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吕武的顾虑
魏忠陷入沉默,好一会,他幽幽开口,“吕兄,你实话跟我说,我不在这段期间,陛下可是给了你什么好处?”
“魏兄啊,咱们年岁大了,这朝堂是新君的,将来亦会是年轻人的。”
“我家那个不成才的,如今在为陛下办事,诸位的后代也是要进入朝堂的,咱们多做一些,帮着陛下创造一个盛世,总归对后人而言是好的。”
吕武会有如此感慨,不仅仅是因为最近收到了吕敬之的信,更多的是在围场所见。
此次秋猎,时间是最短的,也是最有目的性的。
或许是出于要让家中后辈长见识,又或者别的什么,大多数人都带了世子来围场。
闲暇之时,吕武坐在树下,沏一壶茶看着营帐内形形色/色的年轻人。
他们的父辈,吕武都认识,也都熟悉,尤其还让人调查了,知道的就更多。
曾经追随先帝立下汗马功劳的能臣们,他们的后代不说多么出色,也该都是青年才俊。
可吕武瞧见的那些年轻子弟们,在他比对之中,甚至许多还不如他家的独苗。
须知这些个子弟们,将来都是要治理一方封地的,纵然陛下削减了他们的权利,却并不会影响太多。
但这些个年轻人们,在吕武看来,显然都是不合格的。
这不免让他心生担忧,忽然觉得陛下提前削藩,让属于朝廷的兵力驻扎进去,帮着一起打理,或许真的是一件好事。
否则,等到如今在位的藩王们老了,世子们成为新藩王……可能产生的许多后果,吕武甚至不用想就能猜出来。
也因此,让他越发感叹,做了些转变。
“这……”吕武的话让魏忠的神色不断变化,好一会儿,他忽然叹了口气,想到己身。
跟吕武不同的是,魏忠家中可不止一个儿子,大的也已然到了快娶亲的年纪。
因为先代的他们吃了许多苦,家中年长的孩子也曾跟着吃了不少苦,甚至有不少夭折的,这是令人心痛却无可奈何的事情。
等到大秦国建立之后,他们一个个封王封爵的,条件渐渐好了,孩子们的生活也都好了。
别看吕武、魏忠等人是顾命大臣,可实际上,他们所享受的待遇,并不比那些藩王们差。
等到他们年老之后,是可以挑选合适的位置,让子嗣去任职的,并且,依旧能享受到如今的一切。
可这种事有利也有弊,好处自然是他们不必为后代而担忧,毕竟他们跟随先帝打江山,本就是希望子孙后代的日子能够好过。
只要他们的后代不犯下什么不可饶恕之事,就会一直拥有优渥的生活。
而坏处就是,因为他们曾吃过太多苦,不希望下一代跟着受苦,所以在日子好过后,对孩子们多有疼宠,不说百依百顺,也差不多少。
这也就导致他们大多数人的后代被惯坏了,各方面似乎都很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