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70章
【赵构不是司马衷,他是一个智商正常的男人,他所有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考究,所以没有子嗣了就没有了奋斗目标,也就懒得去管这些糟心事,自己快乐最好。从这方面来说赵构异于常人的行为也就能说得通了。】
【南宋朝堂上并不是没有良将,金人也不是不可战胜,只是以赵构为首的求和派在朝堂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对于这些士大夫而言,自己在江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又摸准了皇帝的心思,那么拼命干嘛。但是金军步步紧逼,尽管南宋已经称臣纳贡,把金国当祖宗一样伺候了,还是自身难保。】
赵德昭叹息道:“秦有王翦、蒙恬;汉有卫青、霍去病;隋有杨素;唐有天策府众将。有这些彪炳千秋的名将为国效力,才有了前朝的强盛。只有大宋,在危难当头,不过是一个老将挺身而出。这样一比,大宋也太弱了些,与前朝都没资格坐一张桌上吃饭。”
“谁说没有千古名将?”赵构不顾身上的伤痛和心理的羞耻,当即反驳道:“我手里就有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尤其是岳飞,差点就能直捣黄龙!”
赵匡胤倒是记得天音提及过岳飞,可若是岳飞真的成功了,那也不至于宋朝被嘲讽成那个鬼样子。
“那差的是哪一点?”
【如果说粘罕是北宋君臣的噩梦,那么金兀术,就是南宋君臣的噩梦,更是赵构的梦魇。在兀术指挥攻打南宋的各路战争中几乎没有失败过,直到他遇见了那个男人——岳飞,一个可以灭亡金国的男人,一个本应该再造华夏的男人!】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幕上,一首宋词慢慢展开,一个高大英武的将军坐在马上遥望北方,眉头是紧锁的愁绪,眼眸里是化不开的悲愤。
他周围战火硝烟直冲云霄,身前血色的黄河水里漂浮者尸体,金人的,汉人的。
万千的国仇家恨,最终凝练成了一声长叹。
尽管秦汉隋唐的时空里没有岳飞,但他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位将军胸腔中对敌患的愤懑,对百姓的怜悯。
所有人为天幕上的将军动容,只有赵构,面目拧成一团,又惊又怕。
【岳飞简直是南宋bug一样的存在,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品性高洁,能打仗,会打仗,训练的士兵从不扰民,忠君爱国,至死为民。无论是当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很难找到他的缺点。如果爱国为民也是缺点的话,那么这就是岳飞一生污点吧。】
【岳飞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就是宋朝乡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也是因为毫无家族庇佑,岳飞军旅生涯的前半生历经坎坷,为上位者所鄙夷;后半生军功赫赫,又被君王所猜忌。】
【他在宣和四年参军,从一个小小分队长做起。这个时候的岳飞已经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仅用一百个起兵生擒两贼首,上一次能生擒二王的人叫李世民。三次意外离开军营,三次又为民投戎从军。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初露锋芒是在收复建康的战争中,用两千三百的士兵坚守城池半个月,斩杀金人三千,金军将领二十多名。】
【从宣和四年到建炎四年,仅仅过了八年时间,宋朝手里就有了一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利剑。】
赵匡义越听越难受,“岳家军,这也太嚣张了……”岳飞能力强,手握重兵,百战不殆,妥妥的心腹大患啊!
就算是自己,也没办法对这样一个人放心,
“就是,丘八就是应该备受鄙夷,地位底下,天下的兵都是皇帝的,他有什么资格让手里的兵叫做‘岳家军’?”赵构接连附和赵匡义的话,生怕老祖宗不知道他的深思熟虑。
随后他接着说:“岳飞的不老实,从建炎元年就显出马脚了。我刚登基,他就上书让我趁金人根基不稳,率军北伐,收复中原。其心可诛!所以我才把他撵回家去,谁知道他又来参军了!好好在家种地,再不济科举考试也行,怎么偏偏想不开要当武将!”
“小臣越职,非所宜言!”
那个时候中原什么情形,金人的天下,岳飞分明就是想效仿曹操!
“难道他还做错了?”赵匡胤极为不悦,他虽然恐惧武将篡位,但他也是武将出身,赵构不是连他一块骂了?
