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四)
“见到本王,你害怕得摔倒了?”萧溶的嗓音微含讥讽。
“不是。”洛云卿后退两步,低垂着头,暗暗叫苦。
“本王记得,昨夜你对本王说了一番义正辞严的话,今日一早见了本王,还没行礼就想走,这又是为何?”
“贵妃该起身了,奴婢赶着去伺候贵妃。”她定了定神,“奴婢先行一步。”
“里头已有宫女服侍,少你一个又如何?睃”
他犀利的目光盯着她,想从她温婉静淡的眉目之间瞧出她的心思,然而,她太冷静了。
每次他来兰漪殿,那些宫女不是痴痴地看他,就是聚在角落里窃窃私语,偷偷地瞄他,对他芳心暗许。这个名为眉黛的女官倒是很不一样,淡然如水,从容有度,进退、分寸拿捏得相当好。
不久前,母妃才晋她为兰漪殿最高女官,他还听说,是她向母妃献计,母妃才注意到这个人精的。如此看来,这个女子不简单鹆。
萧溶径自往前走,抛下一句话:“本王正要见母妃,一起进去吧。”
洛云卿想起昨夜苏惊澜的告诫,他说得对,怀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白露已为杨贵妃梳洗妥当,杨贵妃正在用早膳,见唯一的儿子来了,精致的五官绽开了花儿,“溶儿,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吃了么?陪母妃进膳吧。”
“儿臣一大早就进宫,正好饿了。”萧溶微笑的眉宇分外迷人。
侍膳的宫女连忙奉上碗箸,偷偷看一眼丰神俊朗的怀王,紧张得手都发抖了。
杨贵妃看见了,略有不悦,“都下去吧。”
洛云卿松了一口气,正要退出去,却听她道:“眉黛留下。”
只好站在原地,听候差遣。
“每次你一来啊,母妃这儿的宫女,个个都失了魂。”杨贵妃笑睨儿子,语声温柔。
“谁让母妃生了这么一个俊逸倜傥、文武双全的儿子?”
这句话把她逗笑了,她咯咯娇笑,“你这性子,跟你父皇是南辕北辙。”
萧溶不作声,盛了一碗什锦粥。
“看来看去,也就眉黛稳重些,不像那些丫头片子不定性。”
“母妃说的是这个女官?”他的目光移向洛云卿。
洛云卿心惊,垂眸低睫。
得了恩露,有了男人的滋润,杨贵妃面色红润,喜上眉梢,“昨晚你父皇留宿在这儿,是她的功劳,母妃这兰漪殿,个个都是木头人,就她脑子灵活,主意多。”
萧溶笑问:“母妃这般喜欢她,若儿臣要了她,娶她回府当侧妃操持王府,不知母妃可舍得?”
洛云卿惊得抬起头,正巧撞上他的目光,一慌神,连忙低垂了眸光。
杨贵妃也是错愕,“你府里的侍妾服侍得不好吗?王妃操持王府,不是一向都妥当吗?”
“这么说,母妃是舍不得了?”
“母妃也不是舍不得,但母妃正是用人之际。”她拍拍儿子的手,“母妃知道你的心思,放心吧,母妃留她三年,三年后,母妃做主,送到你府里。”
“儿臣还不知她的意愿呢。”萧溶走到洛云卿身侧,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若母妃应允,今日你便随本王回府当侧妃,你可愿意?”
洛云卿还是低着头,“若贵妃应允,奴婢听凭贵妃安排。不过,奴婢深受贵妃赏识、器重,只想一辈子服侍贵妃。承蒙王爷错爱,奴婢惶恐。”
他越发觉得她的心思异于常人,“你宁愿在宫里服侍人,而不愿当被服侍的人?”
杨贵妃很满意她的态度,“溶儿,你别逗她了。母妃的人,就是你的人,你就多等三年好了。”
萧溶回到桌前,没说什么,继续进膳。
洛云卿忧心忡忡,他说这番话,究竟有什么意图?试探自己?
这件事,要不要跟苏惊澜说?
――――
世间的男人没有不好色的,萧炎也不例外。还是靖王的时候,他妻妾五人,如今后宫妃嫔已有十人。不过,他勤于政事,从不耽误朝政,这一点,满朝文武颇为满意,比前朝皇帝强多了。
夜里,他批阅奏折总会到亥时,在外头散步一圈后才回九华殿就寝,或是去妃嫔寝殿。
这夜,他在宫道散步的时候遇刺。所幸他出身行伍,武艺高强,三五下就将刺客擒住。
这刺客供认不韦,说在宫道上早已埋伏多日,要为胞弟复仇。
他是御膳房的宫人,也是前朝留下来的,负责打扫、洗碗、处理残羹剩饭。他的胞弟在军中效力,只是一名小兵,因为思念家乡、亲人,偷跑回乡,被捉了回去。萧炎治军严谨,对偷跑的士兵惩罚严厉。他的胞弟挨了一百军棍,去了半条命,因无人照顾,就此病死。
这刺客辗转打听到消息,知道是萧炎害死了胞弟,断了他家唯一可传承香火的男丁,对萧炎恨之入骨,便决定行刺。
萧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不仅将刺客处死,还惩处了御膳房的相关宫人,萧溶和萧胤也被殃及,被他训斥了一顿,罚一年俸禄。
萧胤掌羽林卫,负责宫禁守卫,有刺客行刺,他督查不力,难逃问责。而萧溶,在萧炎入主皇宫初期,负责清洗前朝宫人,以免留下祸患,没想到还是有漏网之鱼。他办事不力,遗留祸患,自然也是难逃问责。
杨贵妃担心儿子,担心萧炎对儿子起疑心、不再重用儿子,想为儿子说情。
洛云卿连忙拦住,说陛下还在气头上,这个时候去说情,只会适得其反。
“本宫不能什么都不做……陛下那性子,只要犯了一个错,他就会记一辈子,本宫要让陛下明白,并非溶儿疏忽大意……”杨贵妃急得慌了神,不再是平时从容、强势的样子。
“贵妃稍安勿躁。”洛云卿苦口婆心地劝,“事已至此,无法挽回。陛下不迁怒贵妃,已是最好的。这个时候,倘若贵妃不得陛下欢心,恩宠不再,那王爷想要翻身,就更难了。”
杨贵妃听进去了,但还是不知所措,“那本宫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