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出去的茶汤
泼出去的茶汤
16
林范回来的那一天,我跟在四少爷林愈的身后。
四少爷的身影若有似无地阻挡着我的视线,可我还是看见了。
一身白衣直缀,金丝缠绕其上,头戴金珠冠玉,身姿挺拔,站如立松。一别多年,当年的青衣书生,如今早一长成了朝中贵臣,气势概人。
我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恨不得一笔一画地把他镌刻在我心头。
林愈似乎察觉了我的视线,他微动脚步,阻挡了林范似有所觉望过来的目光。
我顺势移开,注视着他身边的另外一人。
那人头戴芙蓉玉簪,一身金枝锦绣,华衣翠铭,通身的贵族风范。
此时言笑晏晏,一举一动皆是美感,那便是林家三少夫人,荣王嫡女——谢韵。
一家子在门口你拜我,我拜你,好一通热闹后,才簇拥着回惠仁堂。
四少爷不动声色地落于人后,在宽大袖子的遮掩下拽着我的手指,我侧目。
只见少年一脸委屈:“渺姐姐,你看我不够吗?”
我甩开他,不顾他的脸色突变,只留一句:“你知道就好。”
大步向前,直到四少爷追赶上来,我稍落一步,又变成了那个规规矩矩的林家丫鬟。
惠仁堂里,众人都若有似无地捧着三少爷夫妇。
不少人感慨林范当真是好运道,不仅不仅步步高升,虽说如今仍是五品官员,可谁让他娶了荣王嫡女呢,如今不过是年纪轻轻,缺乏历练,有荣王在,大好前程近在眼前。
林范拜谢阿娘后,又来给自家各位兄弟打招呼。
我看着他走到四少爷眼前,语重心长道:“四弟长大了,如今正是谦谦君子温如玉,再也不见小时候的顽劣模样了。”
林愈的手指骨瞬间攥紧,面上的笑容却越发灿烂:“比不得三哥,自小便乖巧可人,长大更是前途无量,让人艳羡。”
林范拍拍林愈的肩膀,十分欣慰:“你懂事了就好。”
我在心里嗤笑林范:“还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好手,怨不得当初哄骗了所有人。”
一番喧闹过去,我跟着林愈回了竹木院。
一进屋,就见他摔了茶杯,杯体碎裂在地,四处迸溅,众人被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吭声。
我挥一挥手,丫鬟仆妇如蒙大赦,急忙退出掩了房门。
我擡脚跨过碎片,裙摆边缘扫过裂瓷,坐在梨花椅上,为自己斟了一杯清茶。
端起茶盏,茶汤清冽,颜色透亮。
我一扬手,泼在了对面人的脸上:“清醒了吗?”
“渺姐姐。”少年委委屈屈地蹲下,把脑袋靠在我的膝头。
我伸出一只手,掐着他的脸,看着他眼角还未完全消散的印记,一把甩落:“你若再这般沉不住气,便也不必到我面前碍眼了。”
少年磨磨蹭蹭,小心翼翼又把脸放回我掌心:“渺姐姐别生气,今日是我错了,我再不会了。”
我奖赏似地摸着他的脑袋,问:“林范什么时候回京?”
“下月。”林愈乖巧回道。
一个月吗?够了。
我看着手下的人:“你可决定好了?一旦出手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少年身躯微微一颤,很快恢复正常,他擡头:“渺姐姐,我的回答一如初见。”
那便好,没有改变,我也不必狠下心肠排除异己了,我看着他想。
17
林范回府城的半个月后,林府再次迎来了贵客。
还是当年那个少年,如今已长成涛涛青年,身份愈发贵重,现任三品大员,掌刑狱,管生死——周景。
三年前恰逢其回乡祭祖,宋家发生了一桩惨案,如今三年之后,他再次踏上祭祖的路程,便让我宋家借一借这东风。
我看着那个气势越发凌厉的青年,心想,终于来了,好戏也该开场了。
周景仍然被安排在言醒院,和多年前一样院落,但不一样的是自从这位公子住过言醒院后,大夫人立刻安排修缮周围相关院落,可见其重视。
言醒院再也不似当初一枝独秀,而是群英荟萃,众星拱月。
周景看过后,连忙拜谢大夫人:“劳烦姨母了,只寻一清静地就好,何须如此。”
大夫人摆摆手:“你当初来得匆忙,府上招待不周,唯言醒院稍显清静,可你来去匆匆也不久待,如今府上几次修缮,也把这周围修了又修,再不要走得那般早了。”
周景闻言微顿,重回旧地,他就想起了故人,本想拜上一拜就走,耐不住姨母再三劝说,他这才答应住下来。
“可有什么顾虑?”大夫人见状问道。
“并无,侄儿在此谢过姨母。”他俯身一拜。
大夫人十分欣慰地看着周景,虽然两家血缘已隔得极远,可只要她家还在这祖地,周家来人回来就不得不来拜见,这一来一回,交情可不就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