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怪志奇谈 - 在平行世界当搬运工 - 甜饼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民俗怪志奇谈

民俗怪志奇谈

宁夏终于收下第一个剧本,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纷纷打听是哪个幸运儿。

等听到才两百万的投资,有熟人找到导演,“两百万是米元?”

“想啥呢?”

一听才两百万人民币,不少人在心里啐了一口,这么大的老板,这么抠门。

再一听题材,就更嗤之以鼻了,“民俗怪志奇谈,这是什么啊。”

简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题材,无非是装神弄鬼,然后最后揭秘,没有鬼,是幻觉,是想像,是神经病。嗯,因为根据审核要求,电影里不允许出现鬼,所以最后必然会有一个反转。

宁夏却觉得剧本很好,非常完整且有逻辑,而导演也极为成熟,有自己的拍摄计划和预算。

“什么叫上不了台面呢,花一个亿请大明星拍烂片,就上得了台面吗?”宁夏才真的嗤之以鼻呢。

国内有很多怪志奇谈,是一座可以尽情挖掘的宝藏。当然,肯定得做一些审核上的处理,但要是处理的好,未必不能是一部好电影。

就比如这部电影,因为一场暴雨引发山洪,将一车旅客困在半山腰的小庙里。大家烤着火不敢睡,干脆围着火堆讲故事。

有本地人讲了一个本地发生的,延续上百年的狐妖娶新娘的故事。每隔十年,村里最美的少女家门口就会收到一条狐妖尾巴作为聘礼,求娶她为新娘。全村都需为新娘筹措丰厚的嫁妆,再将盛装打扮的新娘送入狐妖洞。狐妖就会庇护村庄,人丁兴旺。

不照做,狐妖就会潜入村庄,随机掏取人心,直到村里人照做为止。

一车旅客当听故事,叽叽喳喳围着讲故事的人发问。

直到讲故事的人说,马上就快到狐妖娶亲的日子了。说完目光落到乘客里,貌美的小姑娘身上,而小姑娘的男朋友则是语出不满,认为讲故事的人是在故意吓唬他们。

讲故事的人嘿嘿直乐,眼看局面失控,快要打起来的时候,又有一个人讲起了故事。

曾经有一个年仅二十岁的美貌少女,跟男朋友一块出门旅行,却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人们在一处深山的山脚下找到了男孩儿,他遍体鳞伤说完一段话就死了。

“他说了什么?”

众人追问。

“狐妖娶亲,快逃。”

中年人的脸隐藏在阴影里,“这个女孩儿,就是我的女儿。”

围坐火堆的人哗然,纷纷后退,开始颤抖着发问,是不是真的。

“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肖晨听得津津有味。

“真相就是,村里人为了不让本村的女孩再遭遇到这种事,每当时间快到了,就去村外拐骗一个美貌的少女回村,果不其然,狐妖只娶最美的少女,有外地人挡灾,村里人安然享受起了狐妖的庇护。”

“真的有狐妖吗?”肖晨不死心的问道。

“当然,是没有的,人心比狐妖可怕的多。”

肖晨听完结局,“把拐卖少女案件和狐妖娶亲联系到一起,这个编剧很有才啊。”

“是导演根据民俗故事改编,我也觉得很有想法,即有古代怪谈的恐怖氛围,又有现实意义。最后点出,人心才是最可怕的。”一车乘客中,除了本地人,剩下其实都是失踪少女们的亲人。

他们在寻找线索的途中,认识彼此最终发现真相,然后坐上同一辆车前往山村,最终成功复仇,救出亲人。

导演拿了钱,快速组建起团队,现在的演员没有鲜肉仙女一说,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奔着的都是琢磨演技,能演上好戏的目的去的。

演员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着演技使劲,而不是对着合同使劲,东拆西分的好偷点税,更不是对着资本家使劲,互相勾连从股票市场赚取更多的利益。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整天耍心眼子,在盘外多吃多占,那盘内的正经活,比如说敬业,比如说演技,自然就不剩下什么了。

“对了,有家刚成立的影业公司,想跟你谈笔合作。是朋友介绍的,我觉得投资太大,不像你的风格,本来想回绝,不过又想想,反正是同行,认识认识也没坏处。你想见的话,就组个局认识一下。”肖晨说道。

“认识认识吧,至少以后被人坑了,也知道是谁。”宁夏打趣。

肖晨吭哧吭哧的笑,也不知道这些同行知不知道好来乌的同行对宁夏是什么观感,他们要是知道了,还会不会这么热切的想和宁夏认识。

这个局组的很热闹,想认识宁夏的人很多,但她现在怀孕,很少出门结交朋友,最多就是上公司主持一下工作。

“唉呀,你真是辛苦,怀着孕还要工作,应该多休息休息的。”有不少熟人过来了,说话的人就是赵如君。

“不辛苦,我以前下乡的时候,村里的孕妇还要到地里干活呢。好多同学上班以后,也是到快生了才休息。我也就是无聊了,才到公司看看,没事就在家休息。”

除了少数怀相不太好,需要保胎的准妈妈,一般上班族,都是临产前一个月才休息。

宁夏除了头几个月有点孕吐反应,之后便一直很好,她又不用勉强自己,感觉没问题就工作两小时,平时多以休息以为主,还不至于出个门都不行。

“要不怎么说你能成事呢,换个女人早在家享福了。”赵如君也是才知道,原来肖晨手里掌着那么一大笔资金,投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知道多少人求着请她介绍,直接就把肖晨当成财神爷了。

亏以前还有人暗戳戳的以为他们是女强男弱呢,结果人家是强强联合。

宁夏赶紧换了话题,“你跟那家公司的人认识吗?”

不然再尬聊下去,她怕自己要笑不出来了。九十年代的人,很多想法和后世是不一样的,他们真心实意说的话,听在宁夏耳朵里,却像是讽刺,怎么聊,没法聊。

“金成影业有点来头,他老子还在位上,不过也没几年就得退了。他们这家公司,还有不少煤老板投的钱,听说还有香江那边的老板投的钱。反正啊,小金这个人,挺会张罗的,会讨人喜欢。”

赵如君的态度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这个小金的父辈有点权力,但不大。不然她不会是这种轻飘飘的口吻,对方也不会选电影这个行业。

这么说吧,真要是大领导的子女,很少会投身影视娱乐行业,当然,个人真心热爱,奔着表演艺术家,歌唱家,舞蹈家去的,是另一回事。

现在说的是,以生意的角度,把影视娱乐行业当成生意做,就目前来说,不算什么好行当。

华国现在干点什么不比娱乐业赚钱,上头的人,根本没当这个行业当回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