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只看了一眼,王城便心知事态严重,赶忙下去派人搜寻这种报纸,见他离开了之后,老张强压怒火,和颜悦色的对着那老汉说道“大爷,这报纸上说的事,您知道吗”
老头愣了一下道“老朽,不识字,这邸报是用来糊簸箕的,”
老张看他那样子也不像是读书人,便取了一张面额十两的票子给他,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给完了银子,老张立刻气呼呼的跑回了家里,要说那王城的动作也真够快的,老张刚回来,报纸已经是摆满了他的案头,
老张一看,那其中不仅有《商业胶东》这份报纸,还有其他的不知名的小报,反正是张毅旗下的报纸是一家没有,
老张是越看越生气,原来那些小报,矛头直指胶东营现在的有些情况,其实说白了,
这胶东营大量招收了原属于辽东,以及满清的军兵,这些人到了胶东以后,没有及时的赶上胶东原始发家的时期,
虽然胶东营收入比起一般的大明兵丁要高上太多了,可是这些原属于辽东的军将自己和那些早就靠着入股张毅旗下的产业而发了大财的原胶东军将们比起来,那可就差的太多了,
而且说起来,在胶东营当兵那简直就是铁饭碗一般,当兵时收益就不错,就算是离开了军营还可以享受到去张毅旗下的工厂做工或者是优惠的大额贷款等优惠服务,
所以不少没能发家的胶东普通百姓,以及更多的全大明各地的流民都打破了头的想挤进胶东营,
开始的时候倒不是胶东营的将领们要,而是这些人想尽了办法,给这些军将们花钱行贿,
原属胶东的将领们虽然看不上这点小钱,可是人情关系也让他们不得不开个口子啊,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二舅的,不给办点事吧,人家会说你当官当大了,不认识穷亲戚了,
而原属于辽东的军将们,本来这些事在以前的时候,就是应该应分的,如今有人死乞白咧的非得送钱给自己,哪里还有不收的道理,
而那些已经是胶东马术学校教员的太监们也不失时机的,为那些有些冒险精神但是技术稍逊的富家子弟,开出进入胶东营骑兵的入场卷,
虽然胶东营的高层想要极力掩盖这些问题,虽然他们已经运用影响力将老张旗下的报纸全面的封锁了消息
可是在大明几乎是绝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下想要完全捂住这些事是不容易的,所以整个情况均是在张毅不在胶东的时候发生的,
看完目前胶东营的乱象,把老张气的直打哆嗦,妈的,这才几天啊,老子一直就是提防着腐败,
哪想到咱们这传统文化精髓还真是厉害,这才刚步入上正规这腐败就如影随形般的跟了上来,
而且涉及的人员之多,情况之复杂,都是极其难以处理,看来这种事还是的自己亲自回去处理,
可是目前大战在即,自己怎么能脱得了身,可是老张也不想让这种腐败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
可是要是派人回去处理,仅从报纸上老张就已经是敏锐的看透了,胶东营军方腐败的本质了,
原属于胶东旗下的军将,应该是只是犯了些感情上的错误,拿人家钱财这种事,应该是不多见,
可是那些原属于辽东的军将那可都是收了人家的真金白银了,这按照大明律贪污十两纹银那可就得拨皮实草了,事实上胶东也一直是这么干的,
可是由于这一地域上的差异,一个不好就会让辽东军将们丧失归属感,误认为这是胶东营借此搞清洗,要是再有人从中挑拨兵变几乎是不可避免,
而对那些原属于胶东营的军将进行处理,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些人那可都是跟着老张出生入死过的兄弟,老张绝对不怀疑他们对自己的忠心,
而且他们估计多数人也没有直接的收取钱财,不过就是卖了些人情罢了处理的狠了,很容易失掉人心啊,
最难受的是,那些邸报都已经直接点出了他老丈人方国中的名字,说他根本就没有通过任何的考核和经历任何的实战事件,就把他老婆的大儿子弄到了军中当官,
这老方那可是对张毅有救命之恩啊,并且说句不好听的老张目前的班底那可都是以他的手下为基础的啊,
加上此时中国人的家天下思想,那要是对他下手简直就是不忠不孝啊,而且自己娶了人家闺女这才得的势,后来又是纳妾又是娶公主的人家可是一点没挑理,
这要是再为了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屁大点的事,就办他的话,恐怕舆论的压力会是更大吧,
而那些太监们,就更是难办了,说起来他们才是胶东的最高统治者,老张想要处理也没有那个权利啊,
真是难啊,张毅此时才了解到了为什么后世反腐会那么的困难,
妈的,南洋的西洋人一共就那么两千来人,装备的武器在目前的老张看来,对比起胶东营来那简直就和那大刀长矛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