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十三回 - 穿越之王爷心凉薄 - 若花辞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83第八十三回

澄泥金的地砖铺在地上,块块合拢,没有一丝缝隙,白雪般洁白无瑕的帷帐都被金钩挂起,垂下的那处丝柔飘逸,如仙女儿身上的一袭轻纱白裳,说不出的柔顺华美,让人的心也跟着软了一软。

姜恪睁开眼,手习惯的往身旁探去,却是空的。低低的沉吟一声,缓缓的睁开眼,转过身,妆台那处,一名女子坐在烛光中对镜梳妆,长长的青丝,柔美如细纱,披在她娇弱的背脊上,更显娇柔,她正格外专注的看着那面铜镜,一双细长如柳的眉微微蹙起一些,含愁泣露,眼角飞挑,美不胜收。

姜恪含着笑,扯过一旁的软被垫在身后,侧过身,以手柱在脸侧,笑着低吟:“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华婉闻声回头,笑着睇了她一眼,道:“醒了?”

姜恪动了□子,直挺的趴到榻上,双臂自然的摆在两侧,声音略略嘶哑,带着浓浓的鼻音:“嗯,什么时辰了?”

“要辰末了,可要起榻?菲絮她们已备下了早膳。”

“这个时辰了?”姜恪略有惊讶,她极少起得这样晚,随即微微的笑道:“果真温柔乡,英雄冢。若是能天天和阿婉一起,就是不上早朝,做个昏君,我也愿意。”华婉细手拈起一枚华美的杏花状花饰,戴到发上,听其言,不由嗔了她一眼,道:“臣妾可担不起祸国妖姬的罪名,皇上还是勤于政务的好。”

姜恪大笑,在心中默念了好几遍“祸国妖姬”,越发觉得这四字十分美好。她懒懒的起榻,赤着脚走到华婉身后,铜镜中便出现了两个人的身影,交叠着。

华婉抬头看她,眉眼微愁的皱起,嘟起小嘴道:“你瞧这,还有这,都长出细纹来了,前些日子还没有的。”她说着,纤细白嫩的手指指向眼角――那里的确有一些细细的纹路,若不仔细看,是绝看不出来的。

她说完见她依旧光滑紧致的肌肤,不由不平,忿忿地道:“我都老了,你还是像从前一样。”她把手从自己的眉角移开,送到姜恪的脸颊边上,捏住左颊上的一块,用力挤了几下,表达她的嫉妒和不满。又见姜恪把眉峰蹙的高高的,立即再加上一句:“不准嫌弃我!”

她的性子是越活越回去了。

姜恪笑着道:“尽说胡话。”

“那你皱眉做什么?”

“我是在想,”姜恪顿了一顿,继续道:“咱们该走了?”

“走去哪……”华婉还未将那最后一字的音落下,便猛地刹住了话头,不敢置信的望向姜恪,姜恪对她郑重的点点头:“是时候了。”

“可,宁珩才十三!”华婉纵然高兴,却是放不下,宁珩才十三岁,毕竟是亲手带大的孩子,让他一个小小的孩童肩负起整个国家的命运,她于心不忍。华婉摇摇头,道:“不行,再过些年吧?等宁珩再大点。”

“十三不小了!”姜恪断然道,“我给他留下一座太平的江山,他退可做守成仁君,进可为英明圣主,顾太傅,滕思成,还有些新启用的能臣都可辅佐他。你还怕什么?”姜恪说罢,扬了下眉。

“可……”

“再过几年你走不动了,难不成还要我背着你走?”姜恪没好气道,“婆婆妈妈的。”

“怎么?你不愿意背我?”华婉双眉一竖,气恼道:“还说不嫌弃我,你明明就是嫌我老了,走不动要你背!”

“我不是这个意思。”姜恪皱了皱眉。

“你就是!”

“说了不是!”姜恪懊恼道。

华婉看着她,眼中渐生水雾,朦胧的如同三月的江南雾气横生的清早,美得动人心魄,却又心生怜惜。她委屈的说:“你不仅嫌弃我,还凶我,你现在就对我不耐烦了……”

姜恪好生舍不得,连声道:“没有没有,我欢喜你还来不及呢。”

“可是你说等我走不动了,也不背我。”华婉指控,一双水眸瞪的大大的:“明明就是有,到时候,你肯定会把我丢下!”

“不会不会,到时候我背你,我可是四岁习武呢,有气力,肯定摔不到你。”姜恪忙哄她。

“真的?”得到姜恪忙不迭的肯定之后,华婉偷偷的露出一个得逞的笑容,跟这人久了,她撒娇无赖的本事倒是被她学了个九成九,她知道,她自然不会丢下她,可是,她就是想看她在意的模样,听她温软的语调,迁就的声音。华婉高兴着,姜恪见她笑了,也不由弯起了唇角,然而,不过一会儿,华婉便苦着脸,愁道:“那要是,你也老得走不动了,背不动我了,那怎么办?”

姜恪一愣,随即笑道:“这好办。我们就找一个向阳的院落,冬天在院子里晒太阳,说话,就说你哪个时候发现怎么也离不开我的;夏天就在大树下乘凉,还是说话,还说你哪个时候发现怎么也离不开我的。”

“院子要在江南,我喜欢那里,树要很大很高,能遮得住我。”华婉高高兴兴的补充。

“对,要遮得住你,到时候你肯定丰腴的像那棵大树一样。”姜恪认真的说。华婉倒是没跟她计较,反正姜恪不在乎,丰腴的像那棵树一样也没关系,何况,到时候丰腴的像那棵大树一样的兴许是她呢?谁说的准。

“要不要有一条小河?”姜恪想了一下又问。

“要,小河流过去,夏天会凉快些,你也可以坐那边上钓鱼。”

“那你做什么?”

“我看你钓鱼,帮你背鱼篓子。”

“那我要少钓一些,太重了你背不动,肯定又是我背的。”

“……那我回去给你煮鱼汤,这个总可以了吧。”

“那好,鱼汤要……”

……

……

两人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了大半个时辰,姜恪又把话绕回来:“那你说,咱们要不要走?”

华婉这个没骨气的,三言两语就被诱惑了,立场厉害的动摇起来:“可宁珩……”

“常回来看看就是了。”

“好吧,君命难为,臣妾遵旨就是。”

“……”

隆v十三年春,皇太子十四岁之际,隆v帝禅位于太子宁珩,太子即位,次年改元元熙,是为穆景宗。

宁珩是个孝顺的孩子,即位当日,尊姜恪为太上皇,华婉为皇太后,仍居东宫,不肯迁至建章宫。隆v帝仍在,此举倒也无不妥,却是姜恪板着脸说了句:“一国之君,偏居东宫,像什么样子!”宁珩才搬了过去。

姜恪留给他的的确是一个海晏河清的世道。伪帝旧臣在四年前已皆肃清。一个朝臣,他在朝中立足,靠的绝非一人之力,他身后是家族,姻亲,师门,种种关系,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姜恪自宁波市舶司贪墨案入手,花了好大的功夫才使朝中血脉纯正,政治清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