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退婚不是件容易事
“啪”一声巨响,临安伯夫人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上,整个手心迅速发红,愤怒麻痹了掌心传来的痛楚:“不行!绝对不行!”
“侯爷,杜若蘅想嫁进府里,除非让她踩着我的尸体去拜堂!”激烈语气之下,临安伯夫人已经掉了两行泪。
她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温良谦恭,是圣人书籍里走出来的典范,从小到大就没让她操心过。这样让人放心的儿子自然不比有些小聪明,时不时还闯个祸的小儿子让人心疼。
是的,临安伯夫人更偏疼小儿子。
如今,小儿子出了这样的事情,她如何不心急如焚?
杜若蘅怎能进这个家门?若是真娶了杜若蘅,这将是儿子一辈子的污点,一世都要被人指指点点。况且小儿子不能承袭爵位,将来是要靠他自己从科举进身的,若是背了这么个污点,就算入了仕途,岂能逃过那些御史的一支笔?
她绝对不能让儿子就此搭上一世前程。
临安伯头更疼了,他向来也喜欢小儿子聪明善谈,可是这一次,实在丢尽了老脸,让他在杜大人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况且,受影响的还有自己,他都能猜到往日里那些不对付的政敌该怎样伙同言官摩拳擦掌,笔走龙蛇,夸大言辞。
可是他跟临安伯夫人不一样,他不想护短,既然儿子犯了错,就理当承担责任。
如今老妻这番态度,他只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盘算着如何拒绝以及安抚杜家,又要趁着言官们未动之前,自己先下手为强。
事情发生之后,临安伯夫人突然变成了武装到心灵的无敌女战士,以毅然决然的态度要将秦顾游从悬崖边拽回来。
首先,她回娘家找了自己的亲哥哥。说起来略有曲折,但是京师的圈子能有多大了?拐几个弯儿都是熟人。临安伯夫人娘家的大哥便与户部尚书交好,户部尚书又是杜若蘅他爹的顶头上司。临安伯夫人要的是自己大哥与户部尚书一同前去说情,恩威并施,若是杜家不再闹事,就将杜大人的品级往上提半级。
另一边,她又通过临安伯的人情,分别找到宋辛夷她爹的顶头上司――刑部尚书,以及她三叔的顶头上司――大理寺正卿,分别去说情。
大理寺、刑部都是刑名部门,自然不会不懂礼法。在本朝,女方可是不能随便提出退婚的。若想退婚,女方的父亲依律责打六十大板。
整个宋家,现在最坚定要求退婚的就是宋辛夷。上次见到宋大夫人时,临安伯夫人可是清清楚楚瞧见了她的犹豫和迟疑,言下之意就是女儿不愿意。
临安伯夫人就不相信了,宋辛夷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能有多大的主意,面对亲爹、叔叔的压力,还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爹一把年纪去挨打不成?
宋家果然乱成了一锅粥。
宋大老爷和宋三老爷在分别见过自己的顶头上司之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映。
本来宋大老爷并不支持女儿一意退婚的决定。他是男人,自然能谅解男人偶尔的留情――哪个少年公子没点风流往事呢?只要人家是好人家,公婆好相处,女儿嫁过去不会吃苦,便好。
可是,现在他的顶头上司一出马,却让他咂摸出点儿仗势欺人的味道来。宋府门第虽然比不上侯门公府,但是书香世家,清流出身,余钱不多,却有一身傲骨。
相反,宋三老爷生怕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影响前程,巴不得侄女儿立刻就嫁进临安伯府,口口声声说道:“我这是为侄女儿打算,她真要是退了婚,名声就不好了,往后哪里还能说到这么好的人家?”
宋大老爷气得胡子都歪了:“我女儿没偷没抢的,怎么名声就不好了?”
“要真退婚,大哥可是要挨板子的,哪有姑娘家眼看着父亲为自己挨打的?她要是有孝心,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况且,朱大人、李大人亲自来说情,要是回绝了,往后莫说你、我,就是我们宋家在官场如何立足?为了她一时任性,要把整个宋家都赔进去不成?”
宋辛夷和她二姐本来躲在门后偷听,一听见这话,宋辛夷却是站不住了,甩开姐姐的手,就冲进了厅里。
“名利当前,三叔怕是早已忘了宋氏家风罢?”
宋辛夷此问大有渊源,却也正是出事之后临安伯夫人费尽心思也要与宋家保持联姻的原因。
宋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出过最高的官只是一个三品侍郎。但是,宋家在京师却是声望卓著的世家大族。
宋家出来的大官不多,官却不少,而且多为言官,尤其多为清官。
其祖上,曾以六品言官身份弹劾太后母家长平侯赈灾时,中饱私囊,致使流民无所归,饥民无所养。彼时,皇帝年幼,太后把持朝政,见奏折大怒,拂袖而走。
其祖见奏折无反应,干脆连上数折,更与太后当堂争辩,驳得太后哑口无言。最后,虽然长平侯被治罪,其祖亦因犯圣颜而遭流徙。
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又宠幸奸佞,任人唯亲,连战连败。宋家另一先祖以死相谏,换了素服上朝,慷慨陈词,力劝陛下休养生息,爱惜民力,更痛斥当权的奸佞小人把持朝政,祸乱朝堂,千夫所指。三拜九叩之后自刎于朝堂之上,震惊天下。宋夫人一身孝服,带着棺木跪于宫门之外,等着给丈夫收尸。
出殡那日,全城百姓自发相送,绵延百里。
为官刚直清正,却难得帝心,是以宋家未出过显赫大官。然而其风骨,其气节,为百官推崇,更为天下人敬仰。
有时,权势不足以让人尊敬,苦难却能成其高贵。
所以,越是出了丑事,临安伯夫人越需要一个宋家的女儿来给自家遮丑。
出事之后,沈江蓠有心要去看看宋辛夷。然而变起仓促,待她出门之时,听得人说宋辛夷好大的胆子,穿了一身素服,将脸遮得严严实实,居然跑上了公堂。
宋府执意退婚,临安伯府执意不从,双方闹上公堂,依律,要打宋大老爷的板子。
宋辛夷当堂跪倒:“退婚乃是臣女一意孤行,与父亲无关,大人要打,请责打臣女。”
公堂上下一片哗然。
只听宋辛夷又说道:“臣女身为女儿,不能为父母尽孝,却引来这无妄之灾,实在不能眼睁睁看着父亲一把年纪受此苦刑,请大人念在臣女一片孝心,责打臣女。”
最后,各打了三十大板。
于是,沈江蓠去宋府的时候,又带了些上好的伤药。
事后,宋辛夷代父受罚,孝心昭昭,被一帮文人知晓,广为赞颂,称虎父无犬女,果然是宋家的女儿。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这实在不是临安伯夫人想要的结果,她从没想过要闹得两败俱伤,真如踢到一块铁板,又痛又悔。
伤中的杜若蘅更加焦急,她本是想自己一寻死,流言一泛滥,势成骑虎,届时顾游就不得不娶自己,临安伯府也没得话说。
没想到临安伯府的态度居然如此坚决,宁可与宋家闹上公堂也坚持不退婚,对自己这边除了许给父亲官位之外就无其他安抚,连收做二房的话都未提过。
当然,即使提了,她也是不愿意做二房的。
杜大人受尽羞辱,憋了一肚子气,一听女儿醒转过来,三步跨作两步进了女儿的屋子,尚未开口,见女儿已经哭作一团,满肚子的气又没了发泄的地方。
还是杜夫人来细细问了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