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钦差
第九十二章钦差
上过茶一品之后,众人面上不显,小动作不断。这茶喝着不对啊。
大家为官多年,当然不是不知好东西的人,只是这般的好茶可不是他们能喝的东西。
知府更是面皮一抽,他唱出来这是什么了。
和布政使家上的好茶一模一样,那还是他第一回尝到回味无穷的好茶,据说是宫里出来的贡茶。
在这个心理作用下,他看这茶碗也与众不同,顿时把时柯的重要性提了一提。
心想,连贡茶都能拿到手,可见是个有门路的,怪不得上面人不喜,想来有两三分本事。
这样一想,知府倒是和气起来,彻底相信时柯背后有人且是条肥羊的信息。
开口就是套话,“东海县能有今日,真是多亏时大人在此。”
“哪里哪里,幸得陛下垂青。”时柯也跟着说车轱辘套话,露出一个标准的敷衍笑容来。
知府:“……”
都把陛下抬出来了,这怎么好意思让他张嘴把功劳吞了。
挂着勉强笑容夸奖他,“时大人为东海县的付出,本官看在眼中,自是值得夸赞。”
时柯更是谦虚道,“知府大人过誉,全仰仗东海县百姓抬爱。”
知府:“……”
就你有嘴,就你会说!
西丰县县令又开始和稀泥,直接转移话题道,“东海县能有今日,想来时大人花费不少。”
花费不少。
原来如此。
低头喝茶间,时柯垂眸遮掩住眼底的了然,原来在这儿等着本官。
这明显是要钱粮赋税来了。
“陛下关爱万民,在本官离京之时,便将赏赐放入队列中,由营队押运至此。”时柯淡淡道。
借着茶碗遮挡,余光观察这些人的表情。
有的眼前一亮,有的嘴角勾起,有的忍不住敲敲桌面,各个心底都有个算盘一样打着。
知府脸上的气出来的青色化成正常肤色,略带矜持问道,“即使如此,不知时县令何时将东海县前三年赋税填补完?”
果真。
时柯放下茶碗,淡笑,“说到赋税,下官这里也有一事不明,还请知府大人解惑。”
他看着南岭府知府,一双眼睛锐利明亮,“早在赴任之前,陛下准许我查阅南岭府东海县地方记录。下官在户部那儿看到免税官文,东海县因江南水灾和极端天气牵连,免税三年,时间正是截止到本年八月秋收之后。”
他的声音带着疑惑冷淡,好像真不清楚其中缘由,“敢问知府大人,为何上三年的赋税还需补上?”
“这……”知府大人脸色不悦,这人是真明白还是真糊涂,他想收就收,哪儿来得这么多废话。
时柯没给他狡辩机会,还在努力回想不合理的地方,“且这赋税中税银税粮为何如此之高。在上报时,南岭府因产出不多,这是个中等产出的县城,税粮并不需十几几十万石粮食更不需要如此之多的税银!”
他了解过南岭府五个县的具体情况,两个上等两个中等一个下等。
五个县城赋税根据本身情况不同,承担赋税自不相同,东海县属于最末的一个县,每年赋税最多只要十万石,根本没有所谓的三十万石粮食。
要说税银多一点,那是因为商税。但是这里的商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多数人都是用命换钱,五万两税银倒是能凑出来。
但是东海县根本没有这么高额度的赋税要求。
欺上瞒下,这么多钱去哪儿了?
时柯盯着知府不放,知府却耍赖道,“这乃是东海县长久亏欠的赋税,次次都要本官催一催。今年就算换个县令,本官照样是会来要赋税的。”
再说了,从他们入城开始看的情况来讲,这东海县还真的能起来了。
半死不活时交上的赋税都能满足上面的条件,更何况现在建设地颇为有序。
所以往年亏欠的赋税可以适当再往上添一些。
等他拿到足够的税粮税银,就会打听打听门路,再往上走一走。
但是这情况希望渺茫,如果走不动,这些银子就是往后他的立身之本。
要是论这个,时柯闭眼都能把东海县这边的官文记录背下来,“从陛下登基开始,东海县第一年赋税免三成……直到三年前,因灾患严重,所以免三年赋税。”
“不知大人可否说说,这些年哪儿来得旧账!”时柯干哑地嗓子像是一道闷棍打在他脑袋上。
知府完全不知他竟然还有这本事,能从户部调出东海县官文记录,但他就是不认账!
“本官可没接到官文,所谓免税又是否是你片面之词。”知府嗤笑一声,端得是没脸没皮,“今天你东海县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东海县政令乃陛下应允,莫非你敢抗旨不尊?”时柯一拍桌面,震得手臂发麻。
“本官只认官文!”知府当然不可能放过到嘴的鸭子。
这圣旨就算是真的,他也可以用官文一事推脱,大不了再疏通疏通上面人,总之这么多银子粮食他不可能独吞掉,交上去还能留下两三成。若是一分赋税也收不着,那他连根毛都见不着!
“官文到了。”这时,门外一个中气十足的京腔话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