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邹姨娘被说中心事,吓得直冒冷汗,后悔自己小瞧了这位新进门的大奶奶。她本以为黛玉嫁进来头几个月会夹着尾巴做人,遂才起了趁机叫她吃闷亏的心思。
哎呦呦,她真是老母鸡进茅房,作死(啄屎)。
“哎呦,我的大奶奶哟,我对天发誓,绝没有那个心思。一准儿是我那天得了风寒,脑子病得进水了,误会了大奶奶的话。”邹姨娘极不情愿的裂嘴赔笑道歉,完事儿便起身要告辞。
“慢着!”黛玉轻笑,眼盯着邹姨娘:“既然来了,便多坐一会儿吧,岂能说走就走。”
黛玉的语气不容置疑,吓得周姨娘抬起的屁股又放了回去。这回邹姨娘是真害怕了,瞧着黛玉那冷冰冰的眼神儿,心里头又发虚又慎得慌。转念想她也赔过错了,没什么礼数不对,自己又是有儿子的人,谅她不会把她怎么样。邹姨娘遂放松了些,脸色方有好转。
桌上正摆着一盘桂花糕,才做好的,带着热气儿,香气扑鼻。黛玉笑让邹姨娘尝一尝。
邹姨娘客气的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虽有些甜腻,却正是她好的口儿,很快吃完了。
“我的弟弟最好吃这个,单吃它叫他一辈子不吃饭也愿意的。”黛玉低头瞅着桂花糕,继续道:“起先是我管着他,他才有节制。现在他自个儿就明白,每次只用几块,若以林家的状况,每日或许供不起的山珍海味,可这便宜的桂花糕倒还可以的。他为什么没有一直吃?因他明白吃一样东西不可过于贪多的道理。这道理和做人一样,邹姨娘也是,你没必要一直盯着对方的家世看,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是是是,”邹姨娘嘴上赔笑,心里却还是不认同黛玉的说法,嫡出的哪里会懂庶出的苦处。
黛玉冷笑一声,警告道:“邹姨娘不妨好好想想,二弟若真娶个高门之女,固然有气度见识,可人家会瞧上你,真心孝敬你么?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这个做姨娘的,说白了就是个奴才,人家正经媳妇敬你是心意,不敬你,你又敢说道什么?二弟什么样的性子,你这位亲生母亲的最清楚,敢问他到时候会替你说话么。倒不如娶个小门小户的,老实安分,由着你拿捏。”
邹姨娘被黛玉点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她心里想反驳黛玉的话,仔细琢磨着,黛玉每句话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让她在儿子和媳妇之间选择,她当然不会失去儿子,而且她最害怕失去儿子!少了老爷的宠爱,顾净就是她在顾府的唯一依靠了。
邹姨娘为自己之前的决定觉得后怕,苍白着脸和黛玉草草告别,回去自个儿反省去了。没多久,顾净的亲事便在牛氏的主导下定下了,对方是一家四品文官的庶女。虽然有几分小家子气,但贵在老实本分,邹姨娘也算是满意的。
牛氏则更满意,二儿媳老实本分是她最想看到的。牛氏也知道邹姨娘是被黛玉‘教导’一番之后才改的注意,心里对黛玉的能力更加肯定和放心了。
适逢楚府和荣府小聚,王夫人携探春与楚家公子相看。楚家老太太苏氏对探春颇为满意,然对荣府的家世尚有些不满。待筵席散了之后,苏氏和楚公商量一番后,仍觉得这门亲事犹如鸡肋,便将决定权交给楚在辛。楚在辛年幼父母双亡,令其早早懂事。苏氏和楚公二老十分心疼他,十分尊重他的意见。
楚在辛那日在给王夫人请安的时候,打眼见了探春两面,单就容貌面上来说尚可。早前他侧面打探过探春的品行,知晓她在荣府的一二件事儿,也知道此女子与林家千金的关系十分要好。各方面综合来说,楚在辛对探春的印象尚且不错。他听说探春是个人精明能干的人物,小小年纪便将荣府管理的很有一套办法,这样的妻子正是他所需要的。他的妻子绝不是单单用来宠爱生孩子的,打理产业处理家业的能力必须高人一等,如此方能配上他贤内助的位置。
楚在辛左右思量两日,最终决定点头定下来。
