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辽国的刁难2 - 穿越古代王妃才八岁 - 清楂茶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9章辽国的刁难2

太子李成忠在文采上大败辽国太子的名声传了出来,让整个盛京的百姓都为之一震,大永朝太子果然名副其实。

辽国太子耶律斜回到驿馆恨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砸尽了房间里的摆设,辽国丞相韩世荣淡定的站在一旁,静静等待他的主子发泄完。

看着一脸不以为意的韩世荣,耶律斜反而平静下来,“丞相你对明天的比赛有什么好主意。”

韩世荣见太子不再暴躁,风轻云淡一笑,“太子,大永朝人才辈出,求了文斗很自然,可是接下来的智斗,臣认为。他们绝不是殿下您的对手。您别忘了,您还有大永朝的智多星为您出谋划策。”

“你是说他?”耶律斜有些不满,“今日的文斗他一点忙也没帮上,孤还能指望上他什么?”

韩世荣轻轻一笑,“殿下,您不要忘了,今日比试是您临时起意,他怎么敢当众帮您呢?那不是直直暴露自己奸细的身份。”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密信,“这是他交给臣的,明日殿下按上面的三道问题,必赢无疑。”

耶律斜接过密信打开一看,原本还有些疑虑的脸立刻变得耐人寻味,“果然不愧是大永朝第一能人。明日孤必胜。”

李明冲带着太子和他的一帮肱骨之臣在御书房商议应对明日的比赛,李成忠信心满满,“父皇,儿臣认为大辽太子和那帮使臣不过如此,明日儿臣依旧可以战胜他。”

看着有些得意过头的儿子李明冲心中不喜,“太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能保证明日智斗一定能赢过辽国使臣吗?”

李成忠看着父皇有些冰冷的目光,身上一抖垂下头不敢再大放厥词。

李成忠看着方舟等一帮文臣,“明日智斗,各位大臣可有好的主意。”

这时方舟站了起来“新科状元花西岳才智敏捷,臣举荐他为太子出谋划策。”

花西岳一听慌忙跪了下去,“微臣不才,不敢保证。不过一定尽力辅佐太子。”

李明冲微微点点头,和他们商量着明日的问题。一直到了月上中天才散了。

晚间赵复回到赵府东跨院和父亲赵构说了明日太和殿比赛一事,赵家是武将出身,他是赵家首个以科考入仕的嫡孙,任翰林七品编修。近身随侍皇帝。赵构看着赵家最得意的儿子,“现在皇帝重新改制,取消了丞相之位,重设三公辅政,国家大事,民之厉害,翰林皆能言,”说完又叹息一声,“唉,可惜花家二房了,花不兴辞官,若不然凭着花不兴的才干必能位列三公,恢复花家老老太爷在世的光辉。”

赵复看着父亲,“父亲,虽然花家二房没落,皇帝钦点庶出的花家大房,花西岳为金科头名状元,必定想要提拔花不虞为自己所用。”

“复儿,你走的这条路,要比我和你爷爷走的艰辛,武将用在战场,文臣用在治世。大永朝人才济济一堂,官场更是险恶,你要多加小心。”赵构想起奉孝之变,那些跟随皇帝身旁的文臣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对儿子也十分忧心,众人皆知永武帝重武轻文,对文臣要求十分苛刻,就因为他认为读书人多狡诈。武将多忠贞。

父子二人待在书房里议论着朝局,云裳坐在春归院就着烛火为夫君赵构缝着春衫。

她的丈夫是赵家唯一的读书人,也是唯一读出名堂的赵家嫡孙。她在赵府受公婆喜爱,丈夫敬重,从她嫁进赵府婆婆周氏就把管家的权利通通给了她。时不时还会指点一二。她的日子在赵府可谓是如鱼得水,让京城里的夫人们羡慕。

花红为她端来一杯热茶,“少夫人,仔细眼睛。您已经缝了两个时辰歇一歇吧。”

云裳放下手里的女红交给一旁的柳绿,接过花红递来的热茶,“三少爷还没有回来吗?”

