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初见崇祯 - 回到大明发大财 - 老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4章初见崇祯

经过这一阵折腾,整个欢迎仪式全部是混乱一片,原本拥挤的道路瞬间便在御林军们的刀兵棍棒的弹压下变得冷清一片。

而老张一行勤王军也没了初入京城时的兴奋,急急呼呼的便在前方御林军的开路下疾驰到了紫禁城。

这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后三宫。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面的午门,也被称为“五凤楼”。

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紫禁城作为明代的宫城,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位于紫禁城的前部,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

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内廷位于紫禁城的后部(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

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

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这是老张在后世知道的一点情况。

真正到达了以后老张抬头静观那城,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专供人员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

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千余亩。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刚到了午门口的老张,还没来的及把丢失的鞋子换上,就被一阵急促的“宣勤王军将领觐见”的喊声招呼着,急急忙忙的跟随着传旨的太监一行进入了朝堂之上。

一到金銮殿老张被那巍峨挺拔的建筑震撼了,(开玩笑那金銮殿可是是明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总高37.44米,这当时的环境下别说是其他地方建不成这麽高的建筑,就是能也没人敢啊)。

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

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至尊"形制。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

只见殿内的象征专制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之上,正中高处龙椅上正端坐着一位身着年在三十许间的,身后面跟着一个太监模样的人。

这皇帝脸容带点操劳过度的苍白,容颜俊秀,眼精目灵,额角宽广,相貌堂堂,只是略嫌单薄,唇片亦不够厚重,有点惨绿少年的味儿。

他头顶长形冕板,前圆後方,顶端有数十条串珠玉垂下,以红绿彩线穿组,赋予了他君主的威严。

身上的龙袍上衣用缯,下裳用,缀满日、月、星辰、龙等图案,华丽非常,这中年人,不问可知那必是崇祯无异。

朝堂的两旁分列着两排文武大臣,并排而立,整个朝堂之中温暖如春,老张细一打量,就见那整个朝堂四周都有那美龙炉具的身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