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出发
在战车部队通过朱雀大街后阅兵就结束了,兴奋的百姓开启了盛大的游行,整个朱雀大街喜气洋洋。只是我在人群中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是抓捕间谍的机构—绣衣使者。很显然的他们的行动是为了什么,光我就看到数名看似普通人被他们拖到了无人处带走了。
数日后玄甲军团统领段大宏被任命为护卫军团统领,行军总管,同时按照惯例任命幽州大都督。按照道理来说此次元首级宣誓续约,有皇帝、皇太子参加还有至少一位元帅跟随。最高指挥官肯定不会轮到一名统领,只不过有前车之鉴-应州大捷。
在前朝有一位皇帝亲征北部的游牧汗国,率领5万大军,亲任最高统帅-威武大将军。汗国也有约5万大军参战,战争激烈到“乘舆几陷”-皇帝所在的本阵都陷落了,还是数次陷落,皇帝亲自操刀子砍人,可见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可是那次的战役共计斩杀16人。
没错,乘舆几陷,阵斩十六。而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是其中的一句话,描写皇帝陛下的战绩时写道“手刃一贼!”皇帝陛下如此英雄只杀死了一个,你能杀死几个?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副统帅杀死一人,随行的亲王杀一人,主管军部的侯爵杀死一人,膀大腰圆,胳膊上能跑马,拳头上能站人的先锋大将杀死一人…就连中层的郎将都分不到人头。
而这件事的后果是很深远的,士兵们需要人头数来册立军功,可是现在军功没有了,没有军功就没有抚恤和嘉奖。士气一下子就下来了。而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那以后后面的帝国吸取教训,立下了皇帝亲征不得为最高统帅,同时,皇帝杀贼数不做统计。
随着出发的日期临近,护卫军团统领的任命,其他的工作都在同步进行,六位元帅的任命也已经安排下去。池大瑾元帅留守帝都策应全局,红公爵孙超元帅镇守南边区,黄公爵秋章·洛伊元帅镇守北边区,蓝公爵周桐元帅镇守东边区,白公爵贺续文元帅镇守中部区,以及军部次长卢公爵程志节跟随皇帝北上参加元首级续约仪式。
军务方面的安排完成后,政务方面将由相国和皇帝陛下的弟弟昌邑王刘代宗共同监国,吏部、礼部、户部三部负责人协同处理。
帝都及周边军队主要有两部分,分别为内城对的禁卫军和帝都将军管辖对的城卫军和帝都守军。禁卫军虎符由皇后代管,外城的军权由帝都将军哈伯斯·周管理。
我也早不是对大局啥也不懂的小白板,这种军务政务的分配看起来很混乱,可是仔细看去确是极好的安排。军政分开,帝都的军务分给皇帝最信任的皇后和帝都将军。五大元帅分别去了非自己嫡系的边区,而第一元帅在帝都策应又可以钳制帝都的两股力量。皇室和相国分理政务,加上吏部礼部户部的分权,也是极为稳健的策略。
八月到了,大军开拔北上,浩浩荡荡,我心中有一股止不住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