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天下第一州
由于胤禛生病的那段时间,宜修一直不曾去见他。
他就一直在赌气,抻着不愿再次低头了。
这段日子,他不是在宠幸华妃,就是在宠幸瑾妃,顶着他那个没好全乎的破身子,一晚都没有落下过。
今日皇后出行的日子,场面热闹非凡。
宫里的妃嫔,和前朝的王公大臣都来送行了。
胤禛却躲在养心殿内,并未现身。
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看似在专心处理政务,可心思却全然不在上面。
“苏培盛。”
苏培盛立刻从门外快步走进来,恭敬地弯着腰道:“皇上,奴才在。”
“皇后走了吗?”
胤禛看似不经意地问道,眼睛却依旧盯着桌上的奏折。
苏培盛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皇上的心思,忙回道:“回皇上,皇后娘娘已经启程了。”
胤禛掩住面上的悲色,问道:“到哪儿了?”
苏培盛赶紧说道:“现在车队应该是出了京城南门了。”
“陪行的人都安排妥当了吗?”
“皇上放心,皇后身边带的都是得力的人。”
胤禛示意苏培盛退下。
苏培盛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留下胤禛独自一人在书房。
他起身走到窗边往远方看去,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宜修的模样。
开始担心自己刚刚没有去送皇后,百官知道后会不会自以为宜修失宠了?
于是连下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行文庄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后温良恭俭,其德其能,深孚众望。今为大清祈福,前往五台山,一路风霜,实乃心怀天下之举。沿途各地官员,务必悉心侍奉,切勿有丝毫懈怠。若有违者,严惩不贷。钦此!”
第二道圣旨,语气更添几分柔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后此去五台山,意为万民求安。此番行程,凡皇后所需,各地官员皆要全力满足,务必使皇后心情舒畅,诸事满意。朕心甚念皇后,望一路平安,早日归来。钦此!”
沿途宣旨的人,都是百里加急的,比皇后的马车要快上很多。
各地官员接到圣旨以后,不论皇后的凤驾是否落在本地,都紧锣密鼓的张罗了起来。
在即将到达涿州时,当地知府宋赞携带知州等二十余位官员,和十位本地乡绅已经在城门口等候多时了。
迎恩门位于涿州城的北面,有迎接皇恩之意。
百姓和商贩都不得走动,专门是来接待王孙贵胄的。
为了营造这壮观的场景,表达对皇后的敬重,光是用鲜花组成各种吉祥的图案,就耗费了大量钱财。
更别提地上铺着的江南绸缎了,皆是用上等蚕丝织就,如流动的彩云一直蜿蜒至城门口,简直是奢华至极。
“快快快,皇后的凤驾马上就要到了,赶紧跪地迎接。”
等他们都跪下以后,宋赞又一路疾步的跑到乐师那边,身姿敏捷得丝毫不见平日的龙钟老态。
“奏乐。”
“是。”
众人应答后,丝竹之声立马响起。
随着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偌大的车队渐渐映入眼帘。
宜修的目光透过车窗看着这盛大的迎接场面。
官员和乡绅们齐声高呼:“恭迎皇后娘娘圣驾!愿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剪秋出面回应道:“皇后娘娘素性节俭,向不喜铺张奢靡之举。此番沿途迎来送往,诸位大人的敬意娘娘已然心领。
然而这地上所铺江南丝绸,虽华丽非常,却太过奢靡浪费。
娘娘有旨,即刻将这丝绸撤下,物尽其用,切不可无端损耗,以彰我朝节俭之风,诸位大人万勿懈怠,速去办理。”
宋赞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目光触及皇后身边管事的面容,忙又低下头,说道:
“劳烦姑娘回禀皇后娘娘,臣等也是奉旨行事,皇上有旨,要臣等务必隆重迎接娘娘,以表对娘娘的敬重。一切都是皇上的心意,愿娘娘一路顺遂,诸事如意。”
这时,宜修隔着车窗说道:“你们的心意本宫已经收到了,本宫明白诸位是奉旨行事。
只是如此铺张,实非本宫所愿。此去五台山,为的是为大清祈福,并非贪图这些虚礼,往后切不可再如此浪费民力物力。”
宋赞额头紧贴地面,连忙说道:“娘娘教诲,臣等定当铭记于心。只是难得娘娘路过涿州,皇上对娘娘关怀备至,臣等也是想让娘娘感受一下涿州上下对您的尊崇。”
“忠心并非体现在这些奢华的排场之上,用心治理地方,关爱百姓,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忠心。你们的用心本宫也已经知晓了,都起来吧。”
宜修不愿去为难这群当官的,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