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接旨
郭威本来打算派郭远熟悉的那名太监吴大勇宣诏。奈何,小太监回复那个小老头吴大勇已经死在掖庭宫。
正准备重新派人去的时候,自家太子郭荣说甚是想念自己这个兄弟,打算去一趟河西之地,随即便吩咐太子六率派人护送太子前行河西。
结果走到长安,郭荣嫌弃旗帜招摇,就把六率大部扔在长安,带了五百骑兵,快马直奔陇关方向。
这才有了郭荣领五百亲卫,在陇右之地一路狂奔,亲自送圣旨这么一回事。
话说,夏历六月,河西走廊的大地上,正是麦浪飘香,风吹草低现牛羊,一片远离战争的祥和气氛。
这也把从中原而来的郭荣,看的是两眼放光,见什么都想据为己有。
想化身马匪,打劫郭远的想法,在脑子里回想了不止一回了。
郭荣进陇中城的时候,伪装的是中原到河西买马的客商,直到过六月十三在乌鞘岭过关的时候,被巡查的郭三发现。
这就没办法,只能乖乖的亮出太子身份,让人拱卫着前往武威。
而郭三这边连忙派人飞马跑在前边,报告给郭远。
等郭远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六了。
夏粮收获进入尾声,这几天城主府的大堂里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算盘声。
丰记商行喊过来的账房师爷正在计算各地上报的夏粮数据,以及前半年的许多统计数据。
李弘扬和郭远这会神在在的在喝着凉茶。
而王乐则是坐在农家的几位子弟前面,一副我有功快夸我的恶心模样。在那跟猴一样坐立不安。
少主,数据出来了:“账房大掌柜陈师爷捧着核对的数据来到郭远面前。”
“陇中城粟米一万担,麦一万担苜蓿干草二十万斤。”
“陇中是去年才开发的地方,本来就是与中原的缓冲之地,四万亩的土地,能整出来这么多东西,很不错了。”李弘扬和郭远说道。
金城湟水谷地。粟米五千担,稷粮(高粱的古称)十万斤。麦一万担。苜蓿草五万斤。(1)
“湟水谷地这片地方,目前我们就这样吧,除了稷米就地酱酿酒以外,剩下的,就地分给金城驻军。毕竟,我们已经开始进军青塘的计划了。”郭远对着李弘扬说道。
李弘扬点头。
陈师爷继续念着数据报表。
白银城苜蓿干草五百万斤,
“这个数据相当不错,白银城主要就是牧区,那边种粮的长势不是很好。以后就干脆直接大量种植牧草吧!”
王乐直接开口说道。然后就是一脸的你快夸我的表情。
郭远和李弘扬,直接转头,无视了。
“少主,张掖报来的数据有些奇怪”,陈师爷说道。
“师爷,不管那些,你只管报数据就是了”
稻米一万担,麦十万担,粟米五千担,稷粮五千担,菽豆有地无产量上报。牧草有地无产量上报。
“少主,您看……”
陈师爷一脸尴尬的看着郭远。
“师爷不用担心,酒泉的米粮供嘉峪关的,张掖的米粮也有供应之地,这两地的米粮账册自有其他人查验上报的。师爷无需担心。”
陈师爷这才放心。
“那就只剩了武威金昌这两地了,两地的数据合在一起的!老奴就给少主直接报了”。
陈师爷说完就拿起一本很厚的账册,准备上报数据,这时候,王乐则是坐正了身子,一脸的一本正经。
毕竟,整个六月,他都带着人,在整个石羊河两岸巡视。
粟米,麦,菽,稷,苜蓿草以及实验田里的土豆,玉米,王乐自认为比在座的任何一个都清楚数据。
这都是他王大宰相的功劳,所以,今天才会在两个损友面前一副老子立大功了,快快夸我的恶心模样。
是的,王大宰相,去岁冬日里,仨损友坐一起吃羊肉火锅的时候,自己封的。并且信誓旦旦的,对两个哥们说将来要是立国,宰相之位非他莫属。
陈师爷捧着账本念到:“粟米十二万担,麦十万担,菽豆五万担,稷米三万担。苜蓿草干三十三万斤。
另外还有其他杂色粮食两万斤。
“五十万亩地,这么多产出,不错了。”
“别忘了还有一季秋粮的产出呢。土豆可以再试着种一茬,玉米必须尽快再种植一茬,把这两种粮食尽快实验出合适的种植季节。”
郭远和李弘扬一边冲着王乐说道下一步的种植规划,一边起身把王乐拉到一旁,缓步来到坐在王乐身后的一位黝黑的中年男子面前。
就连王乐,这会也收起了纨绔的样子恭敬的给这位男性躬身行礼。
三人都是执弟子礼。
“先生辛苦了,远与好友一同给先生行礼,谢先生大才,挽救河西百姓。”
男子有些尴尬,脸色红了一下,然后说到:“这一礼我受了,然,三位切不可再行礼,某家可受不起了。”
这位有点木讷的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农家的下一代巨子,“农夫”伊隐的大儿子,农夫伊富贵。
一个真正愿意躬耕田地,与农人共同劳作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