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真正的坚守派 - 以神通之名 - 猪心虾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以神通之名 >

第114章真正的坚守派

第114章真正的坚守派

午餐时间,陆昭等人去赵志立家里吃饭。

赵家人很热情,也很懂分寸,没有揪着林知宴与陆小桐东问西问。

顶多是赵志立这个叔父辈,对陆昭问了两句有没有女朋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饭吃到一半,一个露着袖子的中年男人拎着锄头找上门来,气势汹汹说道:“赵志立你个王八蛋,你给我出来!”

“刁哪咩!没看到在吃饭吗?”

赵志立摔下筷子往外走,毫不示弱地走向对方,两人开始狂飙方言。

引得邻里围观,一下子聚集了数十个人村民。

林知宴问道:“他们在说什么?”

南海道七山一水一方言,每一个市的方言都不一样,每一个村的口音又有所不同。

陆昭解答道:“赵叔是村长负责收公粮,好像是今年对方没交公粮,所以被停了电。”

大灾变后,联邦农民是要交公粮的,平均30%~40%的粮食产量要上交国家,具体指标要看地方收粮所。

而不同于封建王朝,联邦不交公粮只能算违法。并且没有实质性罪名定罪,所以不交也不会被抓。

这算是当初公粮法颁布时留下的扣子,免得真开了历史倒车,让农民又变成了佃农。

陆昭挺佩服那个反对‘不交公粮入刑’的官员,虽然无法改变农民承担灾后重建的事实,却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农民有一定反抗余地。

在时代浪潮之下,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的。

林知宴稍微了解了一下公粮体系,眉头皱了起来,道:“不交粮本来就是他违法,为什么还这么气势汹汹?”

“因为粮所收购价太低了。”陆昭道:“有时候会出现农民自己不够吃,还得先完成征收任务,换你能不气吗?”

“……”

林知宴一时无法反驳,又问道:“那这就是村长和粮所违规征收?”

陆昭看着有些天真的林学妹,无奈笑着摇头:“村长和粮所这些基层也不想多收,他们反而希望每年指标低一些。”

“待会儿你可以问一下赵叔,当官深入基层是有必要的。”

在一些官场规则上林知宴比自己懂得多,但在基层方面陆昭更了解。

听到跟刘爷一模一样的话,林知宴眉头一挑。

赵志立与农夫吵了一会儿便被乡亲们拉开,没有真的打起来,最后农夫被熟人拉走。

回到屋内,赵志立骂道:“刁哪咩,仗着自己无父无母光棍一条,每年都少交迟交,都是村凑数给他补齐的。今年干脆不交了,他还敢找上门来。”

林知宴问道:“赵大叔,你只是负责收的,他不交你为什么不通报上级?”

赵志立苦着脸道:“通报了也是骂咱,市里的领导还能去他家抢不成?更别说市里给的指标,今年要收八十万吨粮食,单我们村就人均要交六百斤粮食。”

不是他想收多,赵志立每年都盼着少收一些,可大环境不允许。

一旁赵婶子也抱怨道:“今年大雨来得太早了,收成不太好,还要按往年来算。收成好的时候多收,不好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少收呢?”

“干脆我们也学那老赖,也不交了……”

最后一句声音明显压得很低。

赵志立顿时怒骂道:“胡闹!大家都不交公粮,那国家怎么办?灾后重建可全靠咱们农民,你以为现在的日子是白来的吗?”

“要不是有国家在,咱们不会比那些邦民好多少。”

听到这句话,林知宴微微一愣,她很难想象觉悟这么高的话,能出自一个农民嘴里。

而不是那些高谈阔论的社会精英,比如自己。

林知宴摆正姿态,又询问了一些问题。

比如年收入,一个农村家庭年收入是三万块,算上买种子化肥的钱,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年还要倒欠银行几千块。

早期大灾变刚刚结束那几年,基本都是自己挨饿也要把公粮先交上去。

“您不觉得这过的太苦吗?”

林知宴已经用上敬语。

赵志立被晒得黑黝黝的脸露出笑容,道:“你别看咱们抱怨,但大家都知道联邦难处,该交的粮不会少的。”

“日子苦一些,挺一挺都能过去,哪一天国家反攻回去日子又好起来了。”

林知宴彻底沉默了,陆小桐也收敛起了刚来时的天真烂漫。

她们是第一次,实际接触神州农民,这个已经屹立于这片古老大地数千年的群体。

在人类农耕文明史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族群能比得上他们。

在人类文明消退的时代,是作为主要兵源的千万农民子弟守住了山河。在大灾变后的时代,是七亿神州农民承受了社会转型的阵痛。

华族比其他族群高人一等,是他们实质上在方方面面维系住了整个文明。

实际上,大多数华族农民生活称不上‘上民’。

林知宴不由得想起了刘瀚文时常挂着嘴巴的话:从大灾变至今,坚守派从来都是地里的农民,而不是我这个半截入土的老东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