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不仅胤禛忙,宜修也跟着忙了起来。
慧敏听说大嫂也被圈禁了,料想四嫂肯定又要去汗阿玛那里求情。
她也想帮点忙,可又实在不敢跟着去面见皇上。
于是,让素线拿着银票,和自己一同来到了雍郡王府。
奴才将她领到福熙阁的时候,宜修正在指挥着下人收拾东西。
“四嫂。”五福晋喊了一声。
宜修听到声音,放下手里的物品单子,对她说道:“慧敏怎么这时候来了?”
“四嫂,我刚听说大哥的事儿,这钱是我的一番心意,你替我帮他们也做点什么吧。”
“慧敏,你这是何意?快收回去,这段时间你跟着我一起做善事,已经花费不少了,总不能让你不但不赚钱,还跟着我净往外搭钱吧。”
“四嫂这话说得我就不爱听了,咱们之间怎能如此生分。再说了,行善积德是我自己培植福报,为日后种下的善因。四嫂愿意带我一道,我感谢四嫂还来不及呢。”
“你的心意,我自是清楚的,只是这钱我断不能收的,你快收回去吧。”
“四嫂,你是不是没把我当作一家人?”
慧敏眉头紧皱,向前一步。
宜修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唉,五弟向来不愿多事,我这不也是怕他知晓后,对你再起了嫌隙。”
“他跟我关系本就不好,有嫌隙又能如何?四哥和四嫂这般帮衬兄弟,他偷着乐还来不及呢,难保日后他不会有个有难处的时候?”
“慧敏慎言。”
宜修刚打断她的话,话音未落,就听到有声音传了过来。
“五弟妹说得对,谁还能没个有难处的时候。”
只见八福晋和九福晋脸上带着笑意,携手而来。
“八弟妹,九弟妹,你们怎么来了?”
“这不是想着跟四嫂一起,尽些心意嘛。”
八福晋说着,向宜修微微福了福身。
上次四嫂给老十三那儿送东西的时候,宫里谁人不知,汗阿玛对她这般做派很是满意,在后妃那里时常夸赞她。
如今又出了这档子事,若不赶紧跟着一块儿做点什么,岂不是显得她们太过薄情了。
宜修见此情景,只好又叫上其他几位福晋,一块商议着出钱的事儿。
三福晋听到后,多少有些不乐意。
毕竟大家都知道,大哥现在是这般状况,都是他们家爷去告发的。
她再往里头添钱,怕是别人要笑他们两口子虚伪了吧。
于是,将这事告诉了三阿哥,询问他的意见。
没成想,三阿哥居然觉得这事该做。
老三觉得,他们兄弟几个确实前路不明。
夺嫡之战非死即伤。
无论是谁,都被朝堂上跟随自己的那群人,裹挟着前进。
可最终,赢家只有一个,剩下的人无可避免的都是输家。
若是在落魄的时候,有兄弟愿意帮衬一下他们的家人,不管谁的心里都会少些遗憾吧。
于是,除了被圈禁的老大福晋和十三福晋,连太子妃都给了些钱。
宜修原本想着,大哥毕竟是康熙第二宠爱的儿子,虽然不如胤礽,但是比起十三来,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正好她这段时间,就赚了三万两,想着拿这些就够了。
结果一群妯娌出面,愣是把这个钱,给抬到了三十五万两。
而且,既然众人都参与了,就不能让她来做这事儿了。
于是,又与众人商议了一番,往慈宁宫递了牌子,最终决定让太后来出面。
众人听后,虽然不太满意这个结果,但是由太后出面,总比再让宜修出风头的要好。
第二天,太后召见的时候,福晋们都一块去请安了。
太后本来就喜欢宜修,她的奴婢萨仁和其木格,总是能给她带来草原相关的东西,缓解她的思乡之情。
于是对宜修,更是夸赞不绝。
宜修却连忙说道:“皇祖母,太子妃才是出力最多的,不仅把我们凑到了一块,还拿出自己的嫁妆,往里头添了不少。
三嫂和其他弟妹也是,听说今年不少百姓受灾,怕灾民们过不好年,都纷纷慷慨解囊,添了不少银子。
反倒是孙媳,前段时间花销太多,只拿了三万两,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太后听了宜修的话,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你们皆是皇家的好儿媳,能如此齐心,实乃皇家之幸。”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太子妃说道:“皇祖母谬赞,臣妾等人身为皇家儿媳,自当为皇家之事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