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周芷若的哥哥5 - 和武侠主角同在 - 风雨琉璃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109章 周芷若的哥哥5

如果阿玉是穿越在那种需要功德的什么神仙鬼怪的剧本,甚至是聊斋里头,估计他绝对属于能靠着功德成为大高手的一类人。

就在这几天的功夫,凭着他教给村子里人的哪几种药材,整个村子都获得了好处,当然这也和他们几乎全家出动有关,每天采集的药材,都会整理干净,然后去镇子上,或者县城里卖掉,几天下来,就是最少的一家,如今也有了十几文的收入,相当于两斤的黑面价格,这让村子里的人欢欣鼓舞,他们往常抓鱼,种地,只能勉强不被饿死,而加上了这药材的收入,总算是能让他们吃上几顿的饱饭了,最要紧的是,经过几天的采摘,他们对于药材更加熟悉,采摘起来动作也快了好些,想来若是时间长了,他们的收入会更多。

你说别人抢饭碗?在元朝,汉人被杀的很多,逃荒,饿死更是不计其数,根据如今的资料统计,在宋朝是,汉人口近一亿,可是到了元朝,人口锐减到了不足九百万,也就是说,人口的损失基本在91%,这最终造成的就是荒地多,人口分散,很多的村子直接都荒芜了,镇子,县城虽然大半还在,但是人口的锐减,让这些地方充满了萧条。

像是阿玉他所在的这个村子还能保持二十多户的人口,在这附近已经是相对比较大的村子了,这还是因为他们就在汉水河边居住,在种地之余可以用河里的鱼类维持生计的缘故。

在这样的情况下,村里的人想要采摘药材,那是地方随便挑,周围随便去,甚至可以只采摘长大的药材,小的留着等下次再来。

就是对面的山里,若不是有好些逃户进了山,当起了半个猎户药农,估计这靠山吃饭的人也会少上不少。前面就说了,猎户也不是一般什么人都能干的,没有一点本事,没有长期的训练,没有趁手的工具,那都是找死。

阿玉看着村子里人一个个每天带着欢喜的,希望的神色出发,晚上满足的吃饭,他心里也是暖暖的,觉得自己好像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抽出一天的功夫,带着村子里那些小子们在河边教导他们认识更多的野菜,教导他们怎么下篓子抓鱼。这个村子接纳了他,他自然也是要回报的。

周显自从跟着阿玉和狗蛋练习武艺之后,身子也渐渐的强壮起来,加上这些日子一直吃着骨头汤喝那些荤食,精气神好了很多,再也不像是以前那样,四十来岁搞得和五六十一般,看着阿玉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收获,也起了一些心思,不在老实的就想着靠这摆渡吃饭了,开始转着弯的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好歹不能被阿玉这个小子越来越远不是。

他摆渡总是要在两处渡口停留上一段时间的,一来是为了让自己缓一缓力气,二来是想要多凑几个人再开船,好多收些钱,原本这样停靠的时候,他都是在船上歇着,或是钓鱼,如今他不这样了,自家这里有村子里的孩子们在边上折腾,他就不凑热闹了,可是对岸呢!可没有什么人和他争抢,索性就一到对岸,直接下鱼篓子,然后自己就在一边开始采摘草药,等着人差不多了,才收了手,往回撑,等着傍晚最后一趟带着阿玉他们回家的时候,再拿起鱼篓,多少总有些收获,不比他钓鱼差。你还别说,就这么一点子功夫,他的收获也是不小的,毕竟他这摆渡口离着山近,来的人也少,采摘起来数量更多些,攒上一两天就能换上十文上下。这可把周显乐坏了,这世道,居然还有这么挣钱的,果然,这懂得多就是容易挣钱啊。

好容易到了秋收之后,阿玉折腾着就开始想要弄房子了,这些日子里接连下了好几次雨,若不是上次下雨后周显弄了好些的茅草勉强把屋顶给遮了遮,这屋子那是真的没法子住人了,就是这样也总是能感觉的到屋子里带着一股子阴寒,那是茅草顶长时间潮湿带来的弊端。

不过阿玉没有想到他的这番动作直接就让周显给阻止了,原因很简单,这秋收了,大家都有了粮食,这个时候是元兵最喜欢来扫荡的时候,若是这个时候折腾房子,十有*房子没弄成,还把准备的粮食全让他们搜走,那样他们可是白辛苦了。若是遇上那些元兵心情不好,烧房子也不是没有的。

阿玉一愣,他真的没有想到,这里头还有这样的缘故,好吧,他来了近两个月,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元兵来,看来是自己潜意识疏忽了,这个世道,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想想以前书里看到的那些描述,阿玉想着自己或许应该像个什么法子,把这些损失避免掉。

实际上不用他想,各家各户这么些年在这里生存,还有什么不懂的,为了粮食,他们什么办法都有,这一天晚上他刚想睡着,就被周显叫了起来,带着他和狗蛋,趁着天黑,把粮食分成了两份,一份大,一份小,把大的那份装粮食的布袋,装在竹筐里,用扁担挑在了肩上,摸黑出了门,才走出门口,阿玉就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子和他们一样挑着扁担在行动,一行人一直走到往常他们砍竹子的地方才停了下来,七拐八拐的,在竹林中行进,最后在一处竹林中心一块大石头边停了下来,几个年轻力壮的放下东西,走过去把石头推开,露出了一个大大的洞口,阿玉明白了,这是村子里藏粮食的地方,阿玉觉得,自己这一行人好像就是那松鼠,在秋天开始储藏过冬的粮食一样。真是没有想到啊,村子里的人居然还有这个办法,想想各家各户,家里连个地窖都没有,原本他还以为这是这里人穷困,所以才没人想着建,他还准备翻新房子的时候准备挖地窖呢,如今看来,倒是自己想的简单了,村子里的房子那都是明面上的东西,那些元兵来搜检,若是没有看到意料中的粮食,估计也会想到地窖,也会想着翻看各家院子,甚至所谓的脾气不好,烧房子,就是找不到地窖的发泄。

