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 - 玉台碧 - 桩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玉台碧 >

☆、叛乱

叛乱

宫中昭仪狐媚君王。皇子弘逆天出世,至江南大旱――皇帝想封武昭仪为超一品宸妃被大臣们劝谏。第二天,流言就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座长安城。又逐渐向全国流散开来。

姐姐,这是咱们的机会!刘婕妤兴奋的去了皇后宫中。

崔皇后清丽的脸像玉雕般,没有丝毫表情。

真是老天爷也在帮咱们!武氏这狐媚子是要受天遣的!咱们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她生下儿子,江南就大旱!哼,我看这回皇上也帮不了她!

住口!崔皇后厉声打断了刘婕妤的话,眼里冒着火,谁让你散布这些流言的?弄巧成拙!

刘婕妤吓了一跳,急声辩白道:娘娘,臣妾没有!

没有?不是你还会是谁?崔皇后眼里生出了疑惑。

这样的流言看似对自己有利。却触到皇帝的逆鳞。如果皇帝疑心自己所为,更为让帝后关系陷入冰点。

刘婕妤只知道皇子弘在威胁着自己儿子的太子地位,管不了那么多:这宫里头恨武氏的人多了去了。自从她进了宫,后宫妃子怕是想见皇上一面都难。娘娘,管它是谁说出去的,借势打力,叫武昭仪还滚回长春宫做真人去才是正经。

是啊,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崔皇后委实舍不得放弃:身正不怕影子斜,流言不是本宫和你传出去的,疑心本宫也没有证据。

流言造出大好的机会。如果真能借此将武昭仪赶到长春宫重新做真人清修为社稷祈福。没有武昭仪庇佑,皇子弘才满月就顶着灾星之名,德行有亏,只会是深宫里默默长大的普通皇子。

几经权衡。崔皇后终于没能受住诱惑。

流言自长安城又传回了宫里。高宗大怒:查!散步谣言者,一律斩首示众!

京兆府出动衙役,抓了几个在酒肆议论流言的人,押到菜市口斩首。

然而江南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流言屡禁不止。

老臣们终于出手了:皇上,流言均指向武昭仪与小皇子。恳请皇上将武昭仪送回长春宫,令她修行祈福。唯此,方能平息流言!

我就知道……就知道会是这样。什么流言?分别是借此机会要逼着自己把武昭仪送回长春官重新当真人,把皇子弘扔进冷宫去。只要自己软弱一点。后宫依然是皇后的后宫,前朝依然是那班老臣们的天下。自己依然是那个见着宰相就要行礼问安的后辈。几时是坐拥天下的皇帝?

高宗咬着牙,驳斥着老臣们:亏你们饱读诗书,受先帝赞誉。天干地旱,与武昭仪有何干系?

韦相颤颤巍巍的出列:风起于青萍之末,流言不会无端而现。必有其道理。眼下江南东西两道大旱,皇上舍不得昭仪,难道就忍心看两道百姓受天灾之苦?

这个老不死的!走路都发颤,还不肯致仕!高宗心头大骂,眼神在官员里一扫。

一名被皇帝一手提成侍郎的户部官员就出列道:皇上,臣以为流言都是无根之木。只需及时调粮赈灾,安抚百姓。百姓有饭吃,流言不攻自破。

宰相们也一个眼风扫过去,亲信官员们纷纷站了出来。不等他们争辩起来,高宗厉声说道:江南两道颗粒无收,迟一刻运粮,百姓便多饿一顿。究竟是等你们就流言议论个几天几夜,还是百姓吃饭事大?

