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经济战的奠基
贞观十五年清明,江都县,张氏墓地。
天上零星的飘着似有似无的蒙蒙细雨,天地间就像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田边的几只水牛正在悠然的啃着草皮,水田里一群白鹭正在捕捉小泥鳅和小螃蟹,不时为了战利品打斗几下。今年江南的春天比起往年来更加温暖,墓地周围已经开满了各种花草,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隐若现的花香。
张焕将香蜡点燃,俯身供在母亲的墓碑前。长眠地下的张氏,如今已经是为五品诰命夫人,坟墓也早就重新大修过了。张焕摆好香蜡,退后几步跪在了蒲团上。身后的小痴和苗影也赶紧跪下,跟着张焕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礼。旁边的张世乾看着亡妻的墓碑,眼中滚落出一滴浑浊的泪水。见张焕三人行完了礼,张世乾点点头,张烽一家三口也上前大礼参拜。
“驸马都尉大人,曹县令来了,正在府上等候。”张焕刚将一块丝巾递给张世乾,张灿气喘嘘嘘跑了过来,恭敬地对张焕禀报。
张焕淡淡道:“你先回去告诉曹县令,我随后就到。”
“喏!”张灿躬身后退几步,这才转身飞奔而去。
“爹,回去吧。”
张世乾摇摇头:“你们先回去吧,为父再待一会。”
张烽微笑道:“叔珩,你有事就去忙吧,我们在这陪着爹爹。”
张焕点点头,带着苗影和小痴向家中走去,李文李武赶紧带了人跟上。去年张焕婚礼结束之后,张世乾就回到了江都,在张家村大兴土木,因为张焕早有叮嘱,所以新宅院占地还不到五亩,只能算是一般富贵人家的规格。张焕过年回家时,见到这栋朴实的宅院十分满意。
上次回江都,高阳、妙玉等人都一同前来,就连兕子也缠着李世民答应,前来游玩了一番。当日张焕一行回到江都时,引得满城空巷前去观看。自从前朝炀帝下江南之后,江都县还从没那么热闹过。如今的张焕已经是整个江都县的骄傲,名头隐隐超过了老师曹宪。
媚娘上月已经产下一个女婴,被张焕取名叫翩翩。因为是个女婴,媚娘很是失落,幸好张焕百般疼爱翩翩,才让她开心了一些。妙玉和高阳也都有了俩个多月的身孕,因此张焕这次回乡只有小痴随行。
“叔珩,东西都带来了,现在要看吗?”曹岩一直在大门等候,见到张焕,赶紧上来询问。
“影儿,你和小痴先进去吧,我和曹兄有事要做。”
苗影和曹岩也是老熟人了,笑着打声招呼,拉着小痴进了大门。
二女进去后,张焕急着询问道:“东西在哪里?有多少?”
“在马车上,大概有二百多斤!”
“走,去看看。”
当张焕打开布袋,看见里面的棉花种子时,心头大喜过望。虽然不怎么懂农事,张焕也知道眼前的就是优良的木棉种子。如今在大唐,都把棉花看做是一种观赏植物,而且名字也不叫棉花,都叫做白叠子。《梁书・高昌传》就曾经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棉花就已经传入了中原,只是无人知道这种东西的价值罢了。
曹岩见张焕喜色满面,心里很是疑惑:“叔珩,你要这么多白叠子种子做什么?”
“曹兄,这件事你别多问,你只要知道,皇上也在关注就是!我会安排人在此地种植,请曹兄也时时关注,切不可疏忽大意!秋季收获之后,一定要仔细请点亩产上报于我!”
曹岩见他说得郑重其事,赶紧点头答应下来。
张焕这次回江都,就是为了秘密培植棉花,同时积累种植的经验,为将来的重要计划打下基础。
当初呈给李世民的那份计划书,有不少事情早就开始在做,而且已经颇有成效了。
茶叶、瓷器、丝绸这三个主要行业,在李世民的暗中支持下,正在形成初步的整合,各地的小作坊、小茶园逐渐被兼并。诸如生产青瓷的越窑、生产白瓷的邢窑,以及长安、洛阳俩地盛产唐三彩的瓷窑,都被收归朝廷所有,明鉴严禁买卖。就算是达官贵人,想要购买也有一定数目的限量。不知不觉间,这三种最知名的瓷器,价格已经翻了几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