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在香江八十年代,电影最辉煌和高产的年代,每年有四五百部电影的上映,众多人把目光都望向了这个行业,整个香港的电影公司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几百家。可到了97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电影业以及整个娱乐业都受到了冲击,整个行业非常不景气,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再。
当邵云浩见到林暮秋时,对方的态度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商界与娱乐界其实只有一墙之隔,邵云浩在过去一年内声名渐起,但在林暮秋眼中,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靠家族升起的新星,他或许对商业有天份,但办娱乐公司还差得远。
两人见面的第一眼,对对方都是有所不满的。
林暮秋是被苏泽的那番新娱乐理论吸引来的,还以为他背后有什么“高人”,用他来试探自己,可最后和自己谈的却是邵云浩。
可邵云浩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或者说邵氏的面子是不能直接扫掉的,林暮秋还是坐下来和邵云浩聊了聊,只不过谈正事的心态早就淡了,就当是交个朋友吧。
邵云浩的重心不在娱乐行业,林暮秋虽然是个人才,但在邵云浩这受到的待遇肯定比不过当初的李昭霖,没有费尽心思的游说,只是将手上的资料递给林暮秋,让对方看一看。
这当然不是对方的痛脚一类的威胁资料,邵云浩没有那么恶劣,也不屑如此做。
在他决定挖角林暮秋那一天时,邵云浩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苏泽那边只是让他试一试,没有真的相信苏泽能成功。专业的调查公司将林暮秋资料全部找出,对这个人的喜好、抱负也做了专业分析,邵云浩看着资料,对林暮秋就有了大概了解,更确认对方非常适合自己的新公司。
那份资料就是针对林暮秋的兴趣而写,这个人在圈子里已经非常成功了,在圈中龙头公司“华盛娱乐”担任运营总监,一手培养了娱乐圈一流明星数十人之多,而且他非常年轻,三十几岁就有这成就,未来更是不可限量。
这样一个天才似的人物,对自己的人生自然不会甘于现状,华盛娱乐是个老牌娱乐公司,ceo即是华盛集团的董事长,这人风格保守,不太愿意改革公司,而林暮秋想要的是一个有活力,有影响力,跨媒体多平台的新型公司,两人面上还是和睦一片,但私底下已经有了嫌隙。
当苏泽将电影公司的想法告诉林暮秋后,林暮秋很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不过再和苏泽深谈,发现对方只是个传声筒罢了。
邵云浩的资料并不详尽,除了电影这块,其他的与其说是公司的发展策略,不如说只是一种创新思路。本来对邵云浩满是轻视,但随着林暮秋对资料的仔细阅读,他的心不自觉的被其中内容吸引。
脑中更是将那些思路一遍又一遍的重组构想。
看着沉默不语的林暮秋,邵云浩知道对方心动了,但今天是得不到对方的答复的,邵云浩会给时间让林暮秋思考。
没花多少时间,林暮秋就给出了答案,他愿意加入邵云浩的新公司,但必须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而且公司董事不得干涉自己的决策。
对此,邵云浩以及苏泽没有什么异意,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邵云浩只提供发展方向,最终将这种书面上的思路化成实际,转为产业与利润的人,当然是林暮秋。
可还没有正式上任,林暮秋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ceo专业性立刻体现出来。
公司目前定位只是电影及电视制作,以苏泽与邵云浩的想法,就是自己组建一个电影公司出来,一切从零开始。但林暮秋却直接否定了这个思路,
启动一个新公司,需要重新整合许多元素,启动资金较大,招募各种人员之类的事更加琐碎,而且时间也会更长。
刚看完公司构想的林暮秋现在成了整个公司最心急的人,在他眼里,与其新建,不如收购,反正现在混不下去的电影公司比比皆是,挑一个老牌的,底蕴不差的,也花不到多少钱,而且人员设备都已有一定规模,很适合自己。
邵云浩一一应允,第一笔资金已经到位,是收购是新建都随便林暮秋决定。如果他想收购,自己手下也有专业团队会为他达成目标,在新公司正常营业之前,所有事都交给林暮秋以及跃跃欲试的苏泽。
时间过的飞快,97金融危机中的第一个圣诞即将来临,虽然经济不景气,但香江民众还是非常欣喜的渡过回归以来的第一个西方节日。
邵老爷子只过中国传统的春节,而圣诞是小辈们的最爱,邵敏雯拐带着邵如明直接去了美国shoppIng,几位叔叔伯伯也难得的为自己放了次小假。
整个邵氏最忙的人,也就算是邵云浩了。他忙的可不是家族集团,而是自己在内地的地产公司,云海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