这顶帽子扣下来,百官噤声。

令山南东西两道,淮南道紧急筹粮运往江南东西两道。不得有误!高宗下旨运粮赈灾。

前朝争吵的时候,后宫也不平静。

早朝时分,崔皇后在刘婕妤王宝林等一干嫔妃的簇拥下去了武昭仪宫里。

崔皇后傲然在主位上坐了,打量着站在下首的武昭仪。脸若芙蓉,身材**,肌肤像春日的梨花,娇嫩无比。难怪皇子一足月,皇上就再没去过其她嫔妃宫中。皇后想忍着那股嫉妒,却看到了自己瘦的能瞧见青色筋络的手,悄悄的将手缩回了衣袖。

江南大旱,虽有流言说与昭仪和小皇子有关。本宫对这些怪力乱神的说话却是不信的。

武昭仪听的这句话,不等皇后吩咐就坐了下来:哦?臣妾多谢了。

武氏你敢对皇后不敬?刘婕妤第一个指责起来。

我位份比你高,你也对我不敬哪。武昭仪讥诮的把话扔了回去。

都给本宫闭嘴!刘婕妤你退下!崔皇后唯恐跑了题,让刘婕妤噤声。她继续说道,本宫纵然不相信。但是皇上为江南旱情忧虑,百官在为江南旱情奔劳。后宫自然也要有所作为。既然流言牵涉到了昭仪。本宫便令你回长春宫诵经祈福。待江南旱情缓解再接你回来。

皇后说完,内侍就端着朱漆盘子送到了武昭仪面前,里面放着身叠得整齐的道袍。

武昭仪缓缓说道:如果我不肯,皇后娘娘是不是要令宫婢强行给我换上?

崔皇后笑了笑道:无人逼你。本宫只是给你讲讲道理。武昭仪深受皇上宠爱,难道不肯替皇上分忧么?不过是去长春宫祈福罢了,本宫又不是逼你出家做真人。昭仪害怕回不来了么?

武昭仪听了哈哈大笑,起身接过了道袍:好,我便换了这身道袍去。

只要她进了长春宫,以祈福为名隔绝了皇帝探望,她有的办法叫她永远出不来。崔皇后心情紧张加亢奋,手指甲紧紧的陷进了掌心。

武昭仪端着道袍走向了内殿,经过皇后身边,低声说道:娘娘出宫,守宫的禁军就通报了杜将军,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领着皇上来救臣妾了。娘娘若是怕了,就赶紧走吧。

千牛卫大将军和偏将都是先帝的心腹,世代为千牛卫,忠心的守护着宫城,怎么拉拢都不偏向任何一方。唯有一个杜燕绥是新进宫被封的将军。崔家想拉拢结果事态演变成了捏着杜燕婉去威胁。以为宫里赏了两个老鱼眼珠子去开国侯府,杜燕绥就有持无恐了?他真敢帮武昭仪,回头定让他妹子吃尽苦头。

崔皇后怒目而视:你心甘情愿进长春宫祈福,众姐妹皆是人证!

武昭仪鄙夷的回头扫了眼跟着皇后来的嫔妃,转身就进了内堂。

不过片刻工夫,武昭仪便出来了。她洗尽了铅华,头发一半挽了个道髻,插了根玉笄,一半披散及腰。

昭仪既然有心替皇上祈福……崔皇后话还没说完,只见一队千牛卫鱼贯而入,皇帝匆匆的奔进宫来。

臣妾参见皇上!崔皇后离了座,与一众嫔妃盈盈下拜。

高宗眼里只看到了武昭仪。

道袍如雪,宽大的笼在她身上。一双美目似怨非怨,似喜非喜,霎那间浮起了点点泪影:臣妾参见皇上!

一瞬间,高宗仿佛回到了从前。为先帝侍疾时,他的心总随着层层帷幔间行走的曼妙身影移动。她在王府后院廊下提着盏灯笼微笑的等着他来。她挽起道髻跪在蒲团上诵经,每一次去瞧她,她抬起头时,眉间就笼着一层轻愁。

高宗大步走过去,伸手拔了她头上的玉笄随手扔到了地上,发出断裂的脆响。他对满殿的嫔妃连句平身都懒得说,拉着武昭仪奔进了内殿。

崔皇后又急又怒,羞愤交加,起身就追了过去:皇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