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86章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 - 锦垠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86章第86章

【朱祁镇九岁继位,皇帝年幼,国事由祖母张氏操持,随着张氏的老去,她无力尽心教导孙子;母亲孙氏一个深宫妇人,也不懂如何教育一国之君,所以朱祁镇长歪了。】

【年幼的孩子不会喜欢对他严加管教的人,反而那些讨好、会玩的人能得到他们的青睐。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也就无所谓了,顶多败光家业,朱祁镇是皇帝!他败光的是国家!】

朱元璋听得脑瓜仁嗡嗡的,“太监!只有太监!”这群阉人就会千方百计讨主子欢心!

【张太皇太后在的时候尚且能压制住朱祁镇,他去世后,头顶无人的朱祁镇开始了放飞自我。正统十四年,宦官王振邀功讨赏,怂恿皇帝出兵亲征。皇帝不好说的、不好做的,当然是亲信太监去说去做。

王振把朱祁镇心思摸得太清楚了!他深受朱祁镇喜爱——四朝元老,英国公张辅都要避而远之。王振的虫子虫孙欺压张辅族亲,王振本人在朝堂打压张辅,朱祁镇一清二楚却视而不见。】

【所以后世将土木堡之变的根源怪罪到老王身上实属给朱祁镇找借口!真正的祸根就是朱祁镇本人!王振看出了皇帝想要效仿先祖建立不朽功业的强烈意愿,也方便自己在战事中捞好处,这才促成了亲征。】

【朱祁镇具体带了多少人不得而知,有的说法是五十万人,有的说法是二十万人,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确定了一件事:这些都是明朝的精锐。】

【七月十六日,朱祁镇带着大军北上,八月初二驻军大同,在此期间,北方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难行,饿死、受伤的士兵不计其数,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官员也不能幸免,无数官员请求班师回朝,皆被王振挡了回去。王振何许人也?这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朱祁镇的代言人。到了大同,接连的战事都以失败告终,正值大雨倾盆,王振这才劝朱祁镇回朝。】

朱棣紧握茶盅,额头青筋毕露,咬牙切齿道:“22岁的毛头小子,在温香暖玉的皇宫看了两本兵书,以为自己是战神转世。”

低头看见身前瑟瑟发抖的孙子,还是没忍住将茶盅摔出去:“你生的蠢货,不知道夏秋北边草多牛羊肥,瓦剌人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你怎么敢这个时候出兵!”

“祖父,那是以后我孙子做的,现在的我还是小孩子……”

“还敢顶嘴!”

朱高炽见平时聪慧的儿子此时犯傻,心又沉了沉。

【王振从紫荆关退兵,顺道经过他的家乡,方便自己摆摆威风,光宗耀祖,但这样一来就会经过自己的土地,对他将要收割的粮食造成损失,于是命令队伍折返东北,回到宣府,由出征之路返回。此时大军已经临近城池。】

【大军折返,对于追击明军的瓦剌首领也先而言简直就是天赐良机,距离他重建大元的美梦又进了一步。

军队距离宣府还有六十里的鸡鸣山遭到了伏击,三万人全军覆没,恭顺伯兄弟战死。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随行的官员将领劝朱祁镇进入前方守备完善的怀来县城修整,此时王振惦记自己的财物辎重车没有跟上,劝说朱祁镇在土木堡夜宿。】

【此时的明朝君臣不会想到,他们再也走不出土木堡了。】

【也先包围土木堡的同时断了水源,明军不攻自乱,也先假装投降,趁势大举进攻土木堡。‘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天顺日录》其余数万人四散逃脱,回到京城的人寥寥无几;骡马二十余万,十几万粮草辎重、大炮武器都成了也先的战利品。】

【土木堡之变中,也先最得意的战利品不是大败明军,更不是缴获的物资,而是明朝皇帝。】

“啥玩意?”汤和以为自己听错了,甚至掐了一把大腿。皇帝当俘虏了?滑天下之大稽!

徐达不断给汤和使眼色,“没看见上面那位已经气疯了。”

只有马皇后才知道看似平静的朱元璋早就想砍人了,可惜朱祁镇还没生出来!

【朱棣的心血三大营也在土木堡之变中几乎灰飞烟灭;死伤的朝廷重臣五十余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英国公张辅,四朝元老,托孤重臣,勋贵之首,年逾七旬惨死乱军之中。从此明朝勋贵集团一蹶不振,无法制衡文官集团,明朝皇帝不得已重用宦官来牵制文官。宦官乱政,文臣猖獗,明朝不仅亡于天灾,更有人祸。】

“啪”,朱棣一掌扇在自己脸上,唾骂道:“我做的孽!报应!”

