛。“当初郑家一族被灭,我以为无一幸免,没想到郑光竟然还活着。”

这可是郑兄唯一的后代了。

当初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怎么会被折磨成这个样子。

“郑光,是如何活下来的,事情过了这么久远,我想除了他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方大人,现在你能给我看看案卷了吧?”

方大人用袖子拭了拭眼角,从袖口抽出了一卷纸。

“这个是本官抄录的,江北贪墨案子的案卷,你看过之后一定要烧掉。”

陆清容自然知道朝廷机密文件,是不能外泄的,答应了下来。

案件上记录着这件事的始末,以及朝廷调查的过程,还有一些人的口供。

原来当初朝廷抓了几个劫走朝廷赈灾银两的匪类,是他们供出郑侍郎和褚侍郎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皇上才下令满门抄斩。

刑部涉事官员不少,但是陆清容却发现,当初的刑部尚书是李丞相。

李丞相初入朝堂,先是做了光禄寺的一个少卿。

随着皇上继位,之后他才步步高升,从光禄寺到了六部,转而成为了丞相。

只是陆清容没想到这里成像原来竟然是初次刑部的。

江北这个案子也是他一手督办的,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而且条理清楚,让人挑不出一点的错。

“方大人,这上面为何没有写那赈灾银两去往何处了?”

方大人视线从郑光的身上移到了陆清容的身上,“当初朝廷并没有找到丢失的银两,若是能够找到的话,江北也不会发生暴动了。”

“可是这卷宗上明明写道,朝廷抓了几个当初劫走赈灾银两的匪类,他们也不知道银两最后在哪里吗?”

“当初朝廷的确是抓了几个匪类,不过他们在供出郑侍郎和褚侍郎之后,没过多久就在牢中畏罪自杀了,我之所以怀疑这个案子有蹊跷,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死。”

“这些人死的实在是太过蹊跷了,当夜死的当夜尸体就被处理掉了,而且是被焚烧了,按理来说,像这种被关在刑部的重犯,处理尸体不会这么快,即便是连夜处理,也只是将他们拉入乱葬岗。”

“从来没有将尸体焚烧的例子,奈何我位卑言轻,几个侍郎接连受到了牵连,刑部只剩下了我一个侍郎,为保自身以及家中人的安危,我只能趋炎附势,苟延残喘,说来也是惭愧。”

“方大人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当初那样的情况,明哲保身是最好的决定,要不然今日谁来翻案呢?”

方大人为此事愧疚了数十年。

如今才发现蹊跷,心中顿觉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郑光之后。

既感慨又亏欠,当初若是他能够细心,调查这个案子的话,说不定能够查的蛛丝马迹帮助郑光一家。

“方大人,当初江北那边有暴乱,这件事朝廷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否则无法平民民怨,即便当初你能够查到蛛丝马迹,按照皇上的性子,只怕也会压下。”

“所以不管你做了什么,当初这个案子都不会有所变动,皇上只是需要一个向万民交代的借口和理由,事情的真相他们是不在意的,不过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该翻案了。”

方大人被陆清容安慰了一番,顿觉心中舒服多了。

如今细细想来,即便他能够找到一些证据又如何呢?

正如世子所说,天子要的只是一个向万民交代的结果而已,事情真相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若当时他开口的话,说不定他也会被连累其中,那谁来翻案呢?

陆清容将案卷看了足足三遍。

这个案子除了当初那一些招供的匪类的口供有一点之外,再有就是这些匪类尸体的处理方式也有些奇怪。

这个样子倒像是毁尸灭迹。

说不定当初那些提供口供的匪类并没有死,而是借尸逃窜了。

不过当初能够劫走这么大一批银两,不可能一点儿痕迹都留不出来。

最可疑的就是李丞相,也就是当初的李尚书了。

李彦堂也提过这个案子和李尚书有所关联。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若是能够查出这其中的关联。

只是想要查清楚这个案子该从哪里入手呢?

唯一的证人郑光此时正在昏迷,而且也不知道郑光知道些什么,不能将希望全部都寄托在郑光的身上。

正常推理行不通,那就只能用排除法了。

有什么人能够运走这批银两呢?

这么大一批一亮,当初一定有官兵护送,若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劫走,应该是里应外合。

一般这些朝中的银两都是有特殊标记的,而且一路上都会有路障。

这些人就算劫走了银两,想要运走也绝对不是陆清容的事情。

那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将这批银两运走的呢?

漳州只有一条官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