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团哥儿初建功
不知是不是上天太厚爱团哥儿,团哥儿才刚在工部整理了半个月的图纸,哪知后面紧接着就下起了连绵的大雨,一直断断续续的下了半个月,穿城而过的陈河的水位因此不断升高,隐隐有内涝的现象,陛下非常担心,工部的所有人员这半月都几乎在宫中呆着没有出来。
“今天又下了一场雨,虽然时间不长,可是雨量还是很大的,这碧波湖的湖水又长了一些。”晚上卫安回来,仁杞跟卫安说到。
“咱们家还算是不错了,团哥儿给你整了花田,把府里的几个湖啊池塘啊,都打通了不说,让地下水可以更便捷的流出府去,所以还没有出现淹屋子的情况,御史台的常大人家里住在城里陈河的下游,今天已经给皇上告假了,说是家里淹了水,家里老人得了风寒,得想办法呢。”卫安听了仁杞的话,叹了口气担心的说到。
“要不要紧啊,要不把常大人一家接到咱们琉璃厂那的宅子,先凑合凑合?那里虽然小了点,可是好在地势高,现在家里闲着也不用,老人家在这湿气重的天里病了可不能轻忽了。”仁杞担心的说到,当然啦,仁杞也明白,御史台乃言官聚集地,虽然常大人的官职品级并不高,可是能有个这么好的机会和言官交好,为什么要放过呢。
“这是个好法子,明天我先去常大人家看看,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就让他们去琉璃厂你的那个宅子里住着吧。”卫安觉得可行笑起来。
“侯爷身居高位,又是定国公,虽然咱们是有心帮助常大人,可是在外人眼里难免会有闲言闲语,正好岳哥儿自己有个铺子在城东下游地区,那里既然淹了水,就让他去看看铺子,顺便拜访就是,这样也不是那么刻意。”仁杞笑着说道。
“我明白了,这些小事上还是你想的周到。”
“衣物都送到了吗?”今天卫安递了牌子进宫,想皇上说了一下江北大营的情况,就顺便借道去了工部看看团哥儿,晚膳前仁杞看到卫安询问着。
“放心,你和父亲一起着重交代的事情,我岂有轻忽的道理,看着他用了,他用着也觉得挺好,你有心了。”
“我还不是前两天整理就账册的时候发现摸起来湿哒哒的难受,所以让人用了些石灰弄成团抱起来放到箱子里,才好些,又让父亲把他的积年收藏用来试了几次,才保险。团哥儿在工部,工程图纸又大又多,保管不易,防潮最是重要。”
“城里下游的几乎靠近水边的人家都不同程度的淹了水,看来这几天京中要加强维护秩序了,你没事就不要出门了。”
“前天母亲还说安排人在高处人少的地方搭棚子,舍粥舍被,希望这场雨快点过去。”
“谁不是这么想的呢,团哥儿今天被陛下召见了,好像他们有一套方案了,后面团哥儿他们会解决的,你注意家里的情况,最近还是搬到蓝湖园吧,上次改院子,你这里又挖低了很多,别积水冻着了。”卫安认真的叮嘱仁杞。
“仁杞知道了。”仁杞点头答应。
“那就早些休息吧,明天还有的忙呢。”
京中的大雨虽然开始每天只下一次了,可是每次下的都还挺大的,所以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常大人一家接受了岳哥儿的邀请,带着家人住进了琉璃厂的三进宅子里,常大人的母亲经过精心的照料,三天后有了好转,老国公和老夫人也出面在城西靠近城门的荒凉处建了结实的棚子,发了棉被,让灾民们住着,一时间城里对卫家的赞誉没有停歇。
京中的大雨断断续续下了近十天后,工部的方针也通过了,为了赶工期,卫安请旨让戍守京郊的江北大营协助工部来赶工期,这样既不会放松对京城的防守,又能快速控制河水,陛下欣然同意了,于是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手被派去陈河的上游挖出一个可以蓄水的人工湖,一部分人手被派到京郊下面的农村,疏通和开挖沟渠,一方面方便农民灌溉,一方面和人工湖一起起到泄洪的作用。
“卫爱卿,你确定这次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吗?”御书房里,这次涉及工程的一些重要人员都在。
“陛下,就如今陈河的水位来看,微臣以为这个法子只是一时的。”卫伯木站出来,跪下恭敬的说。
“哦――?”皇上示意他起来,继续说。
“陛下,陈河是京城东西两郊两条河汇聚起来的一条河水,当初建都时就把河岸加高加固了,所以这次京城大雨,陈河成了两条母河的排水道,再加上这些年来,下游的人家越来越多,为了扩展地方填了一部分下游河道,所以导致疏导不畅,就内涝了。”卫伯木在京城地图上比划着让陛下明白。
“那也就是说,还要疏通下游河道是吗?”陛下看了看后,询问。
“这个…”卫伯木不愿把所有风头都抢到,偷偷看了上司和尚书两眼,发现两人点头让他继续说,又开口道,“陛下,京都里人数太多,如果安排搬迁实在是劳民伤财,所以微臣等商讨决定围着城墙修一圈护城河,一来用在城防,二来也能分担陈河的河水。”
“这是个好办法,你们继续去讨论吧,弄好了让宁王上交给朕,朕再做决定吧,你们都下去着手办理吧。”皇上点点头,就挥挥手让大家都下去了,自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静静的思考着。自己的身体最近感觉越来越疲劳,看来日子是不多了啊,希望可以撑到老六的孩子生出来,这次也能捞个名声,自己也好就这样放心的去了。
因为陛下的授意,所以这次由宁王主持修理河道,挖护城河,因为护城河和陈河的衔接口有两个坡度衔接,所以没有完全分去了陈河的水,而是给陈河起到排水蓄水的作用。竣工的时候,陛下特意亲自去看了工程,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同事大加赞赏,第二天的早朝就把工程里的官员赞赏了一番,进了官职,还下旨因主持这次事件宁王又立一功,特立宁王为太子,令江南王三皇子即刻回京参加,等过了春节再回番地,一时间三皇子党可是紧张和犹豫,不知是该拼一把,还是寻求倒戈到六皇子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