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的遗迹我的碑 - 校园X档案 - 刘栋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校园X档案 >

序言 我的遗迹我的碑

在学校发现古墓的事,网上可以搜到不少。但您见过短短三年时间内发现两座,而且横跨宋、金、元、明、清的么?

2002年秋季,我考进河北大学,住进河大新区。

当时交通不便,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慢吞吞地延伸到校门口。要坐公交需先走上几十分钟。可谓荒僻。

每晚下课时,仰首可见黑漆漆的天幕上点缀着寒星,学校四周庄稼地里黑压压一片,怪影重重,远远传来犬类的吠声,据说还有人看到过狐狸……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如果这种环境都孕育不了悬疑惊悚小说,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某晚,无数摇曳的车灯飞驰而来,停在未完工的新教学楼附近(此时的学校还有一半没有完工),从上面跳下很多穿白大褂,扛着摄影机的人。学生,老师,工地上的工人挤过去乱作一团。我莫名其妙,经过打听才知道:学校发现古墓了,我便冲上前去,结果在挖掘坑里看到了森森的白骨。

时隔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骷髅瞪着天空,蜷缩在土坑里,一手护在胸前,另一手则垂了下来,四指弯曲,唯有食指诡异的指向下面。似乎是在说,下面,还有……

鬼使神差一般,我把这东西记了下来,《校园X挡案》的起始部分里,大家就可以见到当时场景的再现。

新楼建成之后,怪事不断,先是传出厕所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接着,值班室的警卫说看到有些教室里的灯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开灭;保洁大妈在六楼的一个教室里发现桌椅被摆放成离奇的形状,黑板上还用粉笔画上了古怪的符号,要知道,当时那教室还没开放。

新教学楼就此被封,截止到我写完《校园X挡案》为止,那座叫做A6的教学楼依然不准完全开放(仅有几个房间白天供人使用)。夜晚时分,你走进河大新区,只看到各个大楼上灯火通明,唯有一座楼黑漆漆一片。偶尔狂风大作,树木的影子斑斑驳驳的投在大楼的墙壁上,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曾在楼下徘徊过几晚,可惜,那里晚上上锁。连警卫都不愿在里面值班。我无法进入。

某些人认为那是有无聊的人在恶作剧。只是这恶作剧的人手法太高深,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上了锁、且有监视器的大楼的。

都说挖掘古墓之后会遭到报应,非有大灾必有大疫。我不信这个,但当古墓被挖掘完,掩埋好,新教学楼竣工之际,正是2003年的三、四月间,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非典……

到了2004年,河大再次发现古墓,地点是在紫园生活区。这时候信息获取技术已很发达,各种文字图片像潮水一样流通到网络之上。河大紫园挖掘现场的数码照片就在其中。挖掘一直到了2005年,考古队共发掘到遗址一处、墓葬区三处。村落遗址属宋金时期,墓葬属明清时期。

挖啊挖!

还能说什么呢,河大跟古代遗迹有缘分。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学校度过了我的大学时代。

本科毕业后,我鬼使神差地选择古典文献学作为我的硕士研究方向,我参与的科研项目是碑文石刻研究。

自此,我夜夜与古文字、遗址、墓碑为伴。而那手指身下的骷髅形象,也时时出现在我的梦中。

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男孩。他和他的同伴去探索古墓、石碑的秘密。

我决定用我的笔把它写下来。

好友王阳是个有意思的家伙,他聪明绝顶,且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我在塑造刘水的形象时借鉴了他身上某些东西,但不能说他就是刘水。

至于主人公,他有江户川柯南的影子,有印第安纳.琼斯的影子,当然,也有我的影子。整部小说,基本上算是对我躁动不安的青春梦想的一个总结。如果说你看了这本书,感觉“这简直就是我学生时代生活的翻版”,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半。

光有男人还不够。我不是在写断背山(即使是断背山,上面也有女性角色出场)。因此我决定,在上面增加可爱的女性角色。

我遇到过许多冰雪聪明、热情洋溢的女孩子。比如“最小说”的痕痕,比如“消失光年”的小珞,还有我在大学中的许多女同学。我把她们的形象糅合在了小说里。小说中的尚兰、方笑是许多优秀女子的折射。此外,还有好多人,我把他们有趣的言行都写进了小说。

当然,这部小说还是构建在想象的基础上,好多东西都是凭空构思出来的。

为求细致生动,我将每个角色(甚至包括神兽)绘制成草图。这样,它们给我大脑的反馈是立体的。我闭上眼睛能想象出它们的一举一动。

然而时间真的不够,来自学业以及生活方面的许多问题压迫着我,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很吃力。

2008年我参加“TheNext”文学大赛,在那里我认识了两位朋友,青年作家消失宾妮和苏小懒。我要感谢她们,没有她们的鼓励,我的作品不可能完成,至少不可能完成得这么快。

在鼓励光环的笼罩之下,我的文章得以完成。

回顾整个过程,自然有艰辛,也有喜悦。

有人问我,通过这部小说,你想表达什么,是单纯的吓唬人?还是搞笑?或者还是有什么高尚的目的?

我想说,文学,是为大众服务的。

小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娱乐人的东西,我写这部小说,并非有什么崇高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在阅读它的时候,或者心脏跳得飞快,感到十分刺激;或者会心一笑,觉得很有味道:那我就很满足了。我在小说里加入惊险或者喜剧元素,目的只有一个,让阅读它的读者,感到“爽”。

读者“爽”,是我最大的荣幸。

感谢远方的朋友痕痕,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她都是我所有“半成品”的第一个读者,给了我很多好建议。

当然,直到这时,完成的只是毛坯,还要感谢我的策划编辑黄信然,对于这么细致认真的人,我要诚恳地说声“多谢”。在他的协助下,我将这块毛坯开光、打磨……

最后,还要感谢出版社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