他可以想象文武失衡的下场了。没有武将的钳制,文臣跟唐朝的禁军又有什么区别?

朱高炽等人乌泱泱跪了一片,他清楚老爷子的心结,藩王夺位,小宗入大宗,注定要遭千秋万代的非议了。他们父子想的都是只有治理好国家,证明这一脉远比朱允炆好才能有脸去见太祖皇帝。

“谁能想到出了朱祁镇这个孽障!”

北边失守,瓦剌人肯定会举兵南下,朝廷要么死守燕京,要么南下。朱高炽在心里盘算着,南下就是放弃北方,岂不是成了南宋?死守又当如何?

“传谢缙。”

朱棣冷声道:“看看谢大才子有何指教。”

【皇帝被俘的消息很快传会京师,朝堂乱做一团,不管是南迁还是守城,都需要皇帝拿主意,问题是皇帝已经成俘虏了!】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英雄,此时的主角叫于谦。】

【于谦极力反对南迁,拥立朱祁镇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协调兵力,号召全城人共同守卫京师。】

【他成功了,打出了漂亮的北京保卫战,用最小的代价守住了明朝都城,击退也先,挽救了明朝成为南宋的命运。如果没有于谦,土木堡之变就是第二次靖康之耻。】

天幕中的男子身姿挺拔,眼神刚毅,只有紧握长剑的手显示出他内心的些许慌张。朱棣想起此时的于谦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敢于谏言,很有几分唐朝魏文贞公的风范。

朱高炽听见于谦的举措拍手称好,朱祁镇那个废物,怎能为天子!朱祁钰用人不疑,任人唯贤,倒是个好苗子。

【可惜朱祁镇惹出来的大祸并没有彻底平息。对于明朝百姓以及后世人来说,朱祁镇死在漠北才算大功一件,然而天不遂人愿,对于瓦剌来说,活着的朱祁镇更用。】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成为大一统王朝中第三位被异族俘虏的皇帝。在被俘期间,也先让朱祁镇去叫守城将士开门投降,朱祁镇没有一丝犹豫照做。

守城将领面对这位让国家极其难堪的君主,也只能说“大明皇帝在紫禁城中”,拒绝了朱祁镇荒唐的要求,八年后,朱祁镇夺门之变成功,再次成为皇帝的他当即处死这位将领。】

【被俘一年后,在明朝和瓦剌的多番交涉之下,朱祁镇安然回到京城。面对占尽礼法道义的朱祁镇,此时的朱祁钰只能尴尬地坐在皇位上。

他狠不下让兄长“意外”离世,也不愿意皇位拱手相让——当初是兄长犯下祸国大错,自己同于谦力挽狂澜保住大明山,凭什么兄长一回来我就要退位?】

【他将朱祁镇幽居南宫,锁死宫门。】

【这待遇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坏,如果朱祁钰心狠,朱祁镇根本不可能安全回来,也不可能在南宫生下三个儿子,若干女儿,其中可考的女儿至少六位。】

【被幽居七年后,朱祁镇趁朱祁钰病重之际,发动政变,夺取皇位,而朱祁钰在朱祁镇登基大典的礼乐声中悲凉离世。】

【纵观朱祁钰的一生,是不由自主的一生。原本可以当个藩王,作为皇帝唯一的弟弟,享受亲王供奉,富足安乐一辈子,没想到脑残兄长不干人事,被敌军俘虏,丢尽大国脸面,差点把国家作没。

朱祁钰自己被群臣硬是摁在皇位上,生怕做得不好就成了亡国之君,整日提心吊胆。

终于国家脱离危险,结果蠢货兄长不仅不羞愧自尽,还舔着脸回来,朱祁钰只能在担惊受怕中当这个皇帝。

原本想着自己脸皮厚些,让皇位在自己这一脉传承,废掉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可惜自己的儿子夭折,后继无人,只能选择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儿朱见深当继承人,皇位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朱祁镇手里。

朱祁钰打死也想不到,朱祁镇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在亲弟弟病危之际发动政变,夺的是朱祁钰的皇位吗!是他儿子朱见深的皇位!

至于最后朱祁钰怎么死的,鬼才知道!毕竟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对于古人而言都算年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