正说着赵复挑着帘子进来,云裳连忙起身伺候着他脱去青色氅,为他换上舒适的长衫,等忙完一切,云裳吩咐道,“摆膳。”

花红柳绿领命而去,不一会小厨房送来晚膳,烧鲟鱼,几样素小炒,羊肚菌汤,还煨了老鸭汤,,,

云裳站在一旁伺候着他用膳,赵复挥手让下人们都下去,他向云裳招招手,拉着妻子的手,一脸温情的看着贤惠娇美的妻子,“裳儿,你不要忙活了,快坐下陪我一起用膳吧。”

云裳听她叫自己裳儿,脸上一红,害羞的坐在一旁,陪着他吃饭。

“现在睿王做了刑部尚书,有实权,云初跟着他日子不会艰难,你可以放心了。”知道妻子最担心妹妹生活,赵复贴心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通通告诉他。

感受到丈夫的贴心仔细云裳含情脉脉的看着赵复,“妾知晓了,多谢夫君为妾身处处着想。”

“你是我的妻子,为你着想也是应该的,自从岳母去世,我见你郁郁寡欢,裳儿,在过不久就是二月二,你陪着母亲去莲花寺进香,散散心可好。”赵复对云裳颇为心疼,云裳和他是表兄妹,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云裳做事一板一眼,处处拘谨着自己,不像云初,是个会撒娇的,她永远维护着花家二房嫡长女的形象,就像他一样,永远不能潇洒自如,时时提醒自己是赵家嫡长孙,赵家的重担,赵家的以后通通压在他身上。他想妻子活的轻松一些。

云裳明白丈夫的一片苦心,点了点头,“好。”

两个人吃过饭,由妈妈丫鬟伺候着漱洗,躺到床上休息。

整个赵府的下人都知道三少爷与三少奶奶恩爱非常,更不会有那不长眼的丫鬟去找不痛快。所有赵复房中既无姨娘也无通房。

第二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李明冲端坐在太和殿龙椅之上,两边坐满了文武大臣。太子李成忠和辽国太子对立而坐。

有了昨日的经验李成忠率先起身。对着皇位上的李明冲道,“昨日辽国太子先问,今日便也由我先问吧。”

李明冲点点头,看向耶律斜,

耶律斜淡淡一笑,“自然,太子请问。”

李成忠站起身学着当初耶律斜的模样走到他的位置前,“请问辽国太子,每天有多少人从我盛京九门进来,,又有多少人从我盛京九门出去?”

辽国丞相韩世荣一听,眼睛一闭,这不是纯纯难为人吗?每天来往盛京的百姓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怎么能数清楚。这次恐怕太子又要输了,早知道厚着脸皮也要太子先问了。

耶律斜很是佩服大永朝人才辈出,不过这个问题他可曾听人说起过,说完扫了云初一眼,他记得那日在一品居,她和李成筠斗智,

云初故意为难李成筠问他大永朝有多少恭房,李成筠一脸懵逼的看着她说这怎么能数的清。

云初却得逞的笑了起来,伸出两根手指,“两个,一个女人的,一个男人的。”

李成筠被她的机智折服,一直拍着她的马屁。

虽然题目不同,意思相近,耶律斜邪魅一笑,对着李成忠慢悠悠说道,“这还不简单,当然是两个人,一个女人,一个男人。”

李成忠笑容顿住有些不敢相信,这么难回答的问题,他居然轻易答了出来。

见李成忠不笑了,耶律斜加深了笑意,“怎么,太子,我答的可有问题。”

李成忠硬着头皮夸道,“辽国太子好机智。成忠佩服。”

龙椅上的李明冲心里一沉,面上不带,笑着对耶律斜夸赞一番。

李成忠不甘心继续问道,“请问太子,我大永朝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耶律斜不自觉的又看了一眼云初,难道她就是自己命中的贵女不成,

那日她和李成筠打闹间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她问李成筠可知道这天下一天会死多少人,又会生多少人?

李成筠当然是被她难住,苦着脸说道,总不能说死两人,生两人不成。那天下岂不是没人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