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又来了
郭海波每天上班都挺早的。他们局里天天有会,有会就有领导讲话,有领导讲话就得写材料,他们发展规划处的人便沦陷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材料堆里难以自拔,始终处在写材料—改材料—写材料—改材料的无尽循环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郭海波所在的发展规划处。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并不设置这个处,人民医院就没有,据杨晓蕊了解卫生局也没有。郭海波所在的夏州市人力资源局原本也没有,只在办公室下面设了个综合秘书科。后来有一位局党委书记是文字秘书出身,对文字材料的要求很高,综合秘书科便摇身一变成了综合秘书处。这些年秘书这个词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领导们就琢磨着给综合秘书处改个高大上一点的名字。
拔高这件事对秘书处的大小笔杆子们来说是小菜一叠,他们给处名拔了拔高,就有了发展规划处这样的美称,负责涉及全局的重要文件、材料统筹安排和综合汇总。所谓发展规划,说得高大上一点是制定全局的政策和指导思想,说得通俗一点是撰写大大小小的材料。局里的人对发展规划处这个名字似乎并不怎么认可,因为发展规划处90%的工作都是文字材料,因此得了个俗名叫做“材料处”。
说起来,材料处绝对是他们局里的重要部门,也是全局机关的咽喉之一。其一是发展规划处平日跟各位局领导打交道甚多,机关工作会议多,逢会必有讲话,各位领导讲些什么,讲得时间长短,水平高低,都把握在发展规划处的讲话稿里。但凡重要讲话,领导都会格外重视亲自召集发展规划处的笔杆子们交待,颇有些受局领导仰仗的意思。其二是发展规划处跟大大小小的机关处室打交道不少,各处室的工作做了多少,做得如何,在于工作本身,但更重要的在于总结。年终的全局工作报告,各个处室的工作好坏总会或多或少地体把握在发展规划处的笔杆子手里,于是逢半年总结和年终工作报告,各处室的处长都会跟发展规划处的陆一平处长(郭海波的顶头上司)打打招呼,让其在材料中美言几句,材料处因此又颇有些受各处室仰仗的意思。
陆一平处长杨晓蕊见过,她跟郭海波结婚的时候,陆一平处长是他们的证婚人。彼时,郭海波的姥爷生了重病,为了满足老爷子的心愿,他们俩急急结了婚。当时杨晓蕊刚刚参加工作,医院里的领导同事都没有邀请。郭海波倒是邀请了一大群人。
杨晓蕊这个人有脸盲症,陌生人很难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婚礼的时候,郭海波一一给她介绍了来参加婚礼的同学同事。杨晓蕊唯独记住的陆一平。陆处长身材精瘦,180公分的个头110斤的体重,武侠小说里说的骨骼清奇大约是这种状态。陆处长虽然瘦,身材比例却是极尽协调,细手细脚细腰细脖子,然后是一张小巧的巴掌脸。因为脸小,所以一旦上了年纪,眼角和嘴角生了些笑纹,便连接在一起,笑起来的时候愈发显得小脸皱皱的,特别和蔼可亲的一个老同志。陆处长在台上发表证婚词,杨晓蕊在一旁悄悄地扯了扯郭海波的袖子,说:“老公你看陆处长的小脸多可爱,活脱脱一枚核桃。”
郭海波觉得杨晓蕊这个比喻特别贴切,发自内心地想笑,但碍于结婚这样神圣又严肃的场合,只好憋着,以至于喝交杯酒的时候差一点喷出来。新婚之夜,郭海波先是对着杨晓蕊哈哈哈笑了半天,然后严肃地批评她说:“以后,不要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说笑话,你今天说完,让我一看到陆处长就想笑。”
郭海波这么说让杨晓蕊觉得有点不高兴。作为新郎,新婚之夜批评新娘才叫不合时宜,一点儿都不浪漫。郭海波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志,立马承认了错误,说:“我错了,我今天喝多了,我改正。你浪一点,我慢一点,保证特别浪漫…”他说完就朝着杨晓蕊凑过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跑题是写材料的大忌,作为一个笔杆子,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在材料中适宜地做一下延展还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收放有度,得适时地收回来。材料高手都有收放自如的本领。
我们也收回来,接着上次爱心早餐的事情说。吃完早餐杨晓蕊也去上班。人民医院离她们住的小区不远,原本开车10几分钟就可以到了。但最近杨晓蕊把家里唯一的代步车让给了郭海波,改为驾驶他的电驴,电驴是夏州当地最风行的交通工具,小区里英文培训班的老外管它叫e-bike,翻译成汉语就是电动车。对于杨晓蕊的让车举动郭海波很是感动,此前他经常抱怨骑电驴上班有损他的机关干部形象。郭海波认为杨晓蕊为了维护他的形象做出了巨大让步,换车之前他细心地把电驴擦干净,还系上了挡风。
杨晓蕊吃过早饭,驾着电驴在一众骑手中飞快地穿梭过大街小巷,听着耳边风嗖嗖而过,把排成长队的小汽车远远甩在身后,有种飞行的快感,只在有红灯的路口停顿下来。等红灯的时候,大规模的人群压在路口,黑压压一片,一旦信号灯变绿,成群的人迫不及待地驾着电驴飞快地冲向道路对面,洪流般澎湃着几乎淹没了整个大路口,像非洲大草原迁徙的角马。
很快杨晓蕊就到达了办公室,开始打扫卫生。作为办公室里的小字辈,为老字辈们打扫卫生杨晓蕊非常自觉。上班之前老爸老妈就总跟她说,偌大个医院除了领导就是专家,你在办公室里要勤快一点,跟同事们搞好关系。杨晓蕊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上班后一直按他们说的做。她迅速打好开水,仔细擦过桌子,又拖了一遍地,然后泡上一杯绿茶,惬意地坐在办公桌前,准备帮要开学术会议的呼吸科设计个宣传折页。
刚打开电脑手机就响了。电话里,郭海波有气无力地说:“心心你到单位了没有?”
