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单独会见 - 回到大明发大财 - 老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2章单独会见

一到偏殿崇祯便喝退了周围侍从,随后对老张说道“张大人,快请坐,这里并无他人,你我无需再行君臣之礼”

说完便将张毅硬按到了一张椅子之上,随后崇祯也在一旁坐了下来

“张大人,此刻心中是不是对朕,充满了不满,你不辞辛苦,千里来援,朕却处处分你的权,还有提防你的嫌疑”

“不敢,臣时刻忠于陛下,皇上所做之事均有道理臣下坚决支持”

“哎,朕即位之初,就面临着后金的军事挑战,而朝中又是阉党作乱留下的乱摊子,因此朕在加强朝政的整饬的同时,对边塞军事事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可是朝政积重难返啊,军事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军士因粮饷及兵将间的矛盾,时有哗变之事发生,大大地削弱了本已不太强大的战斗力

由于我朝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犹如病人膏肓的躯体,处在垂危之中,

我朱由检企图予以救治,但有时真感觉有其心而无其力,常常是事与愿违,反对植党而党争愈烈,唯才是举而朝署中半染赭衣,

提倡廉政而百官贪污之风更盛,整饬兵备而将不治兵,兵不杀贼……

内外忧患俱生,烽烟四起:东北和北方,后金势力日益强大,实战练兵,试探虚实,不时深入内地,饱掠而去

西北和中原,贫苦的百姓为生存计,揭竿而起;东南沿海,诸如福建、广东、浙江,海寇拥有大船、火器,出没无时,阻截商船,并在沿岸登陆,

此刻我朝正陷于四面受敌的危机之中,对此如何处置,直接关系到我朝的兴衰存亡,这个时候朕已经由不得再出半点意外了所以朕明知你忠肝义胆但还是加了提防,请你莫要见怪

听崇祯都放下身段如此说了张毅赶忙俯身跪地道“皇上为国操劳,臣无限敬仰,今日陛下以诚待我,日后臣必定粉身碎骨以报”

“张爱卿快请起,朕的苦心你明白就好”崇祯上前扶起老张道

此刻老张心中暗道,这崇祯其实也够不容易的目前就面对着几大难题,

首先文武官吏的贪污,在封建社会里,是贯穿始终且难以阻遏和革除的通病,司空见惯,不足为怪,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污之风更加严重。至大明王朝立国,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曾以严刑峻法予以惩治,诸如剥皮实草、断指抽筋及贪赃八十贯论绞等,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朱元璋的去世,严惩贪污的严刑峻法的威慑力随之减弱,贪官污吏日渐增多,竞相效尤的贪污之风愈演愈烈,难以遏止。到了朱由检即皇帝位,以钱买官,得官再贪,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而其贪污的名目又极为繁多,层出不穷

据史料记载,一监司以五千金求买边抚,疑其资历太浅,又加二千金,终于如愿。一部郎谋浙海道,卖官者说须五千,作事者舍不得,仅许三千金;虽先献给一半,竟得一守令而去,

令之俸足者,得礼部一官吏,也要两千金,兵部一官吏亦必千金。有营之吏部,为出一缺,而大力复攫去,绝无无翼而飞者,

连老张这个指挥使不也是一步步花钱买来的吗,

这些用金钱买来的官职,在其行施职权过程中,不仅必然地千方百计地将其支付的金钱捞回来,而且要成十倍成百倍地超过原来的投资,其手段就是贪污受贿,

如边塞或外地的军事官员到京师请拨军饷,按早已形成的惯例,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回扣(看来"回扣"非今日的创造,古已有之),

若请拨饷银一万两,须扣三千给经办衙门或官员,所以,当时就流传有"饷不出京"之谣,

领到的不是满额军饷,而军官还要从中克扣贪污,加上虚冒,致使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又收不到拨饷强兵的实效,封疆兵备随之破败,

武官贪钱直接导致军力懈怠以至破败,而文臣更是如此,办理任何公务,非贿赂绝不能使之如愿以偿,

这是崇祯三年,官场贪污受贿的现象就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而朱由检对此根本就没有有效的措施,

由于失去了宦官的权利制衡,崇祯也只能是一遍遍地告谕和训示,可是此举不仅未能阻遏贪污之风,反而由此使贪官污吏窥探到皇帝的态度暧昧更加肆无忌惮

以至上下其手,几乎变得无官不贪。在贪得无厌的官吏面前,朱由检励精图治,重振大明王朝的雄心壮志,难以付诸实践,只好徒叹奈何了,

其二那朝堂重臣温体仁等人又是每日里迷恋党争数权,一大批朝中重臣因得罪首辅温体仁,或降职,或削籍

而面对农民起义烈火焰焰,边境事端日滋,民生困蹙,温体仁未曾有点滴建树,整天考虑的是如何保住权位,结宠于上,又日与善类为仇,善类被斥,所引者又多为平庸之辈,碌碌充位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