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人命轻贱
等允礽走后。
胤禛撅着个嘴生闷气呢。
宜修好笑地拆下手上的护甲,替他揉捏肩膀,轻声说道:“皇上四郎这又是闹的哪般?”
“朕闹?朕哪里闹了?朕知道你和额尔瑾关系亲密,她又是十三弟唯一的亲妹。
朕难道不曾考量过吗?
多尔济在蒙古势力若继续膨胀,日后恐成大患,朕这是防患于未然。
你竟然说朕这是闹?”
宜修等他说完,抬手在他的肩膀上捶了一拳。
“我还不知道你?
你这番下来,还不是怕二哥和十五妹有所勾结?
你防的是谁,在我面前用的着这么遮掩吗?”
胤禛扭过头来,错愕的看着敢对他动手的爱妻。
“你,你,你竟然敢打朕?”
打你就打你!有什么不敢的。
宜修将他的头给扭了回去,继续给他捏着肩膀。
“四郎,你我都信奉佛教,悲悯之心不用多言。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额尔瑾寄来书信,真的是触目惊心啊!四郎可知那边的喇嘛有多可怕?”
宜修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
“那群人掌控着极大的权力,肆意压榨百姓,许多农奴世代为奴,过得连牲口都不如。
他们借着圣佛的名义,实行严苛的等级制度,底层之人命运悲惨,稍有忤逆便是重罚。
有些少女生下来就被割掉舌头,刺聋耳朵,挖瞎眼睛,只为了让她们的皮囊保持圣洁。
等她们长大后,又在她们的头皮上豁开一个洞,用水银顺着伤口贯穿全身,这样就可以用完整的人皮,来做制作圣洁的人皮鼓了。”
胤禛又不是个昏君,怎么可能完全不了解那边的社会问题呢。
他准备推行的盟旗制度,就是将青海蒙古部落编为佐领,划一个游牧地界,规定各旗之间不得互相统属,不能私自往来,用此来分化蒙古各部势力的。
都是一些政治的博弈。
是为了加强中央对青海地区的控制。
跟底层的百姓毫无关系。
农奴也好,宫里的太监和婢女也好,对他而言没什么差别,都是可以随意打杀的低等人。
比起那些昏君,他很少使用大范围的酷刑。
这样就足以称赞他的仁慈了。
“小宜,喇嘛之事虽有乱象,然朕之着眼,要看顾的是整个大清王朝的全局。
青海与西藏的安稳,关乎社稷。
些许底层之事,自古皆有,难以全然根除。
我欲行盟旗之制,意在控驭蒙古各部,使边疆宁定,这是帝王之责。
至于农奴、贱役之苦,天下之大,何处无有?
再说我上位后,已减省酷刑,轻徭薄赋,已是仁政。
哎,你还不知道我吗?
我每日批阅奏折,只有三个时辰可以用来休息,真是精力有限呢。
这样辛劳的我,又怎么能不先顾大政?
些许微末之人的苦难,岂能事事躬亲?”
宜修听后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
“四郎,何为民?何为上民?何为贱民?
众生皆为子民。若四郎只重权势制衡,而轻民生疾苦,恐失民心。”
胤禛仍旧不以为然。
不过,这时候她也看到了宜修的弱点。
就是过于心善了些。
什么叫妇人之仁?
见不得别人吃苦的就是妇人之仁。
“民心者,在于天下太平,赋税充足,礼仪有序。
我作为一国之君,便是保此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