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宠妃 - 青色兔子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宠妃 >

☆、第30章

有些事情与上一世不一样了。

一直到这个冬天过完,太孙都还活得好好的。

贾元春做了九九寒梅图,每一九画一瓣梅花,画完时刚好开春。

春分那天,皇帝将太孙放出来了。

皇后的病也好了,连着几天见了许多诰命夫人,以及与吴家沾亲带故的女眷。吴女史来小院的时候,脸上带了点明显的喜气。

小冯氏饭量也增多了,昨日午膳用了两碗饭,喜得嬷嬷直念佛。眼看着脸上仿佛也长了肉,看起来红润些了。如今见了贾元春也不再跪着求她去看太孙了,安安静静笑着,很有几分满足娴静的样子。

到处都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朝中、后宫各处关系都缓和了许多。

北边与西边都不太安定,隐隐要起战事之感。

暮春时节,蒙古使节来京,为他们年轻的汗王求娶□□公主。

皇上欢迎了蒙古使节的到来,但对他们的请求没有回复。宫中现在唯一待嫁的公主是周贵妃所出,年方十二,自幼体弱,皇上很是疼爱,想来是不舍得。蒙古苦寒,外嫁的公主多半二十多岁就没了。

夏天的时候,蒙古三部结伴来贺,各自求娶公主。

朝廷现在要用蒙古各族抵御西北蛮族,对三部所求没有立即答应,却也没有拒绝。

转眼又是一年秋。

这次秋狩,皇帝兴致似乎很好,还带上了太后、周贵妃、嫣贵嫔,又点了四位女史一同。异姓王及其家眷与一些钦点大臣也随行。

贾元春接了旨意,收拾了行囊,犹豫了一刻还是将当初那落了珍珠的珠花放入包裹。

过了小半月才起行,同行伺候的如梅与如慧都在。

她们比皇帝要先行,到了秋狩场,安营扎寨,都安顿好后,又过了三天皇帝等人才到。

草原不比宫里,许多规矩无从遵循。

比如帐篷的安置,完全就按照皇帝的心意来。

所以嫣贵嫔的帐篷反而比周贵妃的离皇帝还近。

太后喜好清静,所以她的帐篷是离中心处比较远的。

女史各自跟随宫主位安置。因皇后没来,吴女史便同周女史住在一处。

贾元春与周、吴两位女史聚在一起时,谢鲤常常都不在。

这一年,贾元春基本见不到谢鲤的人了。她是越发忙了,太后离不了她,年前更是将慈安宫宫务交给了她。谢鲤有时忙得恨不能变出个□□来,自然没时间到贾元春这儿来闲话玩乐。况且经过那次醉酒之后,俩人照面气氛总有些奇怪。聪明人话不用点破,谢鲤没有来解释那天是真醉了,贾元春也没去问她醒了之后可还好。

草原上的秋天当真美。

蓝天高远,几缕纤云仿佛是托举着蓝天,让它越发高了去。

贾元春立在嫣贵嫔处帐篷前,手搭凉棚远望。

玉枣头上戴了个花环,手中还抱了两大捧鲜花,一边笑着一边往这边跑过来。

她穿了长裙。宫中是不许宫女这样穿的,但是到了草原上仿佛一切规矩都放开了。

长长的绿色裙裾擦着墨绿色的草地,玉枣跑得两靥泛红,及到贾元春跟前儿才放缓了步子,欢快得同她打招呼,将左手的那捧火红鲜花递给她。

“你瞧,你瞧,竟有这样红的花儿,火一般的!”玉枣把花举到贾元春面前,“喏,你闻闻,可香啦。”

贾元春笑着接过花来,放在鼻端深深一嗅,一股甜香。她笑吟吟得把花抱在怀中,谢了玉枣,叮嘱她,“这花你自己收着,不知道什么名目,可别往贵嫔帐中乱放。”

玉枣大感遗憾。

贾元春打量着手中的鲜花,如果她没料错的话,小冯氏该是有孕了。她带了花回了自己帐篷,如梅在收拾东西,如慧去提水了。

贾元春挺喜欢玉枣采来的花,也爱这香气,想着做个花瓣枕头,一时起了玩心,让如梅去问了玉枣在哪儿采的,便带着如梅去了。

俩人采了满怀的花儿,回去路上,贾元春一眼看到有些许熟悉的女子身影进了皇上帐篷。她不由停下脚步。

不一刻,那女子又出来了。

“你看那人,”贾元春示意如梅,“像不像如兰?”

如梅伸长脖子望了半响,愣愣道:“她怎得从皇上那儿出来的?”

当初如兰从钟粹宫除名后,便无消息。贾元春是没问过,如梅却问过掌事,连掌事都不知道她去了哪儿。如梅为此担心了好一阵子,前些天才将将忘了这事儿,不合在这儿见着了。

“女史,奴婢有句话想问她。”如梅急切得望着贾元春。

贾元春接过她怀中的花,“快去快回,我在这儿等着你。”

如梅拎起裙角飞快追去。

贾元春一人捧着两人份的花,几乎把脸都给遮住了,呼吸间尽是花的甜香。她此刻站在离皇帝大帐一箭之地,不一刻便有巡逻的护卫走了过来,打量了她两眼,横眉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钟粹宫的贾女史,与侍女同去采花。方才侍女有事暂且离开,我在此处等候。”贾元春条理清晰得一一道来。

那护卫换了颜色,但是皇上安危不是小事,他恭敬道:“原来是女史。我等职责干系皇上安危,此处不可留人,”他又看了看贾元春满怀的花,商量道:“我找个兄弟送女史回营帐如何?”

贾元春正觉得双臂发酸,闻言笑道:“如此甚好,多谢您了。”又道:“若是等下我侍女找来,告诉她自己回去即可。”

两人正在说话,不妨旁边踱来一人,静静听了一会儿,此刻笑道:“侍卫要守护皇玛法,岂可轻离所在,我来送贾姑娘回去吧。”

不是别人,正是靖亲王世子永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