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大结局(22) - 世家庶女 - 如小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世家庶女 >

第517章大结局(22)

第517章大结局(22)

正说着,菊影进来禀报:“徐小爷来了。”楚云飞朝明玉挑挑眉,明玉晓得这一次楚云飞又找了徐之谦。

“总是麻烦他,你也好意思?”

楚云飞摇头,不以为意:“是他自个儿揽下罢了,你等着,我先看看人怎么样。”

虽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也不知为什么就这么合得来。明玉目送楚云飞出了屋子,却有门上的婆子进来禀报:“三奶奶来了。”

明玉一时没反应过来,婆子道:“是直估三奶奶。”

吴氏?明玉本能地蹙了蹙眉头,恰好落翘在外头,听见了冷哼一声道:“她来做什么?装出一副柔弱状,我就没看出她如今哪里弱了。”

吴氏已由人领着进来,恰好听到落翘的话,站在院子门口,脸色煞白又忽地绯红到耳根子底下。

落英忙拉着落翘去了隔壁屋里,落翘不肯,落英哄道:“梅枝说有件东西找不着,是你收了,正要问你呢。”

落翘这才去了隔壁抱夏。

落英迎上去,福福身,打量吴氏两眼。比起那会子,吴氏身上的穿戴倒好了很多,面上勉强扯出一抹笑,还了一礼。身后跟着一位嬷嬷一位丫头,却只睁着一双眼四处打量。

落英笑问:“三奶奶怎么来了京都?”

吴氏穿戴整齐,也没觉得风尘仆仆,落英只是随口一问。

吴氏笑道:“七爷要成亲,大老爷、大嫂他们都不能来,我赶来道个喜。”

寒暄两句,落英请吴氏进屋。

到了屋里,明玉客客气气请她坐下,她便忙给身边的婆子打了眼色。偏婆子又全神贯注打量屋里,只觉各处都簇新,晃眼睛的很,眼里流露出艳羡。

吴氏咳嗽一声,她才回过神,忙朝明玉见了礼。

明玉微微点了点了下巴,婆子就把盒子递给了吴氏,吴氏呈上来:“一点儿薄礼,恭喜四叔、弟妹乔迁之喜。”

明玉迟疑着,到底接了,转手交给落英,又客气地请吴氏坐下。吴氏这才在椅子上坐了,和吴氏,明玉真没话可说,吴氏大概也不晓得该怎么开口,或者说什么,等菊香送了茶来,就一直低头吃茶。

眼看着一碗茶见底,菊香上前蓄茶,吴氏才忙摇头笑道:“不用了,我今儿来,还想和四弟妹说个事。”

不会是三爷的事儿吧?明玉静静等着,一般琢磨着果真是此事,该如何说话。

吴氏又垂了眉眼半晌,才很为难地启齿道:“那个欠下的银子,四弟妹能不能再宽限我们几年?”

一开始就没指望三爷和吴氏能真的还上,本来也没把这当做一回事,可想想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这银子不当回事都觉得不行。算不清的糊涂账就罢了,算得清还是要算清!

“大概要几年?”明玉问道。

吴氏却没想到明玉会这么直截了当地问,眼里惊讶一闪而过,随即又被浓浓的失望填满。垂下头,咬了咬嘴唇,摇头低声道:“具体也说不准,总之我们会想办法。”

明玉不说话,吴氏也有些坐不住,站起身道:“打扰弟妹了,我就告辞了。”

明玉没有挽留,让落英送一程,吴氏忙摇头拒绝:“落英是弟妹身边的大丫头,弟妹这里忙,我还认得路。”

明玉又吩咐菊香去送。

吴氏出了屋子,香桃就琢磨着道:“奴婢若是没记错,当初三奶奶送欠条给姑奶奶的时候,就说在十年内还清,眼下还有好几年才十年呢!”

明玉当然也记得这事,吴氏是在用欠条试探他们的态度,若明玉和颜悦色,就是不怎么和大房计较了,或者不会与他们计较,她才能进一步提出其他事。

这就是得寸进尺吧,楚大夫人他们一直以来可不是得寸进尺地步步相逼么?大房和他们走到今天,难道是楚云飞他们的错不成?

香桃也觉提到大房就膈应,将吴氏用过的茶杯收起来,顺口说笑道:“没想到二夫人还真要再给七爷办一场婚礼。”

说到这事真正叫人啼笑皆非。楚二夫人说要按照新婚那样办,老两口就在城里临时租了小宅子当做宇文氏出嫁上花轿的地方,还匆匆忙忙地给宇文氏办了一套嫁妆,让宇文氏改了姑娘装束。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了总管,回礼的事明玉不比面面俱到。徐之谦找来的这位总管,从前就是做这个的,且一直在京都,对京都各家无比了解。后来因直言得罪了主子,一怒之下被撵出来。

徐之谦见他稳重实诚,却又不缺处世圆滑,便收了他做了个掌柜。楚云飞这里要人,他做掌柜不免屈才,因此推荐给了楚云飞。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签下契约,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对外院管理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拟好之后,送来请秦氏、明玉过目拿主意或修改。

有了总管,明玉大多忙着陪前来道贺夫人、奶奶们,当然,少不得还要择个日子邀请送礼的人来吃顿饭。还有顺哥断奶的事,总之她觉得她仍旧很忙。

当然,楚云飞也忙,一个月就回来了三次,在家歇了三晚上。

另一边,楚二夫人同样很忙,忙着往京都各家送请帖。

而直估那边,梅家的姑娘已定了亲事,交换了庚帖。因此,七爷这个时候把宇文氏娶进门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吉期定在了八月,这会子就把请帖散出来,二夫人还真有些等不得了呢!”香桃笑道。

在七爷婚事还没办的时候,倒是从淮安传来了一件轶事。

“……说是一对夫妻跑去寒山寺想找回自己的儿子,偏寒山寺根本就没有。那对夫妻在寒山寺附近转悠,四处打听,抱着侥幸希望能找到亲儿子。大约徘徊了半个月,走了上百家,半点儿消息都没。那对夫妻只得放弃了,准备回家的时候路过河边,瞧见宪哥在河边打水洗笔,挽着袖子,露出手臂上的伤疤,夫妻两口子见了,立即就认定宪哥是他们当时走投无路搁在寒山寺外头的儿子。”

韩氏轻轻抚摸肚子,道:“那对夫妻顿时抱着宪哥痛哭了一回,就要拉着宪哥跟他们走。宪哥哪里认得,说了自个儿的名字。又指着一处房舍说,他娘在里头。正好杜嬷嬷听见响动,跑出来瞧,可把杜嬷嬷吓着了,以为是拐子,要拐了宪哥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