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生子文里的发妻女配(三)
第127章生子文里的发妻女配(三)
吱吱稳下心来,开始梳理原主前世的脉络。
等姜知意醒来的时候,柳如烟已被安排在偏远的落霞苑了。这里离主院很远,下人也都是些粗使婆子。
公公婆婆,叫她和夫君一起去正院听训。
吱吱又确认了一遍,发现真的是听训。婆婆唱红脸,斥责她管不好夫君,让唯一的子嗣流落在外,还让全京城的人看郑家的笑话。
公公在一旁唱白脸,说郑景安流连烟花柳巷也有错。
婆婆继续唱红脸,如果姜知意能生出孩子,她的好儿子还会去那不三不四之地??
公公最后一锤定音,考虑到姜知意毕竟还是三品光禄寺卿姜文渊的女儿,让柳如烟在郑家好生安胎,等她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都会去母留子,给姜知意一个体面。
姜知意还得对他们感恩戴德。
吱吱刚梳理到这,深深吐出口气,人善被人欺,人善被人欺。女子在古代七年无所出,婆家挑毛病,也确实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
理解个锤子我理解。
七年没有孩子,怎么不说她好大儿生殖功能有障碍呢?怎么全都在说姜知意?
说她要好好调理身体,说她自己肚子不争气不要独占丈夫,要多多给夫君擡姨娘,纳妾。
婆婆日常训话,刻意刁难,甚至到后来的动手打骂,姜知意忍下来了,也都照做了。
家里还是无所出,时常出去参加宴会,也会听到其他官太太小声议论,说她她不是心狠手辣,让其他怀孕了的姨娘、小妾的孩子,暗搞流产,只为让自己的孩子是郑家的嫡长子;不然就是说她善妒不容人,虽然擡了姨娘、小妾,但是根本不允许夫君去别的女人房间。
姜知意在婆家受人欺凌,在外面受人非议,起初她也曾哭着跑回过娘家。
娘叫她忍,毕竟她嫁过去这么多年,无所出,是原罪。
她的母亲,姚氏只是三品光禄寺卿姜文渊的一个姨娘。姨娘是商人之女,早年间为资助姜文渊读书而擡进来的。
士农工商,这真的是商人之女最好的归宿。既然女儿在子嗣上无望,她规劝女儿在婆家要守规矩,不可违抗长辈之言。
同时,她又心疼自己的女儿,女儿每回回来哭诉,她便从手里割下几个铺子,要她回去塞给婆家。
婆家也看出来,姜知意每回回去都能有铺子送过来,便更会变本加厉;后来姜知意也看明白了,不回家哭诉了。
只是心也慢慢磨平了。
*
偏偏这时候,柳如烟怀孕上门了。
京城里的人,对她的声讨,更大了。看看吧,如果不是姜大娘子霸占夫君,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无一子所出。
一时间,关于姜大娘子恶毒、善妒、狠心的流言漫天飞。
而偏偏柳如烟也从郑景安那里听到了,公公要去母留子的决断,外加她又住得这么偏,郑家对她是什么心思,她还看不出来吗?
柳如烟便开始了她的自导自演,她去给姜知意请安,回去后便有些头晕目眩,请了大夫,大夫说她身上有麝香。她哭着跟郑景安保证,她万不敢用此等让人滑胎的香料,求郑景安保护他们的孩子。
郑景安派人来搜姜知意的院子,发现姜知意所用的香料里,放了剂量很少的麝香。
公公婆婆也来发话,让柳如烟免了每日的请安。
之后柳如烟更是变本加厉,自己穿着朴素,吃着简单的没营养的饭菜,话里话外暗示姜知意克扣她的分例,又暗示腹中胎儿也受了委屈。
郑景安又派人彻查,发现姜知意身边的奴仆们私藏了柳如烟的分例,姜知意感觉不对,一次两次矛头都是指向她。
可她又百口莫辩,人证物证俱在。最后郑景安将姜知意的几个得力手下或发卖、或杖毙。
*
到这,姜知意总算看出来什么,柳如烟这些招数就是冲着她来的。
她本就在刀尖上,更是越发谨慎,后来为了避嫌,甚至连院门都不敢出。
还是那句话,人善被人欺,一味的忍让只会让欺负的人变本加厉。善良的必要前提,是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姜知意也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憋屈,所以,她向郑景安提了和离。
也对,有时候斗不过,远离也是一种办法。
但是郑景安不同意,因为“为青楼女子休弃发妻”,这名声着实不好听。他需要姜知意这个正妻的身份来当他的遮羞布。
郑家不同意,因为姜知意怎么说也是三品光禄寺卿姜文渊的庶女,郑家老爷奋斗了一辈子,也不过是正五品大理寺丞。他们还得借着姜家的权势,更何况还有姜姚氏时不时接济的商铺。
姜家也不同意,理所当然的,女儿被休,就算是和离,那也是姜家耻辱,剩下的姜家女儿还嫁不嫁人了?
于是,姜知意反抗无效,死死被困在了郑家这个牢笼里。
*
没有手段的人,在深宅大院是活不长久的。
之前柳如烟还只是剪除姜知意身边的羽翼,看姜知意就是不会反抗的软包子,便给了她致命一击。
她又故技重施,这一次玩得更大。
她买通大夫,谎称自己有小产的迹象,并在自己的安胎药里下毒。放心,都下狠手了,当然出现些比如说落红的症状啦。
然后嫁祸给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