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洵
咸阳宫中的日子总是一贯的风轻云淡,朝野上的时局却是风云诡变。
宫人们在深宫中隅居的年头长了,不免要生出一对尖利耳朵和长舌头来,这也使得前朝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深宫里便闲言四起,宫女侍从们都跟着嚼舌头。
近来最为引人瞩目的一桩事,还要属徐福出海归来。
徐福此次还朝,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的消息是已经为始皇帝找到了海外仙山的所在,不老仙药唾手可得;坏的消息是山神怨怪始皇帝祭献的贡礼太轻,不肯让徐福带着仙药回咸阳。
在寻常人眼中看来,神仙精怪的故事只存在于传说里,这次能亲耳听徐福讲起,自然是既敬畏又向往。
虽然始皇帝不是寻常人,但是皇帝也不能免俗。听闻寻找长生仙药的事情有了眉目,始皇帝一连数日神采焕发,拨了大笔的金银钱财交托于徐福,命他数月后再度出海,并且务必要取回仙药。
始皇帝酣睡在徐福一手编织的长生梦里,久久不愿醒来。
宛宁在祈年宫里守着平静过日子,偶然听宫女们议论起徐福之事。
徐福这人在长生之事上忽悠了始皇帝多年,手腕翻转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天下人骗得团团转,这次要足了银两再度出海,她脑中忽而闪过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徐福东渡。
她想,徐福从陛下手里捞够了钱,他这次一走,十有八丨九是不会再回来了。
假如这次出海不归是早有预谋的,那么,国师和徐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势必是要和徐福一同出海的。
不过其余的事情对她来说都不重要,一直以来最叫她揪心的,还是将来扶苏的命途。
此时她又想起国师那天捉摸不透的行为,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这日天朗气清,宛宁不想闷在祈年宫里,干脆带着云意去宫中四处转转。
相传,陛下扫清六国之时,每灭一国便让工匠照着那国的宫殿建造一处更宏大、更气派的宫殿群,天下一统之时,咸阳内外共有二百七十余座宫殿。
登台远望,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亭台楼阁。远处,尚在施工中的阿房宫已经初具雏形,亭台掩映,茂林修竹,仙云雾横,渌水荡荡。乍一眼看去,犹如仙境降临人间,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宛宁仰头望了望天,蔚辽的碧空下,朗日清风,白云悠悠,有希微的日光洒向眼底,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这样好的天气,正适合去阿房宫这种天外之境散心。
她对阿房宫的印象仅停留在那篇《阿房宫赋》中,杜牧的笔下,阿房宫是极尽奢华的皇家宸宇,现实中,阿房宫的一砖一瓦都极具神秘的色彩。
此时的阿房宫虽已初备形制,却因为骊山皇陵的缘故不得不暂停施工。
天下初定,正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始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兴土木。以至于人手不足,在万里长城、阿房宫和骊山皇陵三项大工程上,拆了东墙补西墙,时常大规模调动人员。
好在阿房宫里有一处刚刚完工的湖心小汀,尚可供人驻足游览。宛宁和云意乘着小舟向湖心靠近,今日天气晴好,水波潋滟,船工一篙撑下去,引得鱼虾成群聚来。
船工谈起阿房宫之壮阔,瞬间被打开了话匣子,满嘴的赞不绝口。
宛宁认真听着,心想后人果真没有夸大其词。
小船划到近岸处时,宛宁才发现这块宝地已经被人抢占了先机,又往前划了几篙,才发现汀中的人是国师和胡亥,再仔细瞧瞧,其中竟然还有赵高。
她对赵高避之不及,立刻命令船工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