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225章
崔耀很喜欢苏清之。时常往郡守府跑,碰到苏清之就亲切的喊大外甥。可把苏清之弄得那叫一个哭笑不得。
“小舅舅今儿就在府上。”卫璎玑笑眯了眼睛。“想来不用喊,闻香就会来。”
话语刚落,就听到清脆的童音从远至近响起。
“大外甥,做什么好吃的!”
苏清之:“......”
“小舅舅不跟着阿母?”苏清之挺随意的问。
“我想大外甥了。”崔耀一本正经的说。
“想我做的饭!”苏清之轻笑,“小舅舅就是嘴甜,好吃也要找让我满意的话。”
卫璎玑瞄了苏清之一眼,就笑着去请崔氏。
郡守后衙面积挺大,熙熙攘攘住二十来口人绰绰有余。崔氏和刚刚嫁来不久的卫璎玑领着丫鬟婆子住着,倒也住得开。
河东卫氏可赞一声富贵,卫璎玑嫁与苏清之,红妆十里。此时恰好,蔡邕之女蔡文姬和卫仲道定下婚约,据卫璎玑偶尔说起,婚期定在来年5月。
卫璎玑自然是要回去参加婚礼,为弟弟贺喜。至于苏清之,则要看情况,如果没什么要事,大几率是要陪着卫璎玑一块儿回去的。
不过苏清之有预感,只怕到时候只能卫璎玑一个人回去。清河郡这几年风不调雨不顺,大风时不时的刮,就连那雨,也是该下的时候不下,不该下的时候,铺天盖地的下。
这不,苏清之摆宴席,刚刚酒过三巡,就又下起大雨。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在地面上形成水洼,很快,水洼汇聚成了水坑,再然后......水坑变成小塘,再然后汇聚成了河流。
仅仅半天的时间,街道上的积水,已经漫过小腿。到了晚上天黑,已经没过膝盖。
万幸晚上11点左右,雨势转小,已经成河的积水,没有继续往上涨。只是,这一夜过去,哪怕不再下雨,只怕百姓的居所又会被冲毁无数。
“茅草屋本来抗洪能力就不强啊!”系统222变了羊咩咩的形象,在苏清之的身边蹦蹦跳跳,有时候明明穿过放着竹简的书架,却风过无痕。
“其实宿主可以造砖瓦房给老百姓住啊!”
苏清之:“...你是不是没有想过现在是什么年代。”
“汉末啊。”系统222不解的道。“宿主担心什么?宿主不是在练兵顺便屯田嘛。军事、民生一起抓,想必很快就能将清河郡的经济搞起来。”
“不得行。暂时两年内搞不起来。”苏清之很现实的说:“拿这回水灾说,等洪水一过,我又要赈灾布施。你算算,今年收获的粮食,不算留种的粮食,能支持我进行多久的布施赈灾?”
偶尔世家大族发善心,设粥棚施粥,那粥也是稀的。如果能插筷子立着不倒,那就是稀粥而是浓粥。
别看今年苏清之种下了千亩玉米千亩红薯,收获的玉米番薯何指千万斤,但特么大部分都是要留种的,毕竟苏清之打算明年将玉米红薯种遍整个清河郡。
只是百姓苦,天灾发生后百姓更苦,以前好歹还有茅草屋遮风避雨,可现在洪水一来,连遮风挡雨的陋室都没了,更别说吃食了。
这一场大雨下来,如果苏清之像以前的清河郡守放任不管的话,大概又有接近十分之一的百姓流离失所。
苏清之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可粮食哪里来?以往清河郡年年发生水患,倒是鱼鱼获取容易,可是粮食,因为水患的关系,年年欠收。
虽说故土难离,可衣食无着落的情况下,百姓们为了生存只能逃荒。
今年,今年......
“罢了罢了,一切以民为主。”
苏清之下定决心,等二天天刚亮,雨已经没下的时候,安排阎象、杨弘、袁涣三人分工合作,先将安顿灾民的事宜落实。
“统计受灾的人数。如果以村落为单位的村民都受难了,集中安置并搭建房舍。”
至于搭建什么房舍,其实后世小日子的建筑可以借鉴二人。岛国多地震,那里的房舍大多以土木构建为主。
苏清之知晓水泥的配方,虽说走马上任的第一年,以种植高产农作物、练兵屯田为主,水泥没急着拿出来,但是他利用崔氏的嫁妆,建了几个作坊。
什么都可以生产,问,就是采用的黑科技。
几个作坊一起加工,用时一日就可以将修建房舍的水泥生产出来。到时候木料为骨,水泥为肉,能像模型一样快速的搭建房舍。
缺点嘛,就是太过千篇一律,格局差不多都是一模一样的。
“百废待兴。”
苏清之感叹,随即又安排张宁亲自找来匠人们,勘测地形,好统一搭建安置点。
“其实能回原籍,想来灾民更希望回到原籍。”卫璎玑跟着道。“不如就在原籍为灾民修建房舍如何?”
“看情况吧,我估计今日一过,最多明日,逃难的灾民就会陆陆续续赶来府城。”
清河郡守府所在的地方,与其说是清河郡,实际上叫青阳县。是清河郡的府城,每逢遭遇天灾,逃难的百姓,都会陆陆续续赶来青阳县,等待官府的救治。
当然了,更多时候,是被不是玩意儿的前清河郡守驱赶。
前清河郡守的确是一郡的封疆大臣,却是豪门世家的封疆大臣。维护的是豪门世家的权利,而不是平头老百姓的。
而每当这个时候,大量灾民来到青阳县的时候,就是豪门世家大肆豢养私奴的时候。
活不下去的灾民,为了活下去,除了卖儿卖女还会自卖其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灾水患,是平头老百姓的灾难,却也是豪门世家大肆敛财、扩充的好时机。
苏清之虽是世家子,却极度反感这种情况发生。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说法,是东汉末年最根本的写照。
想要自己治下的百姓好,苏清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每一步都必须稳妥再稳妥,赈灾肯定是要做的。而集中安置点,也必须搞出来。方便管理外,还能尽快的安抚灾民,不引起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