杨晓蕊说:“到了呀,怎么你还没到么?你不是早出门了么?”
郭海波说:“我被堵在路上了,前后左右都是车,整个一大停车场,都想弃车逃跑了。”
千万别小看夏州,虽然只是二线城市,但很多方面都是全国有名,排名全国前十没有问题,还蝉联过数次第一。比如雾霾,比如拥堵。
夏州市两大主要领导,被称为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王每文)据说是夏州土生土长的领导干部,生活简朴,性情豪放,最早曾经是小学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入了政府机关并一路高升,直成为市级领导,市政大楼里经常传出没头脑趿着老布鞋,抽着烟到处视察的花边新闻。不高兴(杨山河)来自我国南方某沿海省份,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看不惯夏州小气家家的市政建设,曾断言夏州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发誓要把夏州建成美丽的国际大都市,对一干下属要求也极为严格,常有某局长被其严厉训斥的消息,让郭海波等一众毛头小兵幸灾乐祸。
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夏州展开了大范围的拆迁扩建运动,拆违章建筑,拆棚户区,扩建道路,新闻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某条道路施工重建扩路的消息。改善市政原本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二位领导瞧不上“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个人尽皆知的道理,在夏州同时开挖了12条主要道路,充分彰显了夏州有决心、有勇气、有魄力炸了重建的雄心壮志。于是整个夏州成功晋级为全宇宙最大的停车场和全国最有名的堵城。
“心心,我不想开车了,咱们再换回来好不好?”郭海波在电话那头说。
“别别别,你是正经八百的政府机关干部,骑个电驴有损形象,还是开车吧。”杨晓蕊痛快地拒绝了他:“别着急啊,你天天写材料这么枯燥,在路上听听新闻,听听音乐,看看风景也是不错的。”杨晓蕊很同情堵在路上的郭海波,同时又不厚道地想笑,一边在心里想:“想换回来,没门!”说起来,她最近一次开车上班,还没有出小区就已经堵上了,原本10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1个小时才到单位,杨晓蕊就是在这次惨痛经历后毅然决定让车给郭海波的,至于他所谓的机关干部形象,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正打着电话,杨晓蕊的眼皮莫名奇妙地跳了几下,她揉揉眼睛抬起头看见吕处长正站在办公室门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忙说:“我得上班了,先挂了。”
挂了电话,杨晓蕊忙给吕处长打了个招呼。吕处长笑眯眯地点点头:“晓蕊前期写的那个材料很不错,是个可造之才,得好好培养培养!”
面对领导的表扬,杨晓蕊只微笑不说话,她生怕说多了,会有新的工作任务布置给她。
吕处长果然正有此意。吕处长说:“下周医院会组织一个媒体座谈会,邀请夏州市的多家媒体来我们医院座谈,陈书记和董院长都要参加。董院长的讲话我让谭琴写了,你给陈书记写个主持词吧!”
杨晓蕊心里叫苦不迭,又不好直接拒绝领导安排的工作,只好皮笑肉不笑地说:“吕处长,上次那个我已经很为难了,主持词我实在没写过,这个…”
话没说完,吕处长说:“主持词其实就是活动串词,开头写个帽儿,最后来个结尾,中间写清楚会议流程就可以。基本就是这个套路,让谭琴把上次会议的主持词发给你看看,你悟性这么高,一看就明白了。”
“可我那个还得给呼吸科设计宣传折页…”吕处长再次打断了我的话:“没事,这个座谈会下周三才开,你下周一下班之前准备好就行,篇幅不用长了,两三页纸就行。”说完竟然自顾自地出去了。
对于一个从来没写过材料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情。杨晓蕊绞尽脑汁地想陈书记平时开会的样子他开会都会说些什么,努力思考了半天仍然一无所获,索性不再去想。她琢磨着,要不然就按照吕处长说的,给谭琴要一份上次会议的主持词,按照套路来。大不了再求求郭海波,把电驴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