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用意
早朝散去,今日在偏殿当值的几位大臣一起向着偏殿走去,其余官员则三三两两结伴出宫。
“陆大人,你说陛下是如何想的啊?弄这些事情有什么用?”有官员凑到陆河跟前,一脸不解地问道。
“陛下所做之事,自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换作从前,或许陆河会觉得他说得对,这就是折腾,可现在不同。
只不过,身处于这个时代,局限性如此,纵然陆河是贤臣,亦是个有才能的,参不透秦放的想法也正常。
“可……这到底什么用啊?”官员仍有些不死心。
“既然实在是想不通,那便回去翻翻古籍,多查一查,或许就知道了。”认真看了他一眼,陆河这才离开。
皱着眉的官员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这才叹口气往宫外去。
“吕大人,你明白陛下的意思吗?”太极殿偏殿内,同样的对话也在进行之中。
张贤今日也当值,他既想不出秦放的用意,也想不出当下该用什么办法,能够充盈国库。
“我也不甚清楚。”吕武实话实说。
“以往陛下有什么举动,咱们虽然不解,但好歹有些端倪,能够去猜一猜,可现在这……你说,啥意思啊?”
“咱就看这张图,”早朝之上,安大海奉命发下来的东西里,夹杂了不少的图,“此地无论是离京都还是边关都甚远,早年我曾去过。”
“虽然过去许多年,可我现在还记得,此处十分贫瘠,因着树木等稀少,若赶上阴天下雨的,特别容易出事。”
“平常呢,最怕的便是风暴天,那时候外面根本就站不得人,所以那边基本上也没有百姓生活,如此,又为何要花费心思呢?”
指着其中一张图,张贤说着过去的事,也说着自己的不解。
“此地……”有人凑过来,认真看了一会儿,“张大人说的,我也有印象,我来京都为官时,是路过此处的。”
“说来,当时状况可比张大人描述得更加严重,据说每年都会有风沙时,每次风沙季节过后,都会有临近城镇遭殃。”
“也因此,离那边近的城镇,一点点地往内里迁移,若长此以往,只怕原本的城镇便要被此地并没,这地方就再也没了。”
吕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听张贤跟另一位内阁官员说着。
当听到‘这地方就再也没了’时,他忽然皱起眉来,“将你刚才的话,重复一遍。”
官员虽不明所以,却还是仔细回想一番,重新说了一遍。
“怎么,吕大人猜出来了?”张贤看过去。
虽然之前在朝堂上,吕武时常不发一言,就拢着手往那一站,可往往一开口,提出来的都是有用的。
如今改进了不少,思绪更比他们活,别看他这副样子,实则是个博览群书之人,见识自然也就更多。
“我确实想起来一桩事,虽不记得是何时看过的,但刚才王大人的话,的确给了我一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