【岳飞所带领的岳家军,胜多败少,几乎是屡战屡胜,而且他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仗。他打仗,如果不是特定情况,他根本不屑于守城,而是主动出城迎战,而且还能打赢!单凭这一点来说,岳飞就已经是宋朝武将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了。这样的将领哪个皇帝不会喜欢?当然除了心虚且懦弱的赵家皇帝。】
【郾城之战、颖昌之战,与金人数量众多且强大的骑兵硬碰硬且大胜,击败金国精锐部队;小商桥之战,岳家军三百骑兵遇到金军主力,将领杨再兴毫不避讳,悍不畏死,跟金军死磕,最后险胜,尽管全军覆没,但是杀死金军两千人,其中还有金军的高级将领。怎么华夏人在岳飞手里能打胜仗,能誓死血战,在赵构等皇帝手里就挫成那个样子呢?】
【最后打得金军听到岳飞的名字就弃城逃跑,这逃跑的姿势与当初宋军听到金人的名字不战而降简直一模一样。岳飞更是直接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了华夏将士极大的信心,平定靖康之耻的日子就在眼前。】
【金军亲口说‘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见了岳飞就跟耗子见了猫。绍兴四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出兵三万五千人,攻取郢州、随州,斩杀敌军七千人;剑指襄阳,一个月后攻取襄阳,击败敌军十万,俘虏五千敌军;又过了一个月,夺回邓州,攻占唐州,最后直接打到信阳。】
“这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东能出兵庇佑淮西、临安,西能联通巴蜀,北能夺取中原,南能保护湖广粮食产地!”赵匡胤对着天幕地图拍手叫好,“能人也!”
这局面,换做千年前的蜀汉,那三兴炎汉就在眼前了!
赵构出言道:“这个时候,岳家军已经发展到两万人了。简直就是大宋安禄山!”
“闭嘴,李隆基就算老年昏聩了,那也不是你能比较的!”赵匡胤不悦。
李隆基再无能,也是夺回了长安,仅仅丢弃了安西。
此时赵匡胤突然发觉,大宋从来就没有掌控过安西!国土堪称历代王朝最小!更糟心的是,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可每次都能夺回长安。而南宋连长江都没能渡过。
真是越比较越丢人。
【当时的金人刚刚占据北方,统治并不稳定,北方华夏人思故,日复一日南望王师。同时不断有有识之士开始起义,对抗金人。有大批的起义军千里迢迢来到临安,归顺南宋。比如辛弃疾。】
【此时的金国并不安稳,西夏人、高丽人、华夏人、渤海遗民都在纷纷起兵,只有一个金兀术成了金国政局的掌控者,苦苦支撑。然而金兀术对外打不过岳飞、韩世忠,屡战屡败;对内则是大开杀戒。金国陷入了动乱之中,这个时候,作为宋朝应该做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这一次,赵构做了他人生中少数正确的事,岳飞第二次北伐。收复虢州,汝州,商州。活捉骁勇善战的守将薛亨,赵构让薛亨在岳家军中效力,知道二十年后,他依然在鄂州军中戴罪立功。岳飞死后,岳家军被分散在鄂州各个驻地。】
【这次北伐,是南宋朝廷第一次主动出兵反击,不是防御战,是进攻战!宋朝扬眉吐气,李纲甚至给岳飞写信,称赞他说‘这是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良用欣快!’】
“这不是快收复了黄河以南全部土地?”李世民紧紧盯着天幕上的军事舆图,松了口气,“赵构也没那么不堪嘛。比起他父亲和兄长来说,能主动出击已经相当有魄力了。”
长孙皇后担忧道:“那为何最开始的南宋疆域图并没有北方?”
“我猜一定是金国处理好了内忧,开始反击了。”否则大好的局面,还能偏安一隅,完全说不通。
【绍兴七年,控制金国政局的完颜宗翰去世,金国彻底陷入了大动乱。于是绍兴六年,岳飞第三次北伐,这次北伐规模小,三万岳家军击败金军和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权联军五万。】
【克复中原形式一片大好,岳飞天真地以为华夏能再现荣光,大宋中兴,百姓终于不再经受战乱之苦了。可是,他没有想到,赵构觉得打到现在的程度已经足够了。他还想着‘屈己求和’,同时主和派之首秦桧提拔成右丞相。当然,真正的主和派之首不是秦桧,而是赵构。】
【岳飞坚决反对求和,他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另一位坚决反对的将领叫韩世忠,接连上书十余次都被驳回,唯有见风使舵的张俊摸透了君王的心思。】
【金国使臣依旧桀骜,带着诏谕来到江南。‘诏谕’是宗主国对附属国用的礼节。对于最看重‘礼’的华夏人而言,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蔑视,也就是宋朝人受到过这种侮|辱,毕竟,匈奴不敢带着诏谕来见嬴政、刘彻,突厥不敢带着诏谕去见李世民。就算是晚唐时期,吐蕃人也不可能拿这样轻慢的礼节来对待唐朝使臣。】
【举国哗然,可是赵构充耳不闻,将所有反对议和的人全部罢免贬黜,包括支持议的丞相赵鼎。从此秦桧独揽相权。】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代表赵构跪在金人脚下,俯首称臣,并且献上了那篇遗臭万年的降表‘臣构言,今来画疆……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真的是你这个畜|生写的!”赵匡义只觉得耳边有雷声炸裂,死死揪住赵构。又弄不死他,自己心里这口气又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