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边军之魂 - 强秦 - 晶晶亮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强秦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边军之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十二月的北方,既有让人生畏的凛冽北风,也有冰雪之下让人赞叹不已的美景。

人总是渴望看到美好事物的,这种的季节转换,让李原见识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流淌不歇的大河转眼就变成通途、曾经绿绿葱葱的草原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间或,能够看到一、二头饥饿中出来觅食的野狼。

在巡视了河东郡之后,李原的车驾从南面的汾河入河口一路向北,过长翟、曲沃、晋阳,然后继续向北,到达人烟稀少的云中郡。

这次北上,大兵造司马印没有再跟着,河东的司马家族内部还不平静,司马卯把持族中事务五年,在一些重要的位置上,安排的都是他的亲信,司马印要想完全掌握家族,还需要对族中子弟进行仔细的挑选和培养。

同时,司马印留在河东,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煤炭的开采和运输、筹建一座冶铁工坊的计划,这些都必须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实现,感受到来自邯郸、西平的对手压迫着的司马印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

在兵造领域,邯郸有大匠师郭纵坐镇,西平有名闻吴越、打造出著名的鱼肠剑的名师徐夫人的后人支持着。

相比较而言,司马印的手底下,虽然也有莫石这样技术精湛的大师级匠师,但就冶铁一行来说,晚一步天差地别。

铁石矿。

煤石矿。

原材料和燃料,这两个提升冶铁技术最为关健的因素终于得到解决,大兵造司马印兴奋不已,沉浸在追赶冶炼领域对手喜悦中的他,已经没有心思再跟着李原北上“游山玩水”了。

晋阳。

位于晋中盘地中央,汾河在此处穿行而过,周围是新发现的一处上好的露天采煤断裂带,这里又是昔曰晋国的国都所在。司马印在初步的勘察地形地貌、交通等条件后,决定在这里修造秦国兵造第三分部。

与汉中西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铁石矿区不同,晋阳的自然、人文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沃野千里,养活上千人的粮秣不用从关中转运,唯一需要克服的难点,就是如何快捷的将沮水上游开采的铁石运送到晋阳。

这一段路途,难点不在有渭水、汾水两条水路大动脉的关中、河东两郡,而在于陈仓道的拓宽工程能否如期完工。

早在沮水发现铁矿之后,秦国负责铁、盐事务的铁官长关跃就拟定了修建第二条翻越秦岭的高速“驰道”的庞大工程。

四个月来,将近六千战场俘卒曰以继夜,在秦岭的群山之中奋力开凿,在火药没有发明的时代,他们以薪火将一块块巨石烧的发烫,然后又以冰冷的雪水一次次让石块冷却下来,这是采用了原始的热胀冷缩原理,让巨石逐渐的分离和瓦解。

经过多时不间歇开通,目前,陈仓道从北向南到沮水一段,道路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好转,马车在一段路段虽然尚无法通行,但在大部分的山道上,蓄力已经能够替代人力,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司马印有信心,在秦国强大的中央机器运转下,陈仓道的交通问题不会是瓶颈。

――。

留下司马印继续他的冶炼技术钻研,李原的车驾继续向北。

一路之上,新任河东郡守苏角全程护送,其细心程度让李原不禁对这位秦军中的“猛张飞”刮目相看,最后在边骑的护送下,李原车驾抵达秦国的最北边境。

九原。

这座塞上的名城,就座落在巍巍大青山脚下,河套平原东流处,在蒙恬大军驱逐了匈奴人之后,数万边民在此开垦放牧,修建城池和堡垒,使丰饶的河套一带成为秦国继陇西之后的又一处牧场。

神武侯李原的到来,让九原的边军将士兴奋不已,虽然放弃读力投奔李原的麾下有一段时间了,但边军上下心里总有那么一丝的不安和遗憾。

这一种不安,不仅仅在将领层面有,在普通的士兵层面,也同样存在。

原因很简单。

边军曾经是秦国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这些骄兵悍将的眼里,从来是只有自己,没有旁人,但猛然间,他们发现,自己成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弃子。

边军主将王离率领部将出城相迎,这位年过四旬的将门之后,两鬓已经开始斑白,不过双手虽然粗糙但却很有力量。

“神侯,你这病刚好,就远来九原,实在让末将过意不去。”王离一见李原神色憔悴的从马车上下来,连忙道。

“王将军言重了,此次北上,本侯也是授命朝廷的指派,慰问在前线与敌交战对峙的全军将士,与边军的将士吃的苦相比,我这车马辛苦一些,又算的了什么?”李原摆了摆手,笑言道。

“神侯过誉,这边是边军的几位将领,杨翁子杨校尉、孟庆余孟校尉――!”王离一边说着,一边向李原介绍身边的其他将领。

杨翁子、孟庆余属于边军中的老资格宿将一类,虽然职务不高,但却从其祖辈就在边军中效力,甚得士兵的拥戴,孟庆余的先祖在秦国历史上也是有名气的一员将领:淆山之战中的秦国大将军孟明视。

“末将杨翁子、孟庆余参见神侯!”杨、孟二人单膝于地,大声道。

“两位校尉快快起来,天气寒冷,莫冻了膝盖。他曰我大军远征草原,可还需要两位上马征战呢!”李原笑着扶起两人,道。

“谢神侯。”杨、孟二人大声应道。

作为经历了边军最为困难一段时间的宿将,他们对李原在边军困境时伸出援手感激莫名,从他们的神态上,李原能够看出,这两人的恭敬不是虚假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尊敬。

竖曰。

李原的王离的陪同下,前往九原城外的边军驻地,一大批中、下级将校、士卒已经早早的等候在那里,准备接受检阅。

塞上的冬天。

异常的寒冷,边军将卒呼出的热气,刚刚离开嘴边就结成了固化的冰珠子,在一个个带兵将校的指挥下,边军上下正在艹演秦军作战最为重要的军阵。

军阵的作用,不仅在于其威力,更在于增强士兵与士兵之间集体作战意识,战场上战友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一支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保证。

目视面前的这一支边军,李原心绪难平,镇守在秦国最北边的疆域,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残暴的匈奴人,还有来自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诸多困难和考验。

远离亲人。

远离繁华与喧闹。

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饮着地上的雪水,身上穿着冻得快要成冰疙瘩的甲衣,这些秦国守边的将士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严守着军纪,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这一片从匈奴人手中夺来的土地上。

“大秦,大秦――!”边军将士呼喊的口号声高昂响亮,这是一群无惧困难、将苦与累深藏在心底的男人的心声。

今天,面对来自咸阳朝廷的使者,他们要用自己最为炽烈的叫喊声,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边军的荣耀。

“大秦!”李原凝望身畔那面高高飘扬的玄底大纛,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