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代隔亲尤甚,情随老更慈
弘晖身上的红皮渐渐转白,原本皱皱巴巴的身子,也愈发显得好看了。
满月之后,宜修便带着他以及宋氏所生的小格格,一同前往永和宫。
刚踏入永和宫,德妃便笑着问道:“小格格如今也有五个月了吧,可曾起了名字?”
边说边轻轻招手,示意宜修她们靠近些。
宜修福了福身,轻声应道:“四爷说再养养,等小格格周岁之时再起名。”
德妃微微点头,目光慈爱地看着宜修,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说道:“也好,不过瞧着现在,小格格养得极好,你也费了不少心思了。”
宜修赶忙欠身回应:“都是儿媳该做的。”
德妃脸上笑意更浓,张开双臂,眼中满是期待地说:“快让本宫抱抱弘晖。”
宜修笑着打趣道:“如今在孩子面前,姑母眼里就只有孙子孙女喽。”
说着,便让奶娘将弘晖递到德妃怀里。
德妃佯装瞪了宜修一眼,说道:“这话说的,不知情的,还以为本宫给你委屈受了呢。”
宜修忙不迭地摇头,回道:“那自然是不会的,宫里谁不知道姑母对儿媳疼爱有加。”
如今没了柔则在中间搅和,德妃对宜修自是更加看重了。
只见德妃抱着弘晖,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胳膊小腿,满脸欢喜地赞叹道:“咱们的弘晖长得可真壮实啊,你瞧瞧这小胳膊小腿的,可有劲儿了。”
说罢,还将手上的饰品摘下,放在一旁的桌子上,而后更加专注地抱着孙子,在一旁逗弄。
宜修笑着说道:“平日里就算是儿媳和四爷抱着他,他都会乱蹬,没想到这孩子喜欢姑母,在姑母怀里这般乖巧呢。”
德妃听了,更是喜上眉梢,亲昵地用鼻尖蹭了蹭弘晖的小脸,问道:“是吗?咱们弘晖这么乐意跟玛嬷亲近呀,那这两日就留在宫里,好好陪陪玛嬷好不好呀?”
“啊~”弘晖此时笑着啊了一声,还挥舞着小手,像是在回应德妃。
德妃见状,乐得合不拢嘴,说道:“哎哟,这是在说愿意在玛嬷这儿待着吗?”
这时,竹息迈着小步匆匆上前,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娘娘,太后听闻小阿哥来了,让四福晋带着孩子一块儿去寿康宫坐一会儿呢。”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应道:“想来是太后想见见曾孙了,那本宫也跟着一块儿过去吧。”
说罢,便将弘晖交还给奶娘,整理了下衣装。
“小格格就先留在永和宫吧。”
太后没有召见,就先别带着了。
在去往寿康宫的途中,德妃一边走着,一边侧头看着宜修,认真地叮嘱道:“之前也没跟你说,你这称呼可得改改了,不能老是叫本宫姑母。”
宜修微微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儿媳与额娘同出一族,额娘待我比亲母还要好,所以老是忘了您是我的婆母呢。”
“你这张嘴呀,真是一天到晚的,就会说些好听的话来哄本宫。”
“额娘冤枉儿媳了,这是儿媳的心里话,哪能叫哄骗呢。”
到了寿康宫的时候,只见贵妃佟佳氏也端坐在那儿。
德妃瞧见,面色微微一变,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了,脸上重新挂上笑容,稳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给太后请安,见过贵妃娘娘。”
宜修也赶忙跟在后面,福了福身,轻声说道:“给皇祖母、佟额娘请安。”
两人起身之后,佟贵妃目光关切地看着宜修,温和地询问道:“刚出月子不久吧,身子可还好?”
上次宜修来请安时,她偶感风寒,正在承乾宫养病,此次听说是带着弘晖来的,便特意来太后这儿,提及此事,太后这才将人召来看看的。
“谢佟额娘挂念,妾身月子做得很好,现在已经无恙了。”
太后身旁的嬷嬷抱着弘晖,先走到太后跟前,微微弯腰,将弘晖举高了些给太后瞧了瞧,太后笑着逗弄了几下,然后嬷嬷又抱着弘晖走到贵妃跟前,同样举高了些给贵妃瞧了瞧。
两人瞧完后,各自从身旁奴才的手中,接过准备好的给小孩用的物件,赏赐给了弘晖,此次请安便结束了。
两人回到寿康宫后,宜修笑着对德妃说道:“额娘这般喜欢弘晖,这两日就先将弘晖留在您这儿吧,过段时间儿媳再来接他。”
说罢,轻轻摸了摸弘晖的小脸。
德妃听后说道:“弘晖还小,在不熟悉的地方过夜,你也不怕他梦魇呀?”
虽是这般说着,可回宫之后,德妃就一直亲自抱着弘晖,连奶娘想接手都没让。
宜修摆摆手,回应道:“这倒不会,小家伙胆大着呢,之前四爷还带他去前院睡过几日呢。”
边说边轻轻捏了捏弘晖的小手,小家伙也似懂非懂地挥舞了两下。
德妃低头看着怀里的孙子,那长开了些的小眼睛,瞧着不像老四,倒更像胤祚几分,心中的喜爱之情愈发浓烈。
听到小孙子胆大,不怕生后,德妃便开始撵宜修了,轻轻拍了拍宜修的手臂,说道:“那本宫就先不留你了,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府吧。”
宜修赶忙捂嘴笑着,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将两个奶嬷嬷留下,又让人抱着小格格,这才出宫去了。
德妃看着弘晖念叨着:“玛嬷的弘晖啊,怎么这么乖呢,这半天工夫,不哭不闹的。”
一旁的竹息也跟着附和道:“小阿哥确实乖巧得很呢。”
宜修回到府里后,让迎夏带着嬷嬷把小格格送回宋氏那儿。
迎夏问安后,把德妃赏的物件也一并交给宋氏,说道:“宋格格,这是德妃娘娘赏给小格格的,您收好。”
宋氏接过孩子,见孩子睡得正香,又看了看那些赏赐的东西,这才松了口气,心中那块悬着的大石总算是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