还是这样好,根本就没有藏在村子里,每家只保留一点够几天吃的东西,这样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再看这石头,这么大,没有三五个人根本移不动,相对的,暴露的肯能性又小了几分。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看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再历经蒙古人的大屠杀之后,还一直延续着种族血脉。

带着一丝小小的兴奋,阿玉挑着东西,跟着走进了那一处地洞,就着里头燃烧的火把,暗暗地打量,这里其实不大,正紧说起来也不过是四五十平米,摆放着近三十个大缸,周显这时候正小心的把左侧第二排的一个大缸的盖子打开,然后从阿玉手里把他们带来的粮食连着袋子往里头放,明白了,估计这个缸是属于周显家的,果然,放完了阿玉这里的和自己身上带来的东西,周显又打开了距离不远的一个大缸,把狗蛋手里的粮食放了进去,这是属于二奶奶和狗蛋家的。等着他们放完,周显立马带着他们出去,让后面的人进来,不过是半个时辰,各家都放好了,最后一个出来的人把火把也带了出来,让那几个负责搬动石头的人把石头放回原位,又细细的把周围恢复成原样,遮掩住他们的脚印,这才慢慢的往回走。一路上没有人说话,甚至还有人警惕的看着四周,生怕他们的行动被人发现。

整个过程阿玉看的很是仔细,从村民的行动中他不难看出来,这样的事情他们做了不止一次,再看他们这谨慎的态度,只怕也是吃了不少的亏才能有这样全面细致的布置,在想想村子里可怜的人口,阿玉忍不住想,这原来的村子该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粮食失去了性命?想想这洞里近三十个大缸,不说他也明白,这里头有几个只怕已经是属于无主之物了,而那些主人的失踪,也代表了这村子里人口的损失。而这个洞到底是这个村子储藏粮食的第几个地点,他更是不知道,只能想到,能形成这样一套流程,这前头最起码失误了不下两次才有可能,这么一想,他直觉的心里发凉。

可是明知道是这样,阿玉这个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他还只有七岁半,能有什么能力,就是长大了,他又能如何?难不成他一下子换一个模式,来个叱咤风云,高举义旗,然后平定天下?开玩笑了不是!不说这能不能完成吧,就是能,好像也不是他这样的小人物能做的。所以阿玉只能继续他原本的生活,继续在山里头混饭吃,继续带着狗蛋练武,上山,采药。不过他也随即改变了往常往家里多带粮食的习惯,变成了每天只和狗蛋带回两斤黑面,只保证家里口粮不断就成,其他的全部换成了银子,为以后做准备。

周显的猜测是对的,这一日阿玉带着狗蛋好不容易在距离他们往常打猎的地方稍微深入一些的地界打了一只獐子,还有两只野鸡,用獐子和药材换了五两银子,野鸡准备带回家吃,谁想走到渡口却没有看到周显在那里等他们,一时间他们都有些愣神,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还是狗蛋反应快,想来是想到了什么,匆忙的跑到一处相对较高的地方,往对面自家村庄的所在远望。

“阿玉,有烟,村子的方向有烟,看来是元兵来了,估计是烧了房子了,大伯估计是回村子去看了,不知道这次村子里闹成什么样。”

阿玉一听这话,也急了,跟着上了高地,死命的往远处望,可惜,这里毕竟隔着一个汉水,对岸还有树木遮挡,他们能看到的有限,就这样他也发现了狗蛋说的那些烟,心里不禁愤恨起来,这该死的元兵,杀人放火,抢夺粮食,这和东面的矬子一个样啊!都是些丧心病狂的屠夫,垃圾。

这个时候的阿玉真想直接冲到对面去,把那些个元兵杀上几个,可惜他也只能望水兴叹,他们没法子过河,等着他冷静下来,更是明白,就是能过河,他也不可能直接杀人,因为若是他这么做了。那么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村子里的人,只怕死上一两个,到时候就是大兵压境了。

这个时候的阿玉对于朱元璋好感爆棚,不管他为了皇位做出过什么,也不管他心性是怎样的暴虐,最起码他有一点做的很好,他把蒙古人赶出去了中原,他让汉人重新成为了这片肥沃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功绩,值得千古传诵的功绩。在这一点上,他朱元璋,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差。

阿玉和狗蛋就这么傻傻的看着对面,静静的等着,他们知道周显一定会来接他们的,虽然他们心里很着急,很想快一点回去看看,可是他们如今只能等。

到了天色渐暗,终于他们看到有一艘船缓缓的向着这边过来,两人忙不迭的冲下去,往渡口跑,不用说,那肯定是周显来了,来接他们回家。

在船上的时间,三个人谁都没有开口,不是不想问,而是不知道怎么问,村子里有损失这是一定的,他们读做好了准备,可是有没有伤亡?是谁伤了?这些问题让他们很是揪心,可是却问不出口,生怕自己一问,就得到他们不想得到的答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