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狼狈的劫匪 - 大周新朝 - 懒得幻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新朝 >

第34章狼狈的劫匪

“咋的了?被家里撵出来了?不是前日里你爹还能带着你上朝参加宴会,今日咋就狼狈成这样了?”

看着坐在车辕边上啃着烧鸡“马匪”王乐。郭远一脸的幸灾乐祸。

“别提了,手软了,自家兄弟下不去手,结果被人家反手抓了把柄,这不,被赶回单州老家了。”

“那不对啊,单州在东边,你出该出应天门(后汉后周时期的汴梁东门,北宋改名叫东华门)一路朝东走的,你这守在新郑门外十里当劫匪是几个意思?”郭远不解的问道。

“用了家里之前的关系,昨日里要了一个巡御史的小官,就匆忙跑出来了,跟着你去新丰混。如果回单阳,就只有守着祖坟老死的份了。”

“不要说你是良善之辈,骊山里几千兵马是有的吧?新丰城里铁器作坊可算的上全国有名的,里面炉火可是日夜不熄的,别告诉我你那里边只打造农具。”

王乐一脸不屑的朝郭远说道。

“得,我还有什么秘密是你不知道的,既然都这样了,那就走呗,要不然就只剩杀人灭口这一条路了”郭远也就不打算提这茬了。

都是官家子弟,谁有几斤几两大家心里都有个底,既然人家都把你底都抖出来了,又是哭着喊着要和你起兵造反,开疆扩土。

除了一起合谋,也就杀人灭口一条路了。

大家能玩到一块,又是心思聪慧的主,就不要玩什么聊斋了,这年代,劲往一处使才活的长久。

王乐一路上兴致不高,郭远也就不再去打扰人家,毕竟,谁被自己曾经放过一马的人背刺一刀都难受,何况更是自家兄弟呢。

郭远有理由相信,在去往单州的路上埋伏了不止一波的“劫匪”。

转身看了看身旁的这位王衙内,对身边这位也多了一瞬的怜悯。

身在公子王孙般的家庭,又恰逢乱世,有能力的都想在这世上谋求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耀。

不过怜悯也就一瞬的时间,大家都是心思聪慧的主,真要流露出怜悯的感情,说不得这哥们能立马翻脸,兄弟都做不成。

一路无语,五天之后,车到新丰。

新丰城已经初具规模了,最起码城墙已经两丈高了。已经有点通都大邑的感觉了。

新丰城坐北朝南,往南三里就是骊山脚下的土塬了。再往南三里基本就可以挖出骊山的石头了。

往北五里是渭河,南岸的荒地现在已经全部开垦荒地。都已和之前老县城周边的田地完全连上了。甚至北岸的荒地上都建立了两个农场了。

土地是二月底开发的。为这事老郭还给自己来过一次书信,让自己不要太过分,栎阳县的县令已经告到他那了。

鸡场鹅场的禽蛋已经完全供应的上整个长安城得消耗。甚至有许多出栏的猪肉供应。至于产了崽之后母羊奶,更是受到长安城里杂胡的喜爱。

长安城越发的繁荣了一些。为此,老郭在应邀参加新丰城春耕“打春牛”的活动结束后。专门赏赐了新丰的留守军士。

至于师爷衙役之类的,留给郭远自己赏赐,毕竟,自己朝廷承认的新丰城正印县令。恩出于上,老郭做的可是相当到位。

郭远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也没含糊,三班衙役主管师爷,一人一座新丰城的宅子。

而衙役俱是肉食美酒赏赐诸多。

跟随自己而来的劫匪王乐,这会是恢复自己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新丰官衙里还没待两刻,便领着几个亲信,当自己的巡城御史去了。

新丰城的官衙,这会已经是修缮一新。郭远随即跟着师爷入住新家,安顿好了自家的三位侍女,便随着师爷来到前院办公之地。

现在眼看着就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节了,满城都是轻薄的春衫了。新丰城周边的春耕已经进入到了尾声。郭远是满心欢喜。

正想着要不要下去视察一下的时候,师爷陈学富转身就捧着一沓子文书,等待郭远处理。

一些需要正印长官签署的文书,从二月积攒到现在,厚厚的一沓,郭远一下午也就没干别的了。

第一次在新丰县城的官衙内处理自己所属的公务。随着文书的审阅,郭远也发现许多令自己欣喜的事情。

陈学富搞了一个粮食换耕牛的办法,用新丰所产的粮食,风干的鸭,铁制的“工具”在北地一带的富户,换取了十几头耕牛。又用,清盐粮食之类的,在日渐红火的长安西市换取了许多挽马之类的物件。大大的缓解了本地春耕的压力。

骊山的驻军人数已经有了两千,这已经是新丰城的供养极限了。

两千人啊,其中一千都是配备长弓长矛,圆盾的弓箭手。或者换个专业名词,轻步兵。

这一切都有依赖新丰县城的钢铁,木器,火窑等作坊的制造。虽然铁匠作坊目前也只能生产最基础的地条钢。但是数量却是完全能够供应军备所需。

凭借着这些作坊

远程的弓弩步兵,郭远手中目前积攒了九百之数。毕竟弩兵的要求要比请轻步兵的要求多很多。

而郭远最看重的却是那只有一百之数的重装骑兵。

在大陆战争中,重装骑兵的作用相对来说,要高于轻装骑兵的。轻骑兵拥有卓越的换装性,可以装备长剑,圆盾,弓箭,弩箭,长斧等武器用以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走位,凭借速度优势,攻击敌有生力量。

而重装骑兵看中的,便是高防御,高伤害。重装骑兵的装备不仅在防护力和攻击力上表现出色,同时也注重了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然而,由于其装备的昂贵和维护的复杂性,重装骑兵在历史上的数量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1)

唐朝的三千玄甲军,横扫欧洲的蒙古铁骑,北宋时期的金国铁浮屠,西夏的铁徭子,都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重装骑兵。

因为战马的严格控制,郭远手下的骑兵只能算作骑马的步兵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