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当年真相
话题说回当年。
于敏的父亲和于霞的父亲是亲兄弟,但是于霞的父亲性格老实,没什么手艺,就留在乡下种地。
而于敏的父亲则头脑灵活,小小年纪就被送进城跟着药房的师父学医术。
所以,于敏出生后就在乐平县城,被娇养着长大。
1960年。
于敏高中毕业,本来是可以进工厂工作。
但当时于敏的父亲因为没能治好一个官员家的孙子被打压,再加上社会环境一年比一年紧张。
于敏的父亲就想让这个唯一的女儿出去避祸,免得到时候被自己连累。
他托关系把于敏安排到了广省,经济较为发达且气候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地方,就是想让女儿少受点苦。
可即使这样,从小被娇生惯养长大的于敏,十指不沾阳春水,根本无法适应乡下辛苦的劳作。
而且广省空气潮湿,让她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少问题。
幸亏是跟着自己父亲学了不少医术,去山上地里采了草药能给自己治,不需要去医院。
偶然一次机会,她遇到了在村里备受排挤的靳琛。
靳琛的祖辈是大地主,所以新国家建立以来,处境一直就很尴尬,直到于敏去的这一年,彻底被打倒。
家产什么的都被充公了。
村里人都不敢跟靳家人有什么接触,生怕自己也被扣上帽子。
而因为突遭变故,靳家四分五裂,旁支都纷纷逃亡外地,剩下靳琛的父母因为受不了打击,接连离世。
可以说,那个时候,是靳琛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算是比较俗套的故事情节。
年轻的男女成为了彼此的慰藉,如果不是因为世道混乱,但凡有人看到这样一对璧人在一起,都会说一句金童玉女。
两人相识时,于敏十八岁,靳琛十六岁。
转眼时间过去两年。
于敏二十岁,靳琛十八岁。
因为靳琛的尴尬身份,两人没法结婚,主要是靳琛不希望自己的成份问题连累到于敏。
某天,月明星稀。
年轻男女喝了些果酒,本以为度数不高没什么问题,结果没想到酒精上头意乱情迷,干柴烈火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已经有了夫妻之实,靳琛就开始认真考虑结婚的事情。
但他并不想让于敏跟着自己在乡下被人指指点点,就提出他可以动用靳家最后一点关系,把两人送去港城重新开始。
而且,他们家这么多年的经营,暗地里还是有备用的资本的。
都可以带过去,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于敏考虑了两天,同意了。
与此同时,一封信从乐平县寄到广省。
信件是于敏的父亲托人寄过来的,说他被冤枉治死了人,被判刑下放到农场,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执行死刑。
于敏本就担心在老家处境堪忧的父亲,这下收到信,是彻底坐不住了。
当即请假要回老家,找办法救出自己的父亲。
发生这样的事,靳琛自然没有理由出口阻拦一个女儿回去救父亲。
作为爱人,他很想陪着于敏,但他的身份,注定是不可能让村长开出介绍信跟于敏一起回去。
内地不比港城。
内地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港城却不受这些影响,他的身份去了那边根本不算什么。
最终。
两人在火车站分别,于敏只能自己一个人踏上回家的火车。
而于敏终于回到乐平县后,找了许多以往积攒的人脉关系,才得以在农场见到自己父亲一面。
当时于父因为多日来的辛苦劳作,人老了十几岁,看得于敏心痛不已。
已经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于敏的父亲便说出最后的一丝希望,就是早年他曾救过京都顾家人。
顾家人的背景很大,给了他一个口头许诺,将来有需要的话找上门来,能帮的他们一定帮。
从农场回来,于敏就拨通了顾家的电话。
那边听完她说的情况后,表示会派一个人过来帮她救于父。
来得人,正是顾昌平。
几番周折,在两人的努力下,于父终于洗刷冤屈得以回到家。
可这中间过去几个月在农场的生活,实在是对他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回家后就病倒了,且病势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