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阿极说的没错,自古以来一出生就受到万千宠爱、被封为太子的皇子就鲜少有能登上大位的,连能长大成人的都极少。不知道是“虚不受补”、“命不够硬”,还是“天妒人嫉”,总之,皇太极最想交托江山的小八,也逃不过这种悲惨的命运,仅仅在人世间停留了七个月就走了。
叶珠大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
阿极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可以答应叶珠和她一起回家,可前提是他一定要解决好这里的事情。
叶珠生病那几年正是明清决一死战的紧要关头,而一六三九年二月爆发的松锦之战则是最关键的一战。
一六/四一年七月,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战役中,“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同年八月十八日,皇太极御驾亲征紧急支援前线。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就是令许多人都瞠目结舌的一件事。自古以来都是将士上了战场就算天塌下来也再不能回头的,可是皇太极为了海兰珠毅然从军中返回盛京。
要知道战场不是操场,士兵跑上去跟任何一个将领说,你家的谁谁谁快死了,他可能连掉眼泪的工夫都没有,更别说是提出要回去了。
但皇太极是皇帝。他把自己“人夫”的身份摆在了“统帅”和“大清皇帝”之前。九月十二日,皇太极得报海兰珠病重,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做好了战地部署。九月十三日清晨,皇太极拔营赶回盛京。
九月十七日晚,连日赶路四天的皇太极刚刚驻扎休息,谁知一更天时收到皇后病情加重的来报。皇太极即刻拔营日夜兼程地赶路,还派了索尼等几个大学士先行疾驰。
九月十八日凌晨,索尼等抵达盛京。谁知他们刚进大清门,索尼就得到了皇后薨逝的消息。
那几个倒霉的先遣大学士全都吓尿了。他们湿着裤子又折返向皇太极禀报,快到盛京城外的阿极得知了海兰珠已经过世的消息当场就恸哭不已。他腿也软了,马也骑不了了,人也要搀扶了,最后是坐着马车进的城。
就这样疾驰六天六夜,骑死了六匹战马,阿极还是没能见上他家珠珠最后一面。
要说这海兰珠也够狠,要不你就死早一点,在皇太极没出征以前西去,让阿极也能在你跟前“尽了孝”、“送了终”,不至于这么发狂。要是早不了一个月,那早几天也行,报给阿极的就是皇后已经过世了、再也见不着了,他也不用为了最后一个念想,不要命地那么赶路。
若是早死不行,那晚一点行不行?不指望能迟两年让皇太极入主紫禁城,迟几个时辰总行吧?差几个时辰,皇太极就能赶到见她最后一面了。
可叶珠偏偏就要挑他快到了的时候不等他就走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人都有一种情结,就是一定要为至亲的人送终,一定要见到最后一面,否则就和人是他杀的一样自责,会难过、悔恨、痛苦、遗憾……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心折磨。原本十级的悲伤,一想到没见到最后一面,瞬间升至十二级。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就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六天六夜悲恸欲绝寝食俱废的“朝夕悲哭”。用他后来自己的话说,他老子努尔哈赤死的时候他也没这么哭过。
从九月十八日到九月二十三日,他不眠不休,颗米未进,哭晕了醒来,醒来了哭晕。
九月二十四日下午,也就是海兰珠过世的第七天,他才开始稍进饮食。他亲自主持了海兰珠的葬礼,丧殓仪式一切从厚,以国丧的规格置办。出殡的时候,又是皇太极亲率王公大臣后宫女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千人送葬队。
用红油漆刷了十九层的棺椁由六十四人抬着出盛京,选在风水宝地临时安葬。这种皇帝亲自送葬,送葬时边走边哭,亲自哭奠的情形世间罕见,连朝鲜人民的史书都将这一段记载了下来,皇太极这一回真是“丢脸”丢出国了。
九月二十八日,海兰珠初祭,皇太极亲笔书写祭文,并下跪奠酒,宣读祭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流转至今:“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身前眷爱,虽没不忘。”
“朕自遇尔,厚加眷爱,生前眷爱,虽没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