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玄天神殿
“北原人虽然身材比中州人要高大些,但是各族中也绝没有如此外形的,他们是什么人?”方铁崖惊疑不定。
“算了方先生,既然不是冲咱们来的,也不用管太多了。”小七盯着那队奇异骑兵消失的地方深深看了一眼,转头说道。
两人遂返回营地,却见宿营地中的军卒已被他们的异动惊醒,正老练地上马结成防御阵势严阵以待,直到看见小七与方铁崖安全无恙地回来才松了口气。
两人将所见情况大致给敖翼与骑兵校尉解释了一下后,军卒们方重新下马休息,但是哨戒增加了一倍,以备不测。
一夜无事。第二天清晨,队伍整束完毕后,人马将敖翼与方铁崖、小七、安安四人裹在中间,排成长蛇阵进入陡峭绵延的断望山。
夏季正是断望山驿道行走最为艰难险要的季节,山中阴晴不定的天气与经常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常常冲断驿道,两百骑兵足足经过五天的艰难跋涉,才终于走了出来。
出了断望山,就已离大唐镇北军大营银城不足百里,沿途景色不再如山那边一般荒芜,农舍村落,驿馆酒家,时时可见。大唐帝国统一中州已经将近五十年,即使在这远离京城的西北一隅,也能够看到这个国家逐渐富足起来的面貌了。
由于帝国军事重心的北移,像他们这样整队调动移防的军士在西北并不少见,所以一行人沿途并没有引起百姓们的特别注意,而为了尽快赶到银城,队伍在宽阔的驿道上加速行进,不到半日,就已接近银城郊外。
这一路上,小七已经权衡考虑清楚,认为安安修习神宫功法并不算什么坏事,会做菜并不一定就得会杀猪,只要以后杀猪的活他自己给做了就行,于是安安在他的劝说下才安心地跟方铁崖学起了剑法。而小七自己则再没有试过修练。
队伍一入银城郊外,刚刚得到消息的镇北大将军李伏就急忙率兵赶过来了。
小七早已知道这个李伏是当年大唐开国名将之后、敖翼的舅舅,他是靖王在军中最有力的支持者。而敖翼的母后――李伏的姐姐在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如今的皇后出身灵州望族,深得皇帝宠爱,并先后为皇帝诞下了一位公主两位皇子,所以当皇帝迟迟不立太子的时候,朝中对立储的猜测就变得微妙起来。
小七在敖翼身后看过去,只见两队全身披挂赭衣重甲、手持近两丈长枪的重骑兵像一股赤色钢铁洪流迎面而来,声势夺人――这就是大唐帝国当年横扫中州的“烈云铁骑”了。
“大唐之刺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小七心中不觉叹道,自己这队镜泊精锐骑兵跟人家一比,看起来简直是如纯洁的羊羔一般。
“烈云铁骑”前的两员掌旗卫手中高高擎着两杆大旗,黑底红边的旗上分别写着“烈云”与“镇北大将军李”,旗下一个长面灰须的将军身穿赤色披风,黑衣玄甲,浓眉厉眼,看上去一脸威严肃杀之色,显然是个久居高位、执掌权柄的人,这人,正是李伏。
李伏策马疾驰而来,在人群中一眼看见前面敖翼的脸时,一颗揪了十几日的心才终于松开了,自从听说敖翼渡河与北原青狼王会谈,返程途中遇袭失踪后,李伏除了火速将消息急报朝廷外,急火攻心之下,光探马营的俾将就已经被关了几个,如今烈云铁骑更是已经做好渡河北上的准备,就等皇帝的旨意一到了。
“哈哈哈,真神庇佑,翼儿终于回来了!”李伏大喜过望,冲过来有些失态地翻身下马一把将马下的敖翼抱紧了。
敖翼一愣,随即心中一暖,急忙回道:“劳大将军挂念,翼儿总算无恙。”
“哈哈哈,走!回府再说。”李伏没有多说什么,一挥手,烈云铁骑立时左右分开,大队人马簇拥着两人向银城而去。
小七与安安跟在人群后面一同进了银城。
这一路的市井繁华,人情风流,看得小七与安安目不暇接,不禁暗自赞叹: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小七哥,快看快看,那个人穿的是什么?为什么颜色这么好看?”
“安安,那是杂耍卖艺的。”
“小七小七,什么味道这么香?”
“咕嘟!”一声,小七咽下了一口口水,笑着回道:“好像是烤肉饼。”
“小七哥,快看!那边楼上有人也在吹箫哎,她们的脸怎么这么白!你看她们的楼上都挂着红色的大球哎,那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