苏氏这边便也没有异议,荣府将来或许是个拖油瓶,可有那么一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将来就算荣府倒了,对她们家也没多大影响。如今能有一个让孙儿点头满意的姑娘太难得了,苏氏早想抱孙子,可不敢再拖着,赶紧应承下来。
楚府这边同意了,便开始行走三媒六聘的程序。荣府那边自然也欢欢喜喜的筹办着,府里上下皆为探春高兴。众人都把功劳归在王夫人身上,都说是王夫人的精心操办才给探春一个好归宿。
婚期定在明年开春,算一算日子也快。探春开始整日忙着备嫁,不得闲。这一日,她好容易得空从教养嬷嬷那边讨空出来,在大观园里闲逛。忽然见桃树下有两个婆子背对着她聊天。
“人家嫡母嫁庶女,素来都是草草了事,唯有二太太如此用心,把三姑娘嫁的这样好,三姑娘真是有福之人。”
“当真是一心向佛的人,面善心善……”
探春听到这里心里一顿作呕,府里上下只有她心里明白这门亲事的来历,跟那个王夫人没有半点关系。
……
转眼到了贾母的寿辰,因不是整数,府里只请了自家的亲戚小聚一番。林府那边照旧送来贺礼,是一尊万寿玉屏风,东西不大不小,不贵不贱,着实的中规中矩,由不得谁挑出错儿。
宝玉自从听说黛玉大婚之后,精神一直不大爽快,时而迷糊时而清醒,晚上睡觉,梦里头总会出现黛玉的身影。宝玉日日思念成狂,也让他日渐消瘦,少笑了。宝玉好容易等到贾母过寿前夕,暗暗下决心忘掉黛玉,只要他在见黛玉一眼,亲眼验证黛玉过得好,过得幸福舒坦,他再无他想。
宝玉等着盼着等到了贾母过寿,预备一睹黛玉的芳容。岂料期望变成了失望……
宝玉浑浑噩噩的,喝茶忘记了吹,烫了嘴,舌头嘴唇起了一排水泡。神智却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疼。
宝钗挨着宝玉坐着,眼见着宝玉听说林家没来人摆出一副失落的神色,心里猜了七八分,再看宝玉如此失神,更加确定宝玉的心思。宝钗盯着宝玉嘴上才起的一排水泡,心里痛骂他活该。
这时候,宝钗旁边的探春和惜春正在说笑,铜铃般清脆的笑声贯穿她的耳膜,异样的刺耳。宝钗眼含着泪扭头看向探春,此刻她正笑得幸福。宝钗想起前月她听闻探春和楚家大爷定亲的消息,心就痛得不行,恨得不行。凭什么她就可以嫁进楚家,而自己却不行。难道她一个皇商出身的嫡女会比不过荣府二房的庶女?
宝钗灌进肚子里一杯浓茶,意图平复心境。
薛姨妈瞧出女儿不对,趁着贾母和其他人热闹的功夫,来问宝钗怎么了。宝钗看眼宝玉,没说话。
薛姨妈不解的看向宝玉,发现宝玉又蔫吧了。最近他常这样,薛姨妈倒不觉得奇怪。正欲细问宝钗,宝玉突然感受到薛姨妈在,笑嘻嘻的打起招呼。
宝玉一张嘴说话,磨破了一颗水泡,方知道叫疼。
薛姨妈看见宝玉的嘴,赶紧拿帕子帮忙擦拭脓水,心疼道:“我的小祖宗,你这是又怎么了。”
贾母等人听见宝玉的叫声也围了上来,问长问短,宝玉最终被晴雯等丫鬟扶着进房,请大夫诊治。
一场热热闹闹的寿宴,被宝玉的水泡搅和的扫了兴致。余下的人还在看戏,说笑,却没了之前的兴致。
宝钗呆在薛姨妈的身边,心里吃味,口里嗤笑:“不过茶水烫起的水泡,何须大惊小怪的请大夫。”
薛姨妈不可置信的看像宝钗,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那火药味儿浓浓的话真是从她女儿嘴里说出来的?按理说宝钗和宝玉亲事没定下来之前,着急也就罢了,这亲事定了之后,怎么也不见她一点儿高兴,反不如之前了。
“你到底是怎么了。”
宝钗经由母亲这样一问,眼泪含在眼圈,不敢言语,一方面是顾及场合,另一方面怕自己兜不住,当众掉泪。
好容易挨到散场,薛姨妈急忙忙的带着宝钗回去,命宝钗好生和她解释。
“没什么,不过是一时想不过去罢了,现在好了。”宝钗脸上又恢复起往日的笑容,桃瓣儿似得唇弯成月牙,令两侧脸颊顿时肉嘟嘟起来,显得十分娇俏可爱。
薛姨妈真当宝钗是少女的偶然感伤,便就不介意了,宠溺的点一下她的额头,假意训道:“你啊,马上就要大婚的人了,等嫁到你王姨妈家,万不可这样任性了。宝玉那孩子是有点小性儿,可性子柔,心眼顶好的,你平日让着他点,他总有感恩谢你的时候。”
宝钗笑着点头称是,心里自有一番计较,只等一月后她进门之时,叫他等着瞧。
作者有话要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