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武安县的重要性
晌午。在临近武安县的官道上,一行二十多人的骑队,正向着武安县疾驰,
此时,临近九月中旬,天空中不时的飘洒一些秋雨。
罗侯和秋雁共乘着紫王,在一队赤犼军小队的保护下。
带着九龙峡的几名后勤账房,粮官之类的官员。
还有一小撮一身黑衣的秘令处人员。
以并不快的速度赶着路。
自从从九龙峡的山脉外围出来,实际上就已经踏入了武安县的地界。
而罗侯在看到九龙峡山脚下逐渐成型的村落和烧荒开垦出来的农田之后。
便命令整个队伍慢了下来。
此时他们去往武安县,并不急切。
罗侯更想通过这一路走来的观察,了解下自己即将去掌控的武安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毕竟,不论是大汉四百年堪舆图上的数据,还是秋雁提供的情报,都不如自己双眼看到的更加直观和真实。
而正是这个决定,让罗侯果然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话说,自从3月份黄巾起义之后,整个天下便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
无数人流离失所,无数地方荒无人烟,大片的良田无人耕种,粮食的价格一日高过一日。
尤其是在六月末,七月的时候。
随着粮食青黄不接,旧粮耗尽,新粮未下的时候,粮价一时之间,抬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民间甚至流传出易子相食的传言。
不说别的,但就是罗侯受封九龙峡之后,后来通过整理钱粮部的账本时,都能明显的看到六七月时,九龙峡的粮草流动,明显出现了异常,在整整一旬的时间里,竟然出现了只出不进的情况。
然而,就在罗侯以为整个黄巾军泛滥的地域,都将是一片凄凉慌乱的景象时。
武安县地界上的情况,却让他大为震惊。
自他踏入武安县地界之后,沿着官道行了近六十里地。
而在这六十里路程的两边,一块块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上田亩上,竟然是一派祥和。
一茬茬整齐的被割过的麦秆,一座座被临时堆起的麦堆,三不五时出现的焚烧灰烬。
竟然是一幅大丰收之象。
这在整个黄巾军泛滥的区域,也算是一幅奇景了。
随着路程临近武安县,路上竟然还出现了运粮的车队,罗侯终于忍不住说道。
“这武安县,竟然未受战乱一点影响?”
早已看到罗侯古怪表情的秋雁,终究忍不住的笑了出来,然后说道。
“主人,您不会一直不知道为何十方将领会动用天公卷来任命您,拥有武安县的管辖权吧。”
“或许您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县城的管辖权,便会受到张梁那么强烈的反对。”
“虽说武安县的地理位置,确实是掐制着九龙峡的南大门。但是,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
“这里整个魏郡的产粮地!是天公将军特意保护的军粮供应之地。”
“甚至咱们九龙峡能作为物资储藏的基地,很大一部分都是和这武安县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武安县一县的粮食,几乎要占到巨鹿郡辖地的三成。至少可以养活近十万的士卒。”
“所以,武安县不能丢,武安县的粮草也一定要掌控在我们手中,这或许就是十方将领集体推举您的最根本原因!”
听到这里,再加上自己沿路看到的情况,罗侯顿时对武安县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同时也知道了自己从张梁手中,夺得了这么大一块肥肉,是多么的庆幸,更是让张梁多么的肉疼。
毕竟,在乱世,粮食可是比黄金还要有价值的东西。
甚至各个诸侯之间的实力对比,除了兵力之外,就要看粮草了。
而曹操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一人独压吴蜀,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屯田制度给他带来了极其富足的粮草!
所以,能够拥有像武安县这样的产粮大县,对罗侯的未来来说,实际上帮助前所未有的大!
踏!踏!踏!踏!
一行人随着罗侯越发轻快的马蹄声,不由自主的提起了速度,似乎是有一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接管武安县了。
但是,就在众人抵达武安县外不足五里的地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罗侯马蹄轻转,向着武安县城外的一处军营中走去。
而等众人走到了近处,他们才看到,在军营的门口,已经由一行军伍,打点好了行装,一副准备出发的样子!
罗侯拨马走到队伍前方,冲着最前方骑着白马的一员武将抱拳拱手说道。
“张兄弟,此番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